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子三尖杉:歌曲典藏:《英雄赞歌》(电影插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7:17
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
',1)">

影视原声版
',2)">
宋祖英演唱版
',3)">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英雄”?是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将士,还是江湖中重情厚德的侠客?是纪念碑下的忠魂还是走出战壕回归现实的普通士兵?……
“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主要角色———王成孤单一人奋力阻击美国侵略者时,伴着激昂的背景大合唱,加上画龙点睛的男声诗朗诵,到王成奋力一跳完成最后一击,美国侵略者脸上现出的极度恐惧和绝望的表情,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那句“向我开炮”表达出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作为这部经典电影的插曲———《英雄赞歌》也成为那一代人耳熟能详的歌声。
英雄是文艺创作者笔下喷薄的激情。1952年3月初,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人员换上了军服,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根据志愿军某团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真实的事迹,巴金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团圆》拍摄了故事片《英雄儿女》,并由刘炽作曲,毛烽、武兆堤作词,为《英雄儿女》录制了这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每当这首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英雄赞歌》唱响,人们的心中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种压倒一切敌人,决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以及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肉之情,鼓舞了那一代人奋发努力,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如今,《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可它依然魅力四射。英雄不仅是文学家笔下生花的光辉形象,而且是根植在我们13亿人心中永不磨灭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每个人心中,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坚韧果敢、勇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英雄”这两个字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这就是《英雄赞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所在。 (朱 莹/文)

《英雄赞歌》原唱默默无闻半世纪

1961年,长影厂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是著名诗人公木,曲作者是大作曲家刘炽,刘炽认真地翻阅了电影剧本,很快喜欢上《英雄儿女》的故事和王芳、王成的形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也渐渐清晰起来,一遍遍读着词作者公木送来的歌词,激情迸发。
像所有的影视片一样,《英雄儿女》的导演也请了许多歌唱家试唱主题歌,当时在空政文工团工作的张映哲被请进了录音棚,刚唱了几句,导演很不客气地说:“你这样唱不行!”于是,导演给她讲战争的故事开导她,曾经在枪林弹雨中走过的张映哲一下子心领神会,她对导演说:“行,还是不行,您说了算,但我只唱两遍!”刚刚录完一遍,导演说:“你回去吧!”张映哲想肯定是没戏了!没想到电影放映时,是张映哲唱的。
张映哲是辽宁抚顺人,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副团长等职。她特别擅长演唱风格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歌曲,演唱的毛主席诗词深受群众喜爱。她为电影《英雄儿女》录制的插曲《英雄赞歌》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了40年。但是熟悉《英雄赞歌》的观众,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原唱者是张映哲。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可一向不喜欢张扬自己的张映哲看到报纸后,却没有承认。因为张映哲认为,好歌是属于大家的,只有大家唱才能流芳百世!直到2003年,在一次颁奖晚会上,扮演王芳的刘尚娴才和张映哲相遇,她和这位无名英雄紧紧拥抱在一起,多年来,“王芳”刘尚娴和原唱者张映哲还是第一次相见。
公木先生于1998年10月30日因肾功能衰竭在吉林长春辞世;刘炽先生也于1998年10月23日去世。两位大师虽并非同年同月出生,但离开人世时却像约好一样,同年同月,忌日只相差了7天。张映哲是《英雄赞歌》三位主创者中最后告别那个永存在人们心中的英雄时代的人。于今年5月30日凌晨在京去世,终年77岁。
《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现在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从它的创作集体、从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魏春桥 申志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