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鼠和大脸猫全集。:《绿湾》13期-关于高峰体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1:26
文/小政(本文版权所有,未经《绿湾》杂志社或作者许可,不可进行转载,摘编)

  第一部分

    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演唱会时我的感觉。

    在决定去之前,有过犹豫。这犹豫不是任何外在的原因(即钱、时间等等),是绝对的内在原因。我没有想好,到底我有没有喜欢达明到这个程度,如果我做不到像那些铁杆粉丝那样地狂热,那我还有没有资格在那个场合出现。如果我始终保持着过度的冷静,那么和在家里听CD又有什么区别,何必要那么远跑到上海去。我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一个人跑到上海去,虽然我并不怕那样,可是我不想冒这个危险。于是我一直等着冯芳给我答复,如果她去我就去,如果她不去,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服自己,断了这个念头了。很多时候,我没有办法自己作出选择,因为我有很多问题还没法看清。既然我作不出必定符合本性的、绝对负责的决定,就不如让别人替我决定。如果时间可以无限地等我,等我到我认识到自己到底喜欢达明有多深,那么当然是最好的,我那时就可以自己决定到底去不去了。可是离演唱会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想我是没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到自己了。于是,我就把决定的权力给了冯芳,虽然她并不知道。

    冯芳从来没有我这样的顾虑,她是非常崇尚自然而然的人。她说了,如果有时间就去,没有时间就不去。她一直在忙提前攻博的事,这个当然要比看演唱会重要了。当她忙完了,能够抽出时间去了,她就决定去。她决定了她自己要去,也就同时为我决定了我要去。

    既然决定去了,就要好好地去,既然决定行动了,就要让它更加刺激。我于是开始想象,穿着最夸张最怪异的服装,化成歌特式的黑眼圈。我向一些女生打听谁有黑色的眼影,但是她们都没有——大部分女生根本就不化妆,即使化妆的也不会用黑色的眼影,最多用蓝色、粉色的等等。我只能自己去买,或者上网求购。于是,我又犹豫了。我不知道达明是否值得我这样做,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值得我做这么多之外的事情。我于是又陷入了一样的心态,等着别人帮我选择。当然,这次没有那么幸运,没有出现直接促成我画黑眼圈的机会——我始终没有遇上一个有黑色眼影的女生。

    离演唱会还有几天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我希望能够作最充分的准备,在有限的条件下,让这次出行尽量地完美。我等了它那么久,结果却开始害怕了。我反而希望它推迟一个月,因为我发现我准备的根本就不够好。当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一直观望,一直拖着;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又期望它能够继续拖下去。我意识到我现在的状态,无法使自己完全符合于一个完美的观看演出的状态——我心里还想着法语作业,还想着政治学15讲,还想着钱,还想着很多东西。我多希望在一个时刻,我可以放弃所有其他的想法,专心地去看演唱会,完全地投入。可是我明白我此时做不到。我于是就期望以后我能够做到。可是,演唱会的日期是不会等我的。

    我本来下载了几乎全部达明的歌曲,打算在去演唱会以前好好地预习,争取在现场可以跟着唱。可是我一直没有演出曲目,不知道他们会唱哪些。我就随便乱听,很快我就发现了我最喜欢的那几首《青春残酷物语》《爱弥留》《情流夜中环》等等。尤其是《青》,当我听过它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当我看过它的词之后,就完全不能自持了。我虽然知道自己应该把时间花在听他们最有可能唱的那些曲目上(即他们最出名的曲目),但我无法说服自己去反复地听《石头记》《半生缘》之类缠缠绵绵的东西,我的心只能沉浸在残酷的悲剧美中,在缥缈优美的意境中,我反而只能在它之外。我犹豫了好几天,到底是在这紧迫的时间内,让自己记住《石头记》的词,还是记住《青春残酷物语》的词。几天之后,我放弃了。我最终遵循自己的心,听了很久很久的《青》,直到听到伤心得不能再伤心,直到听到不忍再听,我怕再听,反而会听出这首歌的不足的地方来。

