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偷偷捐款惹怒韩红: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08:40

 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就是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简称,它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建军理论的产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双拥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和重要的政治保证。

  双拥工作从其萌芽、创立、形成、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萌芽

  1924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爆发了反帝主义及北洋军阀的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这场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在同国民党合作组织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创建和指导军队的政治工作,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武装军队,履行军队,为日后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共合作前,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主要是依靠南方军阀,利用军阀打军阀。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先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掌握革命的主动权,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5月在广州创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着手培养军事人才,组织新式军队。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组织建制,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以革命主义来武装师生。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革命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开端,一批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部主任,对革命军队与群众关系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在军校建立了黄埔特别支部。这个支部的共产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等发起组织了一个名叫“星火社”的群众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军人的纽带。后来又改组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在军队和广大群众中作政治的、文化的教育工作”,“建立军队与民众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口号。

  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以打击军阀陈炯明为目标,于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征。在东征中,既显示了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威力,同时也是新型军民关系的实践。

  为搞好东征军战时政治工作,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提出“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扩大国民革命工作”的要求,在《再告农民书》中,号召东江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武装起来,结成工农兵的联合战线”。

  东征军政治部一直把维护群众纪委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把它作为区别革命军与军阀的重要标志。明确提出,“不拉夫、不筹饷、不占民房”三大口号,军校还编有《爱民歌》。政治部人员除对部队进行教育外,行军沿途检查,严密监视,部队驻扎后,则派宣传员沿街巡查。东征军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欢迎。所以,东征军的胜利,既是其战斗力的显示,也是革命的政治工作的显示,是良好的军民关系的展示。

  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新型的军民关系等到了进一步密切和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拥军活动。如冲锋队,群众与军队一起战斗杀敌;交通队为部队修桥补路,保持道路畅通;暗探队为部队刺探军情;运输队无偿为部队运送粮弹,转移伤员;慰劳队专门组织群众为部队送茶送药,送粥送饭。

  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影响、政治教育和对旧式军队的改造,军民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共产党人从武装斗争中认识到了武装力量的重要,对军民关系在革命斗争中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1937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部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由此可见,双拥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部份,在大革命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了。

  二、土地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创立

  由于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7.15”公开反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从此,我们党就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随着这支崭新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双拥工作也开始在根据地得以创立。

  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北伐战争失败和南昌起义等多次起义失败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明确进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农村是开展武装斗争的主战场,对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改编时,明确提出,工农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1月在红军打下茶陵县城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红军的三大任务:一是打仗消灭敌人,二是打土豪筹款子,三是宣传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红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和党组织,成立农会、工会。分得田地的农民又送子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正确的建军原则,总括而言就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为开展拥政爱民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十分重视部队的群众纪律。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亲自规定“三大纪律”:行1、动听指挥;2、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3、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在遂川又为部队规定“六项注意”。并在桂东沙田正式公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后又逐步作了修改,从而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映了我军的建军宗旨,代表了群众利益,成为红军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本质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正确的建军宗旨、严明的纪律和各项拥政爱民活动的开展,使长期在封建统治下的人民耳目一新,军民之间开始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崭新关系。

  1931年到1934年,随着红色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拥军优属活动也随之得以产生。当时拥军优属的内容主要有:(1)扩红与动员归队,即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教育帮助逃亡士兵归队;(2)支援前线,即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支援慰问部队,配合部队作战等。1933年12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湘赣省优待红军委员会还在全省范围内发动群众每人至少捐3个铜板,购买慰问品慰问部队,鼓舞战士奋勇杀敌。在后方,主要是开展优待红军家属活动。优待的内容主要有:(1)代耕。苏区16岁至5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群众每人每月参加义务劳动6-10天,帮助红军家属耕种土地;(2)未参加耕田队的老幼男女,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收集肥料;(3)城市商人和居民加收5%的营业税和房租,在业工人交纳四个礼拜六的工钱,一般百姓提供4个劳工或交纳4个零工工钱,由优待红军委员会统一分配优待红军家属;(4)对外籍红军的优待,则由每乡留出3-5人的田地,由区、乡政府组织群众耕作,收获由区政府保存,经过军事机关分配给外籍的红军。当时叫“公田”。

  这一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特点是:(1)第一次确立了拥军优属的法律地位。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红军优待条例》,接着又由中央政府主席张闻天签署命令,颁布了《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等法令。1931年7月,鄂豫皖根据地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1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关于红军公田问题的通令》。(2)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在各根据地,省、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府都成立了扩红与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执行组织、动员与督促检查的职能,各党团支部、赤少队、贫农团、互济会、女工会等组织紧密配合。(3)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以上所述优待内容),不尽义务者甚至要受到“违反苏维埃法令罪”的处罚。

  广泛扎实的双拥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使工农红军连续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陈独秀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期间由于部队流动性比较大,加上群众的恐惧心理,地方的拥军优属没有形成规模,但部队的拥政爱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有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这里不详细讲述)。

