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陶老大月饼团购: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2:48

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创先争优论坛)

2010-11-10 04:10: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当前,全党正在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采取的新的重大措施,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具有重要特点。

突出先进性建设实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和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把先进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提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先是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要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显提升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接着,又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今年开始在全党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有了新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注重使党员认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什么是先进党组织、什么是优秀共产党员,如何才能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如何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这个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属于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认识阶段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才能自觉地按照先进性要求去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然而,学习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在创建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实践中,党的先进性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才可能涌现出更多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如此,党的先进性建设还必须进入到在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阶段。党的十七大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正是根据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方式的继续。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比,创先争优活动属于认识的第二阶段,即从认识到实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原来的认识将通过实践变为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实践性。它要求基层党组织进行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这个创建过程就是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创建实践把党的基层组织变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同样,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要求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和自己的具体工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创新性。创先争优活动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所遇到的新问题,如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城镇农民工的党组织设置问题、流动党员如何组织和发挥作用问题等,都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通过改革创新加以解决,从而创建出更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党组织,涌现出更多站在时代前列的优秀党员。

主体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是要调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局面。

着力抓好党内机制创新

我们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地提到全党面前。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和黄炎培先生的谈话中,曾经明确地回答过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如何才能永葆先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民主。我们要通过发扬民主,让群众来监督党和政府,使其不敢懈怠,这样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在执政的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途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尤其是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看到,这种监督毕竟来自党的外部,如何从党的内部来解决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毛泽东同志把辩证法运用于党的建设,曾经提出用吐故纳新的方法、通过新陈代谢来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同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结果走了弯路。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看到了制度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就打开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路,使我们认识到,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是要抓制度和机制的建设问题。现在看来,这种制度和机制建设应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继承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发扬人民民主,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监督党和政府的外部机制,其中包括民主党派的监督、群众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媒体舆论的监督等;另一方面是要发扬党内民主,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从内部保证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防止党脱离群众、落后于时代、蜕化变质的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内在机制,它通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员自己的努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组织和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党的先进性是由多方面要素共同构成的,包括指导思想、路线纲领、奋斗目标、方针政策,也包括组织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干部能力、党员素质等。要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先进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把党的先进性要求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广大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明确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有了这样的党内机制创新,就能使党的先进性要求切实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重点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当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点放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上。这是从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从实际需要来看,随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受到比较多的考验。一是在党成为执政党后,党的地位改变了,能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考验着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二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问题突出了,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考验着党员干部。三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考验着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可以说,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建设实际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的紧迫课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是为了解决好这一课题,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适应新的形势,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从而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从而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重要性来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党的各方面活动大多需要依靠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和组织党员去开展。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活动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抓住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本环节,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总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直接接触,党主要是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群众中发挥作用,群众也主要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表现来认识我们党。只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党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执笔:闫志民)

开县课题组:创先争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研究

2011-05-10 15:39:53   来源:七一网    作者:开县创先争优课题组

【字体:

 

[摘 要] 创先争优是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增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具有历史传承性、制度阶级性和主题时代性的生动体现。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只有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始终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 创先争优 先进性 建设 创新

创先争优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地发展和丰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党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以来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基于新时期党从“自在执政”转型为“自觉执政”关键期,如何把党建设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觉认识,是基于各种考验下对“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建设党的先进性”的实践创新。

一、创先争优是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活动

(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从具体内容来看,由指导思想、路线纲领、奋斗目标、方针政策,组织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要素构成;从组成来看,由党员先进性、基层组织先进性和党的整体先进性构成。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这种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在阶级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发展的。党的先进性是客观的、实在的,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因此,党的先进性必须置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考察。同时,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党的先进性既要始终保持,又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保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保持的生命。因此,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二)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

党执政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当前,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等。复杂深刻的变化,要求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发展进程中走在时代前列。

党执政所面临的国内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目前,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接踵而至,各种矛盾大量涌现,呈现出国(境)外因素与国(境)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等复杂局面。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党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党所面临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当今,党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考验;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党员中相当一部分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部分中青年领导干部缺乏复杂环境、长期艰苦实践的磨炼;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建设观念僵化、方法陈旧;个别党员干部腐败蜕变,等等。迫切需要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国外政党兴衰沉浮的诸多经验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不能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垮台是迟早的事。中国共产党将长期执政,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创先争优理论内涵及实践范式的解读