    最终,达明的名曲我还是一首也不会唱。

  我于是就这样,一半仓促,一半遗憾地离开了杭州。我穿着最普通的衣服,天天都穿的那件黑色长袖衬衫。里面的T恤衫我选了又选,在仅有的三件中间反复衡量比较,最后只有买于5年前,已经破了不下20个洞的那件大小和图案最合适。于是我小心地穿上它,希望上边破的洞不会被人看见。

  到了上海之后,我其实依然是有机会去画黑色眼影的,只要我去商场买,虽然我自己不会画,但可以让营业员现场教我。但是我对自己已经失望了,我已经创造了太多的遗憾,不在乎再多这么一个小遗憾了。这个念头每当浮出来,我就告诉自己,没有必要了。我在看台上,明明是看不见的。既然都没有人看,自己搞得这么怪异,其实不过是自作多情了。

    我非常遗憾,我很喜欢黄耀明,但是他永远不会知道我喜欢他——更加可悲的是我认为我比很多很多他知道他们喜欢他的歌迷,更加值得他喜欢。很多歌迷穿着消防服、护士服,等等,非常抢眼;很多歌迷常年关注达明,名气之大连达明都知道了。我当然不是那些人。我想我的价值不是在于爱达明,而是在于我的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想我是值得达明关注的,我有信心我对他们的音乐的理解要高于他的各种歌迷。但是我没有办法让他们知道。我的心无论如何地骄傲,我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没有任何特色——除非我找到一个奇怪的途径,把达明吸引到我的思想中去。但是我的价值,不在于费尽千辛万苦地去创造一个途径,而在于我的思想本身。如果让我来做和那些狂热歌迷一样的事情,来吸引、接近达明,那不过是大材小用了。虽然这是达到那个最高目的的唯一的办法,但是代价太大了。虽然我很爱达明,但是他们还是不值得我把自己的身份降低到一个狂热歌迷的水平,如果我爱他们而注定无法和他们接近,那只是没有机缘,我的生命并不是为了这种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机缘而存在的。我能够意识到我的必然性,于是我必须把其余的事情,控制在不至于影响我的必然性的范围内。

    今天先写这么多。好累啊。明天继续写。今天写了这么久,还没有进入正题——即情感的高峰体验。这个是看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的时候出现的灵感。

  第二部分

    我又思考了很久“高峰体验”——KK(我在林大的一个师弟)说:“以为你是在作福柯的评论呢!”看来很多性学大师都对此问题很感兴趣。不过我一向反对在如此狭隘的视野中研究问题,如果性在某些人心中显得重要,那不过是他们自己没有体验过真正激烈和更有说明性的事情,这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与我无关。我所谓的“情感”此处是和理性相对的一个概念,而不是通常说的爱情。因此,凡是由非理性的原因造成的,都可以叫做情感体验——因此我的论述包括了吃饭、购物、回家、看演唱会等等常人不会归到情感中的事情。

    高峰体验,而不是直线的体验,即有高有低——实际上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

    一、我想论述一下有些事情的体验是有高峰的,而不是直线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情,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到来,在我们想要的时候就可以实现,那么我们对它的感情是直线的。比如说喝水,当我们渴了,就去喝水——很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根本不会在喝水中体验到情感的高峰,因为:不渴的时候不喝水,渴的时候喝水,这两者在形式上是正好相反的,而对我们的意义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维持健康、维持正常状态的办法。因为我们不能在不渴的时候硬去喝水,当然也不能在渴的时候硬不喝水。既然喝水与不喝水此时已经具有同样的意义,那么我们的生活的持续中,喝与不喝就不会引起我们心理的任何变化了。可以这样打比方,我们在走路时,有时抬起左脚,有时抬起右脚,左脚和右脚是不同的,但我们却不会在这不同中意识到高峰和低谷,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左脚右脚,对于走路来说它们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因此左右脚的更替中,我们的情感是一条直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喝水不会给我们带来高峰体验,因为它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健康),只是在实现手段上略有区别。喝与不喝都是健康的手段,在运用时没有区别。