  三、抗日战争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

  这一时期,由于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多年双拥工作的实践,双拥工作得到了重大发展。

  首先是1937年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又再次明确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这就为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开展双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是新的政治工作实践丰富了群众工作的内容。在华北,我党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在游击战中特别重要。毛泽东指示部队要“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

  再次是大生产运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1940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中央军委号召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军民生产运动。军民通过大生产,密切了官兵感情、军民感情。

  1943年,双拥口号正式提出,双拥活动兴起。1942年以前,也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5年中,边区部队与边区政府对双拥工作都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又是相对的和平环境,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军地双方存在和滋生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军民关系出现了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部队自高自大,把自己凌架于政府之上,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重工轻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1940年下半年,毛泽东在杨家岭专门召见肖劲光、阎红彦等10多位留守将领,座谈军政军民关系。座谈中反映了部分人对地方怨气很大,说“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天让部队住在露天”,指责政府不管。还有的反映“老百姓动不动就要拉我们去见毛主席”,总之,牢骚很多。

  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大家发言后说,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到军队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不怕咱们,敢批评咱们,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

  同志们听了,细细想一想,觉得有道理,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心悦诚服地说:我们对部队教育太差了,军阀主义残余思想依然存在。在毛泽东的开导下,大家消除了怨气,认识到了搞好军政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于是留守部队加强开展拥政爱民教育,认真纠正清查违纪现象。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有一次接见军队干部,还专门讲:“边区有一位老乡给我们一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你们听说过没有?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乡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侮,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们敢向我们一个分区的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有多好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和支持,军政军民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又对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检讨,共同商定在边区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2月为拥军运动月,同时还制定颁发了《拥军公约》、《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等法规。同年1月25日,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公约》。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军工作》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文章。一场群众性的“双拥”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开展双拥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毛泽东、任弼时等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猜拳饮酒,促膝谈心。军队在春节组织联欢晚会,军民欢聚一堂;召开军民座谈会,征求党政民对部队工作的意见;主动上门到百姓家中拜年,组织文艺队到群众中演出、宣传。地方群众热情拥军,帮助部队解决困难,认真落实优待抗属政策。“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儿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就是当时陕甘宁人民拥军的真实写照。

  当时,陕北有一首《花鼓词》,生动地反映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形势:

  军民本是一家人,

  根根叶叶心连心,

  人说母子亲又亲,

  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

  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打鬼子,

  斗顽敌,

  军是利箭民做盾,

  为保河山团结紧。

  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5年的任务》和《1946年的工作方针》中指示,要把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号召各解放区、各部队要普遍坚持开展双拥运动。他指出,开展双拥运动,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粉碎国民党进攻,最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都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场双拥运动,与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被称为“三大运动”。开展双拥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军民一致原则的重大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战斗力的展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美帝国主义,继续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公然发动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开展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这场大决战中,军政军民团结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双拥工作经受了战火和生死的考验。

  1946年,我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完成战略部署,防范敌人进攻;一方面发动群众,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部队抽调了大批干部,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农村,清匪反霸,宣传土改政策。

  1947年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根据新的形势,调整颁布了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了全军统一的纪律。1949年初,毛泽东估计到三大战役胜利后,严重的战争时期就会过去,和平、建设的任务摆在全党全军面前,他及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必须是生产队、工作队。1949年4月,在我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前夕,为在解放区建立革命新秩序,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了“约法八章”。

  在解放战争时期,拥军优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翻身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援解放战争,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面。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达539万人,担架10万付以上,各种牲畜100多万头,随军民工的大车50余万辆。真正做到了部队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绘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后,曾经深情地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五、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双拥工作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拥工作的历史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双拥工作在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拥政爱民方面,人民解放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爱民工作:一是接收和管理好新解放城市;二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建立农村基层革命政权;三是参加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四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参加抗美援朝。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把中国军民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朝鲜战场上;五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六是通过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改善军民关系;七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与人民患难与共,共渡难关,雷锋精神传遍全国。

  在拥军优属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从法律上确立了拥军优属的地位。1950年内务部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明确写上了保障残废军人生活,优抚革命烈士家属,优待革命军人家属的条款。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对优抚安置工作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二是以高涨的热情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爱护、支持、慰问解放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这是建国后第一份关于双拥工作的文件。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于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双拥工作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

  从1967年1月开始,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开展“三支两军”活动(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至1972年部队陆续撤出,参加三支两军的干部战士达280万人次。

  参加三支两军人员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作为“文化大革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支两军,不能不对双拥工作造成严重危害。如在地方党、政、民建设上,在工、农、商、文教、体育、卫生等事业中推行左的政策,有不少“三支两军”人员参与制造了“冤假错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形象。1975年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提出要整顿军队,包括受“三支两军”损伤的军政军民关系。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军队整顿被中断,军政军民关系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拥工作恢复与发展