1、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

“创先争优”的实质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基本方法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基本目标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这一活动,因为“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也是共产党员的日常特征和追求”[3];二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那就是“创先进”和“争优秀”。具体来讲,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弘扬正气。这就阐明创先争优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与时俱进在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二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设党的先进性”。

2、创先争优的实践内涵

创先争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这一党建主线,开展了“三讲”集中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等多项集中性教育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经常性活动与集中性教育加强党建的创新探索。

创先争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长效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为进一步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需要长期整改的任务,延伸到基层的任务、切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科学发展规划、思路、举措,完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动力。

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创先争优活动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落脚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广大党员的岗位职责,强调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使个体的先进性和整体的先进性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由此来实现党的整体先进。

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旨在探索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方式和路径,具有夯实执政党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作用,具有把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党的根本任务上的重要功能;具有纯洁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吐故纳新功能;具有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对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的重大意义;具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党员先锋模范的功能。

二、创先争优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创新

(一)创先争优的理论贡献

在时代内涵上:创先争优活动,明确提出要推动科学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提出要促进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壮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要服务人民群众,是新时期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体现了党的先进性要依靠先进的基础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来体现。这阐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根本任务上:创先争优把抽象的党的先进性内涵具象为对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任务要求。“党组织争创优秀,就要努力使所在单位成为先进单位,党员争创优秀就要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优秀成绩”[4],“从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出发找准‘先进’、‘优秀’的具体标准,立足本职工作创先争优”[5]。这说明创先争优运用实践的观点发展了党的先进性作用理论。同时强调,“在党内外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范围,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6] ,这把党的先进性扩大到全社会,并作用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了党的先进性理论视野。

在实践主体上:创先争优活动明确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凸显了以抓基层组织、抓党员来带动整个党的先进性的战略思路。正如列宁强调:“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7]。毋庸置疑,这将推动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理论、先进性理论发展。

在实现途径上:创先争优强调通过党的创造力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命力。这就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理论提高到新的层面。创先争优活动同时是党和全体共产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想和信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增强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活动,这就必然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主体理论、党性理论等。正如列宁所说:“要知道,只是自称为‘先锋队’,自称为先进部队是不够的,还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队都能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认我们是走在前面。”[8]

(二)创先争优的实践创新

创先争优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等集中性教育,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重在思想上解决党内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重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提升、检验党的先进性,力戒就党建抓党建,避免在“体内循环”。

创先争优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新的方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通过创建实践把党的基层组织变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要求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具体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更加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功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期能真正取得实效。

创先争优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新的制度探索。长期抓好做实经常性工作,最根本的、最管用的、最长效的是制度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具体明确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制度安排,必将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系列制度机制的发展。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政策建议及未来趋向

从制度层面来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很重要的目的是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并成为新时期全党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未来趋向和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健全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体系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健全严格管用的责任机制。一是层层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都要把创先争优列为党建专项述职和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并逐步使其细化、硬化、常态化。二是围绕落实“十二五”规划细化任务。紧紧围绕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创先争优,把“十二五”目标任务按指标分阶段细化到各地各单位,优化和完善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紧紧围绕保证和改善民生创先争优、围绕加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围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创先争优。三是强化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因地制宜的相关制度,并逐步把制度规范化、公开化。

健全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一是分类明确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等党组织和党员的任务。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完善设岗定责、依责承诺、记实讲述、点评斗硬、结果公示等五个环节,作为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长期制度,治理“庸懒散问题”的有效途径。三是充分挖掘典型人物、优秀事迹,以“唱读讲传”等宣传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创先争优的浓厚范围。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在考评内容上,依据承诺事项逐条提出具体指标。二是在考评方式上,依据每月评比结果情况进行考核。三是在考评结果运用上,把“一讲二评三公示”中的评比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与公务员记功嘉奖、职工绩效、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

(二)健全保持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健全书记队伍建设机制。从基层干部的调整补充、培养提高等基础工作抓起,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提高基础党组织书记的群众基础和公信力。

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促使由封闭、分割、粗放走向开放、统筹、集约,形成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相互联结、组织间相融相补的立体式组织网络。抓好会议、党日、党课、报告工作、民主生活、党员汇报、民主评议党员等七项制度落实,以党内生活的经常化保证创先争优的常态化。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深入开展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居务公开。

健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一是明确目标。根据年度任务和中心工作,形成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目标体系。二是创新方式途径,构建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的新途径。三是建立作用发挥考核考评体系,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及书记的考核力度。

(三)健全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健全党员素质提高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根本环节。

