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樊梨花洞房:经济时报专访——何在:突破不平等的环境创造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2:05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晔

    5月19日,是5.19行情七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有点特殊的日子里接受采访,26岁的何在显得有点柳永式的“暗想旧日牵情处,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何在与资本市场结缘实在有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味。

    1998年,18岁的何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一所工科大学的计算机系,那时他的理想是要像鲍月桥、求伯君、王江民等国产软件先行者一样,为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他孜孜以求,刻苦专研。但是,大三时候年少轻狂的他因为哥们义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人生在这一刻被改写,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他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不得不告别心爱的专业。之后的日子,他一度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很偶然的,闲来无事的他在学校图书馆浩如烟海的理工科书籍里发现了一本关于股市的书——台湾投资家张龄松的《股票操作学》。书中第一句话就吸引了他:“突破不平等的环境创造财富。”一口气读完张龄松讲述自身奋斗历程的前言,何在已经有点热泪盈眶了:原来在股票市场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学历之别。他如同在黑夜的茫茫海上,忽然看到了远方虽然并不清晰但是发出幽微光芒的灯塔。他意识到股票投资可以突破不平等的环境,改变人的命运。从那时起他开始初涉股市,那一年他21岁,同期上证指数见2245高点。

    2001年的股市依然热闹无比,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股市“真言”、“秘笈”层出不穷,何在那时候迫切地想学习股票知识,也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是市面上能找到的股票书何在几乎本本都看,可是用书中的方法去市场上验证,却发现并没有如书中宣传的那样百发百中。正在这个时候,网络聊天论坛开始兴起,何在也开始在网上寻求答案。海融、闽发等各大财经论坛、新浪谈股论金的聊天室均留下了他的身影,网络上的每一位同道中人,每一次发表的有见地的观点,他都很仔细地记录在册反复揣摩研习。渐渐的,从基本的财务分析到动态走势的市场行为分析,再结合自己曾经学习过的计算机大数据处理功能,何在自己琢磨出独特的一系列统计方法,其中的群体超跌统计系统在2001年上证指数跌至1339点的时候,准确预测出了一轮中级反弹,并被和讯网站收录。

       由于分析和预见能力到位,他逐渐开始在各大股票论坛里小有名气,找他讨论股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感觉股票给了他一种成就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2003年11月底,何在的强势股监控系统中纳入了一只逐级振荡转强的股票——赛格三星,何在当时在几个股票论坛里大肆推荐,随后股价在三个月内从7元迅速彪升到14元,这也让他得到了许多股友的认可。

    2005年5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何在通过群体超跌统计系统又预测出了将要有一次指数中级行情,几次成功预测之后,何在对于自己的预测信心十足,因此,除了自己赚钱外,他还大胆地把自己的预测摆在了北京一家私募公司高层的面前。

    考虑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日后的发展,以及对国内专业财经媒体网站的向往,2005年8月何在正式加盟和讯网做博客股票、理财频道编辑。在这期间,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然一直坚持进行股票投资理财。

    2006年4月初,上证指数反复在1300点振荡,由于市场对这个点位很敏感,后市方向不甚明朗。所以,何在采取了保守的投资策略,既选在底部有补涨可能的品种——钢铁股。同时又为了弥补钢铁股股性较差的缺点,他决定同时把钢铁股的权证纳入投资组合,经过对权证的比较,发现包钢认购权证(580002)最有潜力,于是,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同时买进了包钢正股和包钢认购权证,后又补进了一些包钢认购权证,投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至今,只权证获得的收益就已达本金的三倍。

    何在对于未来的行情十分乐观。他说,2005年以来,以国务院牵头,由证监会、央行、国资委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出台启动中国股市的大政方针,政府开始从宏观战略布局的高度来开启中国股票市场。并首次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划列入“十一五规划”,把资本市场发展做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前提。政府已经将股票市场摆到了史无前例的政治高度,中国股市不会一直“熊”下去。“2006年将是证券市场的狂欢节,有人可能会一夜暴富,也有人可能会倾家荡产。”何在说:“但我不会成为这两种人,资金的安全是我首要考虑的。”针对最近开户人群越来越多的情形,他提醒说:“财富效应是可怕的。初入世的投资者,切不可幻想一夜暴富,风险要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道听途说与一味坚持己见的投资方式都不可取,股市情况已经和过去不同了,不是有内部消息就能赚钱的时代了,要注意研究分析公司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