藏獒为何成不了警犬:孔子是私生子还是遗弃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4:55
孔子是私生子还是遗弃儿? 2007年12月27日09时38分   来源: 红网

  近日来,“孔子是私生子”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夏余才先生先是发表《司马迁说过“孔子原是私生子”?》,继而我对他的观点提出批评,发表《孔子原本就是私生子》,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还把标题改成“铁证如山”或“如山铁证”。而夏余才先生颇为不满,又发表《谁能证明孔子是私生子》反驳我的所谓“铁证” 。(据红网红辣椒评论,12月25日)

  夏余才先生认为,《史记》不可信,不能奉为“圭臬”。既然“野合”是全民行为,那么是“合法”的,还有什么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只有他老爸知道,等等。

  我个人认为,《史记》固然有一些错讹,但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还是有原始材料的,必有所依据。《史记?孔子世家》最后司马迁这样评价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非常高。如果“野合”是丑事,作为十分钦佩孔子的司马迁可能为圣贤“辟讳”,不必载入史册。而司马迁还将“子见南子”、“丧家之犬”等写上,可见司马迁是比较严谨的,非常认真。又譬如司马迁作《殷本纪》,当时许多人怀疑是编造的,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证实其是真实的。王国维就曾作有《殷代先公先王考》》来证明甲骨文所述与《史记》非常相合。再说,司马迁一度去孔子家乡考察,在无反证推翻《史记?孔子世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相信司马迁的说法。所以,夏余才先生怀疑《史记》的对孔子记载的真实性难以成立。

  《史记索隐》和《史记正义》的说法,清代学者已有反驳:“《史记》记:‘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邱,得孔子’。案:此文疑本作‘纥与颜氏女祷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索隐》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比室初笄之礼地,故云野合。’此说谬甚。老夫得其女妻,从未闻谓之野合。”其说可谓的论。

  在孔子时代,在秦汉以下的古代,在当今社会,“野合”这一概念所指是什么?人们持何种伦理态度对待它?据现有的文献史料,在孔子时代,社祭“野合”是符合“周礼”的,并且是当时一大民俗。但在秦汉以下及当今社会,人们视“野合”不合“礼仪”和“伦理”。“野合”虽然合乎“周礼”,但是孔子父亲似乎并未与颜氏女举行正式婚礼,并成为夫妻。

  据史料,父亲叔梁纥是商朝人后裔宋襄公的长门嫡裔,贵族出身,会武功,流亡到鲁国,为卿大夫,仕任陬邑宰。在一次春社祭祀中,叔梁纥与颜氏女相遇“野合”。但之后,两人似乎再也没有相见过。孔子从小与母亲生活长大,“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颜氏女并未将孔子的生身父亲告诉孔子。

  孔子十七岁,母亲颜氏女逝世。孔子拟将其母亲草率地埋葬在陬邑附近的“无父(夫)之衢”。但他从邻居那里获悉了他的身世,并且知道了叔梁纥埋葬在“防”。于是,血气方刚的孔子找到“防”地,公然打开他父亲的坟墓,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

  在当时,孔子也并未因为既是私生子又是遗弃儿而受到歧视,相反,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礼仪,饱读文献史料。这说明,孔子的出身问题非常正常,并非什么丑事,且合乎当时的社会“主流”认识。

  研究任何一个时代的文献史料,必须使用研究对象同一时代的文献史料作为证据,并且因为考虑到种种因素,这种证据仍然只是一种或然性的证据,要找到必然性的“合法”证据,还得采用归纳、排除和比较等多种方法。正如李零教授新书《丧家狗》,许多人把今日语境下的贬义词“丧家狗”等同于两千年前诸多秦汉文献中“丧家狗”,因而产生误解。司马迁说孔子是“丧家狗”并非贬义,它完全不同于今日语境下的“丧家狗”。相反,它在表彰孔子是一位“独立特行”的思想家,是带有褒扬、赞许与同情的描述。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而且使用自己的逻辑来推测司马迁对孔子的看法,然后再持这一结论当历史资料进行历史批评。

  而蔡尚思先生说“野合”是强奸,认为奴隶主叔梁纥在野外强奸平民少女颜氏女,也是一种说法。不管怎么样,孔子不仅是私生子,还是遗弃儿。所以,夏余才先生的反驳很无力。(黄守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