    如果一个人吃饭与不吃饭,也都是完全为了同一个目标——健康,那么他在吃饭中就不会体验到高峰体验。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吃饭与喝水有一些不同,就是吃饭是有附加的好处的,一般来说,我们吃的总是自己比较喜欢的饭菜,在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饥,还可以体验到美食的快感,这个就是不吃饭的时候没有的了。吃与不吃都是健康的手段,但在运用时有区别,吃作为手段时有一个“享受”附加好处,而不吃的时候没有。这样,吃与不吃就不一样了,吃的时候就是高峰,不吃的时候就是低谷了。直线变成了峰线。但如果一个人对美食完全不敏感,他在吃饭的时候什么享受都感觉不到,只是单纯的为了吃饱,那对他来说,吃饭和喝水就没有区别,都是直线体验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决定一件事情是峰线体验还是直线体验的,即体验时是否存在着一个附加好处。——结论1

    二、下面我来分析另一个例子,回家。原来在北林上学时,我家离学校骑车只要25分钟,想回就可以回,那时回家对我来说毫无高峰体验。现在我在杭州,可以体会到想家的难受和回家的幸福了。因此,这里可以得出另一个重要结论,即高峰体验来源于事件的稀缺性——结论2。这和“一”中论述的不一样,虽然喝水的时候比起不喝水的时候是很少的,但是因为喝水与不喝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所以它还是无法构成峰线体验;但回家的例子说明,回家尽管比在学校待着有附加好处,但当它无限频繁的时候(即25分钟就可以回的时候)我依然不会感到峰线体验,即当一个好处可以随着我们的意愿而随时出现时,我们对它就麻木了——本来应该是峰线体验的事情,就变成了直线体验。

    可见,当回家次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峰线就无限趋向于直线。

  当然,这种体验对不同的人来说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同学家也很近,但是他根本不想回家,这是因为回家本来就对他没有吸引,回家就是一件直线体验。有的人又惊人地恋家,即使天天回家他还会在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感到无比地幸福。每个人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对有的人来说是稀缺的,对别人来说可能就不稀缺,不可一概而论。我所举的例子都是我自身的情况。

    三、现在我回到演唱会上来说明稀缺的、能带来附加好处的事情,给我的峰线体验的具体过程。比起回家来,演唱会又不一样了——回家虽然是稀缺的,但是毕竟是可以重复的。但是达明一派的演唱会是不可重复的,他们很可能再也不会来大陆了,即使在香港,以他们的年纪,再开演唱会的可能性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小。因此我去看之前,是抱着“这是唯一一次”的念头的。也就是说,我对这个事件的预期是唯一的。

  一旦我确定它是唯一的,就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即不愿失去它的恐惧。这恐惧是在体验之前就有的,而且一直贯穿着体验的过程始终。

    另一个不同之处,即对它的体验是无法想象的。我从来没有去过演唱会,我不知道演唱会是什么样子,我更无法想象达明离我那么近会是什么样子——演唱会已经彻底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两个条件结合,造成了一种心理:即在演唱会中的每一分钟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的,而下一刻就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我错过了一分钟的话就永不会有机会补救。而当我意识到我错过了这一分钟的时候而后悔难过的时候,我实际上又在继续错过。因此我根本没有时间来反思,只有不停顿地接受、接受。听歌的时候我不敢想歌词,如果想了歌词我将无法集中精力看明明的表演;看着明明的时候我也没法专注,因为阿达可能又有什么搞怪动作;即使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我又忍不住去看看人山人海的成员们在干什么——总之,事件本身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而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是一维的,这导致我的主观能力不足,我无论如何努力,依然不可能做到最好,事件绝对的超出能力范围。

    因此,演唱会对于我,具有三个性质:唯一、超出想象、超出能力所及。——结论3

  真正的高峰体验,我认为,是在这三个条件都出现的时候才会达到的。因此,高峰体验会无比地紧张,因为“唯一”带来了怕失去它的恐惧;“超出想象”使它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让我好奇而又紧张;“超出能力所及”则让我痛苦,自责,为自己没有办法更好地体验它而遗憾。

