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开关:孩子感冒的中医中药应付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7:43

1、孩子感冒的中医中药应付方案:

   子出汗多,容易感冒,家长和医生就得找原因,于是答案就多了,有卫气虚的,脾虚的,肺虚的,体虚的,阴虚的,阳虚的,一说到虚字,就得补啊,其实找出导致“虚”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关键,而不在于急着用药。

    孩子感冒,很多情况是风寒燥邪直接从口鼻侵入,并不是《伤寒》讨论的先由皮毛,再传腠理,再传胃肠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后来温病家讲的邪害清窍,外邪侵入人体,必然会遭到人身正气的绞杀,于是就会有发热咽疼、喉痒、流涎(包括涕泪)、咳嗽等症状,所以,有经验的家长一看见自家孩子鼻涕开始便浓,能咳嗽出大块的浓痰,就知道孩子的感冒就快好了,反而那些咽疼而少鼻涕、干咳而胸痛的孩子,将愈之期还需时日。
    孩子感冒不可避免,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很多家长都在为应对孩子的感冒烦恼着,有的甚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缠缠绵绵反反复复。我将孩子感冒用药大致分为三种,按照这三种用药方法,孩子的感冒就容易痊愈,相反,如果背道而驰,就麻烦了。
    感冒初期,孩子微发热、咽干、流泪涕、微咳嗽,当避风寒,已经感冒了,体内的正气刚刚与邪气交锋,不能够再增加敌方的后援,当避风寒,并给与轻、清、淡的药。
    为什么药用要轻呢,中医讲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外邪是从口鼻而入,用重药行吗,本来可以用荆芥、竹叶、苏叶等轻飘飘的药,你一上来就是桑树根的皮,半夏的球茎,厚重的药一下肚子,气往下走,该去的地方不去,中医讲药过病所,或者诛伐无过.
    为什么药用清药呢,清字挂水,涤荡浊气,如枇杷叶、芦根、白前、感冒了不是一把眼泪,就是一把鼻涕,或者一口脓痰,只能增加身体的水分,才能将正邪交锋后的战场打扫干净。有人主张用温燥的药治疗感冒,桂枝二陈汤,姜枣汤,等等辛甘燥药,水能洗涤,火能灭迹,大火过后,灰烬还得用水来冲洗干净吧,好了,有人往灰烬里和点盐酸水泥,胶固不解在所难免。
     淡药是治疗孩子感冒最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重药不愿意喝,为什么不愿意喝,这是本能,味道过重,就伤人,讲深一点就是中药利用四气五味治病,主要就是利用偏性,味道越浓烈,偏性越重,对人的伤害也就越大。感冒,很轻微的疾病,伤害的是人身口鼻外层粘膜,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很平淡的药就能解决,中医讲的味淡走气分,味重走血分,就是这个道理,药味一重,无不害气伤血。很多小孩,只有感冒初期,适当给点清轻宣透的药,睡前服一点,第二天就没事了,有的甚至不需要服药,根本没有中期、后期。
     然而,让家长和医生头疼的感冒中期,有很多毕竟不可避免。原因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外邪强劲,伤害很厉害,正气不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就是用药不当,犯忌了,病没治着,反到伤害了正气,中医讲的资盗粮、酬寇金,或者引狼入室;第三就是外邪引动伏邪,这一种情况,就连许多医生都难看准,伏气为病最是外感精深之处。
    前面两种情况就不说了,重点讲一讲外邪引动伏气,因为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小孩、大人、老人,若遇上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就更需要精深一点。很多中医人对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种伏气病张嘴就来,那么夏伤于暑,秋必病燥,是不是也可以想得通呢?暑为热邪,热邪伤人而不表现出来,原因就是邪有去路,汗孔张开,二便通利,升降出入都很正常,就不曾表现出病症;立秋过后处暑,处暑为天暑已尽,白露降,天气渐收,问题就表现出来了,深藏得暑热之气,不能从汗孔发散出来,所以,秋后多痢、多燥咳,无非暑热之气被外寒裹挟无法宣泄而为害人体,有两个方子可以点一下,杏苏饮,清燥救肺汤,一辛温而苦燥、一辛凉而甘润,教材中一治于“凉燥”,一治于“温燥”,其实,杏苏饮等辛温苦燥之药,可以宣通一下白露那种凉凉秋气,此种人外感次寒,内无伏暑之气,一两剂就可以了,注意中病即止,很快就可以痊愈;而清燥救肺汤之类,外感较轻,内伏之暑热最重,伤津液,燥气血,清解尚嫌过缓,升散毫不可犯,不然咳血、便血最容易出现。伏气在内,入暮最容易咽喉干痒疼痛,肺燥不宁,口鼻出火气,大便或秘或溏或泻,只须清润。有书籍中便溏不可以用知母、玉竹等滑肠之药,咳嗽不可以用麦冬、天冬等滋腻之药,可与不可,伏其所主先其所因而已

2、《幼科证治大全》方名:杏苏饮。组成:杏仁1钱,苏子1钱,陈皮1钱,赤茯苓1钱,桑白皮1钱,大腹皮1钱,半夏1钱,甘草(炙)1钱。

主治:婴儿痰气,咳嗽不止。加生姜,水煎服。

3、 歌诀: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

  来源:《医门法律》。

  异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药物: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 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黄。

  功效: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适应症: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禁忌:肺胃虚寒者忌服。

  不良反应:清燥救肺汤有1例致过敏性皮疹.

  方义:方中人参、甘草、麦门冬是《金匮》麦门冬汤中的主药,功能生津润肺,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主治津液亏损、肺虚而燥的肺痿。现在再加芝麻滋补润燥,阿胶补肺养阴,杏仁宣肺化痰,桑叶、枇杷叶肃肺降气,清宣肺络,石膏直泻肺火,综合起来,便具有滋补润燥、清热祛邪两顾的作用。所以用它治疗肺燥津伤、邪热犯肺的温燥与肺痿,最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