  1976年10月,我党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双拥工作出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拥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我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战略转变;二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赋予了军队建设新的任务;三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军民感情有所淡化;四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给军政军民关系带来了严重后果;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军民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要求军地双方要从实际出发,谋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恢复和发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1)普遍进行我军传统教育,全面整顿群众纪律。1978年4月,全军政工会议提出整顿群众纪律。同年10月,邓小平在视察沈阳军区时,提出检查部队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成效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是:“看军队在地方、在人民中的观感是不是变了。现在军队的名誉坏了。什么时候地方老百姓看军队象老八路、老红军,这样就行了。”1979年7月,总政治部召开全军群众工作部长座谈会,1980年和1981年,全军派出10万人工作组,军政一把手带领,走访部队29万个单位。

  (2)军地双方密切配合,消除影响军政军民关系的不利因素。1978年12月,刚刚恢复的国务院民政部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的重大意义,批判林彪、‘四人帮’反党乱军,破坏军民团结的罪行,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树立拥军优属风尚。”通知还要求组织慰问驻军,检查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1979年12月,民政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3)恢复和发展双拥优良传统。1979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双拥工作,随之在全国掀起了双拥工作的高潮,军地双方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1984年8月1日8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这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政府和军队联合召开的双拥会议。

  (4)军地双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活动。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解放军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一总目标出发,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1979年8月,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发出《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部队切实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愧是一支“既能打天下,又能建天下”的革命军队。地方的拥军优属工作,在“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原则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对解除部队干部战士的后顾之忧,稳定军心起了重要作用。

  (5)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双拥工作出现新的创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多次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积极响应。

  1981年秋,参加华北军事演习的部队与驻地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1982年4月,邓小平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保证之一,要求全国军民把建设精神文明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983年1月,保定地委和驻军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场会。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批转这次现场会的情况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认为这是贯彻十二大精神,对基层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的好办法,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途径,体现了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加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展览”,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央和军委领导都题词给予高度评价。

  1984年11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保定地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的情况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地区在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基础上,又以县城和大集镇为重点,开展建设文明县的做法。

  1987年6月24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1984年全国双拥代表大会以来的情况和经验,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9月28日,中办、国办和军委办公厅转发了大会的情况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育两用人才,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部队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7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军民共建活动在全国迅速铺开,蓬勃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成为新时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

  八、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新时期双拥工作不断创新

  1991年1月10日至16日,为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民政部和总政治部在福州市召开了全国双拥工作会议,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双拥工作会议。大会开得十分隆重、热烈,各省、区、市分管副省(区、市)长、民政厅局长出席了大会。大会系统总结了1987年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以来双拥工作的成就,提出了开展双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大会命名河北省保定市、辽宁省本溪市、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江苏省徐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烟台市、广东省珠海市、陕西省宝鸡市、四川省江津县等10个市(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邓小平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题写了奖匾。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

  从此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热潮,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高潮迭起。全国性的命名和重大活动就有:

  ——1992年1月16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命名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39个双拥模范城(县)。同年4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当前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和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意见》,对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出了下一步双拥工作发展的意见。

  ——1992年10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部署组织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1993年1月,时值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延安召开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大会并作讲话。大会回顾了50年双拥工作的历史、经验和规律,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双拥工作的任务。大会命名了56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1993年1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规范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工作。《办法》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并规定双拥模范城(县)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是全国每三年命名一次,省级每两年命名一次。省以下单位不得命名双拥模范城(县)。

  ——1994年7月22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举行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这是实行动态管理后的第一次命名,大会命名了136个双拥模范城(县)。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1997年1月15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有197个市、区(县)荣登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光荣榜。会前,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了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了一批基层双拥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

  ——2000年1月1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再次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此次大会,正值世纪之交,格外引人注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专门向大会发了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245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简讯〕

  武警阳春中队开展学雷锋敬老活动。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4周年。3月3日上午,武警阳春市中队组织官兵、共青团员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慰问敬老献爱心的学雷锋活动,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送上大米、饼干、香蕉和自产的蔬菜等一大批礼品,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致以情深的祝福,至此,拉开了该中队学雷锋活动月的高潮。

  当日上午10时,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迈上整齐的步伐,带上慰问品和铁铲、扫把等劳动工具,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敬老献爱心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共青团员首先给春城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派发饼干、香蕉等礼品,与老人们拉家常、问寒问暖;接着为敬老院打扫环境卫生、铲除杂草、给蔬菜地培土与整理柴火等,深受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的一致好评。

  我市社会各界缅怀革命先烈。 4月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春城东湖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祭奠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委书记敖广恩,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海广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活动。

  市委书记敖广恩在活动仪式上作了讲话。他说,中华民族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振兴中华,曾经历尽艰辛,寻求真理,以至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就义,谱写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篇章,雕塑了一座座无字的丰碑。烈士忠魂千秋永在,英雄浩气万古长存。解放前阳春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数的革命先烈把热血洒在阳春大地上。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坚贞的革命气节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立党为公、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我们。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充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阳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市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老干部代表,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大队官兵以及学生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