  于是,高峰体验是矛盾的,既有强大的、无与伦比的“附加好处”,又有三个导致痛苦的性质。幸福与痛苦越是强烈地交织,体验越是达到更高的高度。

  第三部分

    前面论证的是峰线的上升和顶峰,下面我来继续论证下降过程。

  其实,下降从事件的开端就开始了。因为事件毕竟不是一个点,再短的事件也是有持续时间的。无论是吃饭,回家,还是演唱会。还是举演唱会为例子,下降是从我一进场就开始的,因为从那一刻起,演唱会就在消逝,它并不是在我退场的时候一下子消逝的,而是在这过程中一点一点消逝。第一首歌唱完之后,开场歌曲永远地过去了;后来的每一首也都是不可重复的,一首一首地都过去了。已经唱过的歌越来越多,还剩下的越来越少,我的紧迫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一二三上海滩》过去之后,我就更加失落了。最后返场的阶段于我简直就是折磨,既然已经知道他们要走了,即使回来再唱一首也还是要走的,又不会永远不走!那就不要再这样牵扯着了,我的心承受不了这欲断没断的纠缠。

  退场之后,我有太多东西想回味,想永远记住,可是我只有一些不很清楚的录音,而影像对我已经永远地过去了。明明的妖冶,我甚至没有看清楚,他已经离开了。我当然是难过的,在他做那个颠倒众生的动作的时候,我的望远镜只是晃了过去,而不是一直盯着的,天,我多么的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但是,演唱会是不可复制的,永不会再回来。就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才这么让我为之激动,为之伤感和绝望。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录音,DV,图片,我上达明的论坛去,上面应有尽有,只要在上面一直挂着就会一直有人传上来新的东西;可是这些毕竟不能代替记忆,它无可避免地还是淡忘下去。因为我有新的生活,只要我不能完全活在过去,我就必将不断地忘记一些过去的事情——因为我的脑容量是有限的,不随时腾出地方来,就不可能接受新的东西呀。

  这里,可以看出,下降的过程包含三种痛苦:第一,永远地失去;第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却不可能有机

    会补救;第三,想永远记住却发现自己不断地忘记。——结论4

  因为这三种痛苦的力量之大,让我有好几天都没有缓过来,总是忍不住到达明的网上看,心里也是非常浮躁,没法安下心来学习。有网友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这个意思,她天天都没法做别的事,天天无数次想起演唱会,而且经常当着同事就落下泪来。她的帖子引起了好多人的回应,看来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我不是那种铁杆歌迷,没有她那么强烈的感受,但是依然可以理解她并且部分地感同身受。

  第四部分

    最后我来论证体验之后的回复阶段。

    在此之前,是我和一般歌迷都会有的经历。但是我之与他们不同,就在于在事后我的处理方法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对于他们,他们的存在既然是非理性的,非必然性的,那么只有用另一段感情的峰线经历才能重新刺激起他们平淡的生活,使他们在这偶然的疯狂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在下一次峰线体验来临之前,就只能靠时间来淡化这失落了。

    但是我的解脱靠的是对这个事件的反思。当我的这个“论文”完成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超越了他们,我在这一个高峰体验中,得到了关于所有高峰体验的共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它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单单是感情的体验了,已经由理性对它作了完成。作为感情,它是有限的,是有上升有顶端有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但作为理性的反思,它处于我永无止境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想的一个部分,它永不会下降。——结论5

  因此,现在,我面对着屏幕终于微笑了。写这个文章,我花了大约一个星期,先写的第一部分,昨天写的第二部分,刚刚写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我在一周前的痛苦和迷茫,“一”中的文字充分地表达了这种迷茫,即使是在追述演唱会之前的事情;而“二”是试探着对自己进行反思,“二”的一开篇是不太自信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的认识;而“二”写完之后,我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信,因此“三”和“四”写起来是很有自信的,而且最终得以完成。达明连同他们动人的表现,已经印在了我的心中,外在于我的达明,成了内在于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一次自我实现,自我完成,无愧于我的400块钱、我心神不定的几天、我的痛苦和挣扎,今天我终于可以安然地把这件事放在我的心底,然后,继续上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