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见黛玉那一章:怀念老书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42:21

怀念老书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图书市场空前繁荣,图书出版物品种以几何级数增长,图书发行渠道越来越多,以国有的专业发行单位——新华书店为主流代表的传统书店,现在也只是图书发行市场的一个分支了。形形色色的大型图书批发市场、综合性书店、专业书店、特色书店、还有网上书店等等,给人们提供了越来多的购书去处和越来越方便、舒适的购书条件;品种繁多的各类图书,满足了不同类型层次读者的需求,逛书店、买书现在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爱书人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在享受着更舒适、便利购书环境的同时,现在我们很多人也逐渐感到书香味儿在变淡,传统的逛书店——翻书——看书——选书——购书——藏书——品书这样一个过程的乐趣,也慢慢难求了:书店的装修越来越向着豪华、多功能、自助式方向发展,逛书店、选书、购书的过程也越来越像逛超市、买日用商品,处处熙熙攘攘,人人脚步匆匆,许多人提着篮子沿着图书展示台或书架一路扫去,见到合意的书就顺手丢到篮子里,然后排队交钱,买多了还有“会员折扣”……好像在农贸市场买萝卜青菜,卖书人多了些功利的的经济算计,买书人少了点纯粹的精神享受!

至于网上购书,那就更方便了,品种繁多的图书,被网站将封面拍成照片贴在网页上,欲购书的顾客只需轻点鼠标,看看图片、浏览内容简介、下单、付款,就一切OK,只等快递公司送书上门,实在是太方便了。广东学者刘志一在其博客中写道:“我们有幸生活在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购书,这几年我的许多书是在网上买的。不是在书店里寻寻觅觅,而是在网络中寻找,对于爱书人来说简直是多么寡然无味的事。要真正感受书香,必须去书店,正如你从商店买的荔枝与你从树上摘荔枝,其感受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

“买荔枝与摘荔枝”,这样的比喻真是十分贴切。爱书人都有体会:在传统书店还是主流的时代,得闲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书店跑,进到店里,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跟自己熟识的店员打声招呼,了解一下最近有何新书上架;或是径自一头扎进常去光顾的那几排书架间,捧起自己感兴趣的书,随手翻上几页,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阳光从窗外射进店堂,店内气氛安详静谧,大家都埋头于手中的书本,就连招呼店员取书和付款,都尽量压低嗓门,生怕打扰了沉浸于书的海洋中的其他人......这才是爱书人的天堂呀!这种读书人与卖书人的感情、读书人与书的感情融洽沟通的境界,又岂是现在那些灯光耀眼、人声喧哗、手机铃声和收银机键盘的敲打声此起彼伏,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一下淘书的过程,只想尽快完成选书、购书的流程付款走人的现代化书店氛围所能比拟的!

至于网上购书,虽则是方便、实惠至极,但人和书的交流、人和人的交流被精确而冷静、毫无感情色彩的技术手段强行分隔开来,我们与书、与作者、与把书籍介绍给我们的人都没有了实实在在的联系,剩下的只是几张苍白的图片、几行干巴巴的简介文字和一大堆只代表着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字、符号等等,这是多么索然无味呀!

尽管如此,但新派书店还是不可阻挡地大行其道,坚守传统经营方式的老书店越来越式微了。也难怪,在如今这个浮躁的世道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驱使图书经营者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销售码洋指标的增长;对书籍所负载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的尊重和坚守,自然要让位于对经济指标的考量。更何况,这种现象也并非全无是处,最起码图书销量是在不断增长,图书市场繁荣了,经济实力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策划和编辑出版种类更丰富、数量更多、装帧更精美的图书去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毕竟近30多年来我们的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是前30年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也没有必要为逝去的场景唱挽歌,和前30年虽然书店气氛温馨亲切但图书品种稀少、装帧质量不高、选择余地不大的情况相比,事实求是地说,今天的读书、购书环境与条件和过去真有天壤之别。作为爱书人,我们怀念老书店,只是希望出版发行界在注重经济效益、繁荣市场的同时,还能有那么一部分经营者,将过去一些好的传统坚守下去,让书店经营回归本原,发挥书店的知识传播和文化熏陶功能,在喧嚣的市声中为人们保留一片可以从容进行心灵交流的、安静的空间。

诚如是,则读书人幸甚,文化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