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荟婕女儿小苹果照片: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9:39

    李君如 男,1947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宁波,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首席专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总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关系到我国今后五年和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生动地、具体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先进性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动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先进性上。

    第一,全会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体现了党的领导方式的先进性。中央全会在党的领导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党章还规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一领导体制的设计,贯彻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又体现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先进性。但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年代,这一制度并未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在“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党代会制度、中央全会制度都不能很好落实,致使党内民主在实践中受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党内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党代会制、全会制度不仅得到落实,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党内民主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变了这以前通过中央工作会议作出重大决策的状况,树立了中央全会的决策和领导的权威性;二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央全会完全按党章规定召开,实现了党内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十六大以来进一步理顺了中央政治局与中央全会的关系,落实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全会监督的制度;四是逐会议召开的主题和日期都实行了公开透明的原则。这些都表明党章所规定的全会制度不仅在落实中不断完善,而且表明党内民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切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第二,全会通过的《建议》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先进性。这次全会承担的任务,是研究和规划中国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及其方针政策。这是执政党不容推卸的责任。但这样的发展规划应该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来立法和实施的,于是就发生了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问题,即党政关系问题。党要总揽全局,发挥领导作用,党又不能代替乃至包办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界定党的领导职能。党的十六大在研究怎么样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重大问题时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里,具体地规范了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五项职能或五种方法,其中就有“制定大政方针”和“提出立法建议”两项职能或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全会通过的文件有“决定”、“决议”、“准则”、“建议”四种形式,其中最为规范化的就是在制定五年计划(规划)问题上审议通过的是“建议”。也就是说,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一个建议。国家权力机关将先由政府研究这个建议,并根据“建议”编制规划纲要,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同时提请政协讨论。这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就是党中央就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制定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是党中央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建议。“建议”这种形式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第三,全会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体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先进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长期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疾苦,做好深入细微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十分严重,侵犯群众利益、违反人权的事件屡屡发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警惕和高度重视。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不仅对于我们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制定五年规划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党中央关于制定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明确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战略性和时代性上。

    科学性。十七届五中全会以非常明确的语言,阐述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根据。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这段话全面地说明了制定规划的理论根据和主客观依据。二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这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四句话精辟地说明了规划的主题、主线、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实现规划的动力。三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这就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取得的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战略性。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根据和要达到的目标来看,这一指导思想是一个立足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具有深刻战略谋划的指导思想。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得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极其重要的结论。“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的十六大根据进入21世纪时国内外形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这一战略机遇期,大体上有20年,即十六大讲的“21世纪头20年”。现在10年时间过去了,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是否还存在?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是一个需要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大问题。全会对当今世界的变动和国内状况的变化,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冷静的分析,作出了两个重大判断:一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总判断。二是“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一个清醒的判断。根据这两个判断,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两个意识。可以看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这一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科学的清醒的判断基础之上的,是一个具有战略谋划、战略前瞻、战略指导的发展思路。

    时代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样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制定“十二五”规划,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我们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在离这一目标只有10年时间了。10年时间,也就是两个五年规划时间。如果说,到“十三五”时各方面任务应该是收官阶段了,那么,“十二五”就是攻关阶段。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紧迫性。二是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还不能说完全结束,但是危机后全球范围新一轮竞争已开始。如何在后危机时期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要正视的一个重要背景。

    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这种科学性、战略性和时代性,证明了我们党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先进性。

    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的先进性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从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来看,也生动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五大目标和十大战略任务,在五个方面体现了党地先进性。

    一是改变片面追求GDP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明确了经济要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特别是突出地提出了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发展,以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二是改变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把消费列为拉动经济的第一要素,把扩大内需上升到战略地位。

    三是改变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工业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提出要形成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等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绿色、低碳的“两型”社会。

    四是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过低的状况,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原则,让城乡居民的收入能够普遍较快增加。

    五是改变“经济建设一腿长、社会建设一腿短”的状况,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特别是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李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