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 赵文权:白求恩大夫在河间(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9:01

白求恩大夫在河间(四)

(2009-08-23 06:17:11)转载 标签:

杂谈

 

白求恩大夫在河间(四)

 

 

 

 

 

 

 

 

有一次,他找到贺龙师长,劈头便问:“你们总是说要进行长期斗争,可是现在,你们连最起码的医药品、器械都没有,这怎么行呢?”接着,他提出去平、津采购医药器械的要求。

贺龙非常和蔼地说:“你在这里,一方面,我们可以负责保证你的安全;另一方面,你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医疗卫生工作,这对于我们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将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至于医疗器械、药品等问题,我们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不断得到补充。”贺龙又解释说:“我们搞革命,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就连器械也是从敌人那里夺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敌人的据点就是我们的补给站。”

经过一番劝说,白求恩也就不再坚持去平、津了。此后,他除了继续坚持战地手术外,还利用战斗间隙给医护人员授课传技,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一些发明创造。

白求恩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初步疗伤》的小册子,对伤口的消毒包扎、预防感染提出具体要求。这个小册子很适合当时环境,曾在根据地大量印发,广为流传。同时,他创造了“十三步消毒法”,把换下来的绷带洗净,煮、蒸消毒以后再用,解决了医疗物资缺乏的困难。他还用黄碘、次硝酸铋等研制成功了疗效较长的“毕普”药膏,用来涂在伤口上,一可以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和恶化;二可以润滑伤面,换药时不至于疼得伤员吸冷气——这也是他受不了的。

在实践中,白求恩改进了“药篮子”,比过去更便于伪装,盖上一块布就行,便于携带、使用,走东家、串西家换药非常方便和省力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发明的“芦沟桥药驮子”。当时,河间斗争尖锐,医疗队必须随时准备转移救护。可是,药驮子很不适用,打开费事,装运更费事,有时还损坏药品,甚至延误部队行动。白求恩从群众的粪驮子上受到启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药驮子”。打开,可以当手术台,收起,往马背上一放就可以走,里面的各个抽屉里可以携带一个手术室、一个包扎室和一个药房的全部必需品,足够施行100次手术、500次包扎之用。看着这“药驮子”的样式,战士们高兴地称它为“芦沟桥药驮子”。尽管这样的发明创造算不上“伟大”,但是它是适用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发明创造表明了白求恩的思想轨迹:从抱怨没有“真正的医院”到“马背医院”,表明了白求恩对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接触、熟悉到驾驭环境的甘苦经历和为这场战争多做贡献的良苦用心。他曾说过:“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贡献。”(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