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魔手机线刷包下载:84万高中生弃考,原 因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4:47
今年是中国的90后一代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高考场上,也是“弃考”现象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的一年: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84万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条传统的“跃龙门”之路。
  人们感叹“弃考”现象背后是大学生求职难和大学学费的居高不下,投入和产出的经济账是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家庭必须计算的。
  记者的采访更想探究的是这些放弃了高考的学生们的心态,他们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他们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记者欣喜地发现,这一代年轻人在多样化的社会下思想更加多元,他们说:“放弃了高考,但我并没有放弃人生。”
  记者同时发现,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为他们的成才提供多元化的途径,如此多的人放弃高考也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陷入了既培养不出精英,又不能提供平民生存技能的尴尬境地。
  在黄敏的同学们参加人生第一次高考的时候,她正在餐馆里倒茶、点菜、洗盘子。这是县城公路边非常普通的一家餐馆,黄敏每个月可以赚到七八百元工资。
  “弃考”并不在高考前一瞬黄敏今年20岁,是德庆县新圩中学的学生。德庆,广东的山区县。今年德庆的学生里有1346人上了3A线,比去年增加了415人,万人上线率在肇庆的山区县名列第一。
  事实上与许多弃考的学生一样,黄敏并不是在高考前才放弃的,在高二时她已经放弃了。她说:“我当时的成绩也不是很差,在班上是中游吧,家里也没有什么负担,可以供得起我上学。我只是自己不想读,喜欢到处玩,想出去打工,觉得很好玩。”
  家里人不放心她独自外出,于是她就到了这家餐馆,她还没有想好下一步干什么,只希望能够“半工半读去学点什么”。
  新圩中学的左老师告诉记者,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弃考”的现象就有所抬头,当时在他带的毕业班中有20多个学生弃考。左老师在家访过程中,他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思想其实要比他想象的成熟。
  张洪的班上有很多放弃高考的同学已开始找寻出路,有的学厨师,有的学维修,他则想去参加技术培训,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我知道大学是美丽的,坐在校园的草坪上读书,是我对校园憧憬中最美丽的片断。”但经济不景气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他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
  “我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而且又是农村孩子,在这个讲求成绩和背景的社会中,很难让老师多看一眼。如果我考不上重点大学,那么在大城市就业对于我这样既没有关系,能力又一般的学生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且我对现在大学里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学生生活的安逸让我不敢去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这里。我甚至不能肯定努力学习之后,会不会有一份工作是属于我的。”
  “弃读”但非“读书无用论”者惠东中学是惠东的重点中学,正在填高考志愿的日子,学校里挂出了喜报,庆贺一名学生被北大录取。
  考了490分的李伟强上了2本线,但他已经早早决定不去上大学,所以也没有填志愿,成了一个真正的“弃读”生。考完试后,小李到了广州一个亲戚家的货库里帮忙搬货、搬箱子、装货,干了半个月。“我第一次知道不读书是那么辛苦。”小李告诉记者,“但我不后悔。

  好大学进不了,差大学不想去,这是李伟强心中真实的想法。李伟强说,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他觉得上大学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而很多亲戚也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学,他也想考上好初中,上个好高中,成为一名大学生。
  经过高一的犹豫,高二的迷茫,高三李伟强打定了主意不读大学。“如果你能考到600分以上,那么上大学这个成本是划算的,但如果只能考到500分的话,没有什么用处。”他觉得班上一些有钱、家里有人当官的同学上学都比较起劲,感觉他们是有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
上学,而对于他来说,去大学读书,浪费四年时间还不如去工作。“四年又可以积累多少经验啊。”
  上高三时,小李经常看历史、职场技巧、厚黑学方面的书。在距离高考两周的时候,班主任认真教训了他一次:“你读这些课外书是没用的,你要认真学习,你还是非常有希望的。”老师的心里其实也很无奈:“我知道说服不了他,社会这么现实,再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很多时候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我并不认为读书无用。”面对记者的问题,李伟强很认真地说,“放弃高考,不等于放弃人生。大学无非就是多学一点专业知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掌握到专业知识,但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上大学是学不到的。我可以从低点做起,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和资金,哪怕干个20年,我应当可以创业了。”
  李伟强的父亲把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的两个儿子都放弃了上大学。李伟强的哥哥在三年前参加高考,成绩是400分,他的决定和李伟强一样,不去读大学,现在在广州的一家鞋店里打工卖鞋,每个月的工资是1000多元。“工资很低,但他不后悔。他打算到一定时候自己开个店。”李伟强说。
  3年后,又一个儿子同样选择了放弃大学。李爸爸有点无奈地说:“随便他啦,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出去闯一闯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