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空的小说陈年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定义-天涯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3:3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定义-天涯问答
 众所周知,疾病状态可影响药物代谢的全部过程,临床上常常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特别是肝肾功能调整用药方案。然而,在人群中除了机体的疾病之外,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还有一种疾病是以心理上的失常和大脑皮质功能的失常及相应的皮质下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功能性紊乱症状为特点的,这种疾病没有病理上的病因和固有的阳性体生育,但在高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在分子、量子水平发现异常改变。可以肯定地推断,心理因素引起心身疾病前的状态即亚疾病状态在尚未发展成为疾病之前,机体本身已经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改变药物的代谢过程。
  1.1 A型行为与心理状态的致病作用
以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力以及强烈的好胜心为外显特征的行为方式,医学上通常称之为A型行为(或A型性格)。有调查显示,A型行为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究其原因,A型行为者具有时间紧迫感和好胜心过强的特征,当他们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容易发生焦虑、不耐烦、恼火、激动、发怒等情绪反应。而当人经常处于焦虑、紧张和激动等心理状态时,常可导致体内疾病的发生。
  1.2 行为或心理致病机理
  一般地讲,人们在精神刺激的影响下,首先产生各种形式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敌意等,可引起植物神经兴奋,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胃肠蠕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动员机体潜能以应付恶劣环境,属机体的防卫能力。但是,当人经常处于紧张激动的应激状态下时,便会产生持久而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改变,内分泌活动发生紊乱,进而使相应的内脏器官受损,最后引起疾病。精神神经免疫学的最新研究指出,焦虑、激动等情绪反应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产生负面效应,不同程度地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所以说,情绪与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关系。
     
   1.3心理状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日前在国内外研究甚少。事实上,不良的情绪反应常能干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改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从而增强或减弱药物的体内效应,小肠是药物吸收最关键的部位,口服给药后,药物通过胃部到达小肠的运行时间必然影响到药物的有效吸收,胃排空时间是决定药物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抑郁情绪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而焦虑兴奋状态可使胃肠道蠕动加快,缩短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一般能减慢弱酸性及弱碱性药物在小肠的吸收,降低药物的血浆浓度高峰。比如,一个处于抑郁状态的病人(口服阿司匹林时,对阿司匹林吸收的还率要比正常情绪病人的吸收速率慢,药物作用延迟出现,而且疗效欠佳。若医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促进胃排空的药物甲氧普胺(胃复安),就能促进阿司匹林的吸收,使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更好地发挥出疗效。又比如,处于抑郁状态的病人口服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症时,由于抑郁病人的胃排空时间延长,药物在胃液中停留的时间延长,酸性环境下药物的降解加速,致使疗效下降,甚至使治疗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就需要在处方用药中增加脱羟酶抑制剂,减少左旋多巴的降解,或加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加快胃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