健全党员服务群众机制。深化和整合“三项教育”、“三项活动”、“三项制度”等活动,提升为一套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牢固宗旨、强化党性、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深入推行党内工作巡视、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新闻发言制,定期将各本单位即将推行的新政策或涉及广大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进行公开。各行各业、各单位各部门的社会服务窗口,为群众建立“党员公开承诺服务制、”“党员限时办事服务制”等多便捷服务平台。

健全党员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党员业绩考评机制。以中央明确的“五个好”、“五带头”为根本标准,结合各行各业、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二是落实好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

钱建超:创建“三缘”党组织增强基层党建活力

——重庆市巴南区创建“三缘”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2011-05-18 15:42:23   来源:巴南区委组织部    作者:钱建超

【字体: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组织设置”的要求,巴南区深入分析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的新问题,结合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从2007年11月起根据党员兴趣爱好、从事职业、居住情况,率全国之先创设了“趣缘、业缘、地缘”三类党支部(简称“三缘”党支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活力,为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加快城乡统筹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行的是按行政区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大量人口频繁流动,两新组织快速增加,社会组织种类增多,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等给城乡社会管理带来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以适应从“单位党建”向“社会党建”的转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加强城乡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多样性,迫切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由相对封闭向日益开放转变,基层组织形式由高度集中向多元分散转变,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快速增加,行业协会和群众组织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创新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才能有效适应新形势下多样化社会组织的管理。

(二)党组织活动难开展,迫切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按传统模式,由于党员兴趣爱好、从事职业、作息时间等各不相同,出现了“组织活动难开展、参与人员难齐全、参与话题难共鸣,党员对支部设置不满意,活动效果不满意,作用发挥不满意”的“三难、三不满”现象。据调查,社区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达54.9%,农村党员达59.5%,因此,改变传统组织设置模式,增强组织吸引力成为广大党员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

(三)基层党员作用难发挥,迫切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传统组织设置,由于党员在兴趣爱好、职业特长等方面没有共同性,党组织难以设计让每个党员满意的活动载体,开展活动时,往往存在“党员到不齐,到了难给力”的问题,出现“党员不党员,多交两元钱”,“作用不作用,还不如群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打破传统设置模式,创设有利于党员更加自觉、主动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

(四)大量党员频繁流动,迫切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人员增多、异地买房居住、退休回家养老等等,致使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速度越来越频繁,且这部分党员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不亮身份往往形成“口袋党员”难以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创新组织设置,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让他们主动亮身份,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建立“三缘”党组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巴南区根据社会结构深刻的变化,打破原有以行政区域设置党支部的传统模式,按照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从事职业相同或相近、居住地域相邻或相近的原则,采取党员自选党支部、无候选人直选书记和委员的方式,建立“三缘”党支部,开创了全国党员自选组织、海选班子的先河。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高度关注作了批示肯定,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组部专程赴渝调研,《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等多位党建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探索不同形式的党组织设置方式,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一)大胆探索,在改革中创建“三缘”党组织。2007年11月,巴南区以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创设“三缘”党组织设置。一是充分尊重党员意愿,由党员自选组织。选择花溪街道王家坝社区作为试点,按照党员的兴趣爱好、从事职业、居住情况,充分尊重党员意愿,一改常规由党员填写自选党组织表,建立了6个趣缘、2个业缘、2地缘党支部。二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由党员直选班子。采取无候选人直选方式,选出“三缘”党支部的书记和委员,再进行组织考察和公示,避免了“威信高、党性差”现象出现,开创了全国党员自选组织、海选班子的先河,得到了广大党员的热烈拥护。三是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开展开放式活动。打破以往组织活动组织定、党员没有积极性、普通群众无兴趣的模式,由党员自主确定活动内容,开展开放式、互动式的组织活动,广泛吸纳党外群众自愿参与,极大的激活了支部生活,激发了党员热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争相参与,党员参加率达98.9%,比以前提高了51.8%。全国25个省、区、市前来参观学习,全国党建工作会在重庆召开时作为唯一现场点。

(二)总结推广,在实践中发展“三缘”党组织。巴南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三缘”党组织设置。一是全面推广“三缘”党组织。2008年2月,借全市“三缘”党组织现场会在巴南召开的东风,在全区全面推广建立“趣缘”党支部903个,“业缘”党支部651个,“地缘”党支部278个,做到了80个社区、198个村全覆盖,党员全包含。二是全面拓展“三缘”党组织。采取自愿联建的方式,探索建立居企联合“三缘”组织33个,居村联合“三缘”党组织35个。依托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等,建立了528个农村“业缘”党支部,涉及花卉、养殖等30多个门类,党员15344名。采取“支部+协会”方式,把“三缘”党支部拓展到各种协会中,建立“趣缘”党支部79个,在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等 1226个“单元”中建立“三缘”党组织147个。通过支部联线活动,把“三缘”党组织拓展到了3327个辖区单位,参与“三缘”党组织活动达2204次,参与区域管理3554项。三是全面深化“三缘”群团组织。通过党建带群团方式,建立“三缘”团组织125个、“三缘”妇女组织23个、“三缘”工会组织34个,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充分肯定。

(三)建章立制,在运行中规范“三缘”党组织。建立健全了“三缘”党组织的相关工作机制,在运行中规范“三缘”党支部管理。一是建立永葆党性制度。针对“三缘”党支部是一个政治组织,不能等同于一般兴趣爱好组织的特殊性,把开展兴趣活动与党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党的政策要求与特色活动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兴趣活动代替党的活动,确保了党组织活动永远姓“党”。二是建立规范运行制度。将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作为“三缘”党支部刚性制度,同时,建立了十项“三缘”党支部工作制度,健全了“8簿7册1卡”工作资料,为每个“三缘”党组织制作了印有支部名称的旗帜,规范活动开展,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三是建立物质保障机制。为“三缘”党支部落实了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为每名“三缘”党支部党员每年落实30元活动经费,为“三缘”党组织负责人落实基本补助,每年区财政为每个社区拨付3万元作为“三缘”党组织活动经费,保证了“三缘”支部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三、“三缘”党支部发挥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

自“三缘”党组织创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挥党员特长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紧密结合,显示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三缘”党组织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肯定。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落实三项制度,服务了社区群众。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深入落实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反馈等“三项制度”,赢得了社会好评。鱼洞化龙桥社区“三缘”党支部李天凤、张洪贵、刘洪淑三位党员在入户走访了解到低保家庭子女上学难时,主动结对3位低收入家庭子女,每月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200元购买学习资料。目前,全区“三缘”党支部书记接访群众20178人次,实现了每年2次全覆盖走访群众,满意率达99.6%。

(二)开展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趣缘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将“唱读讲传”活动融入“三缘”党组织活动中,组建宣传队222支,宣讲团154个,全区903个趣缘支部每天早晚组织党员群众跳坝坝舞、打太极拳等文体活动,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王家坝社区群众杜莲碧感慨地说:“‘三缘’活动硬是好,党员群众争着搞,而今打牌吵架少,社区和谐随处找。”

(三)开展产业帮助,促进了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业缘”党组织优势,从信息、资金、项目上帮助产业群众,促进致富增收。王家坝社区机械加工“业缘”党支部每月定期开展1次机械加工培训,已有126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二圣镇集体村雪梨“业缘”党支部邀请技术人员开展指导,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村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目前,全区“业缘”党支部已解决就业2208人,帮助584人实现了创业致富。

(四)开展支部联线,促进了城乡统筹。组织全区647个城市社区“三缘”党支部采取1对1、多对1的方式与全区198个村开展“支部联线”、“党员牵手”活动,提供信息、资金、技能帮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石龙镇“业缘”党支部书记田维伦帮扶大连村王学伦等7户困难群众,无偿提供家禽种苗和技术,发展蛋鸡近3万只。全区1832个“三缘”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12500条,引进项目198个。

(五)开展区域共建,创新了社会管理。依托社区“三缘”党组织,将辖区内各类单位通过选举纳入社区大党委成员,推行区域大党委制,通过支部联线、承诺服务、双向点评、双重考核等措施,推动辖区单位参与到区域化社会管理中。全区已有315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接访群众3020次,走访3215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27件,办好事实事11500余件。

四、几点启示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巴南区创新设置“三缘”党组织的做法,充分落实了党的十七大要求,充分尊重了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对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具有重要启示。

(一)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党的十七大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当前,部分党员因失业、下岗、退休,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思想上产生失落感,党性观念有所淡化。设置“三缘”党组织,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党员作用,有效强化了党性观念。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创新组织形式,才能确保党员充分发挥先锋作用。

(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从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按照党员兴趣爱好相同、从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设置“三缘”党组织,充分考虑了党员个体选择和个性需求,真正体现了党员是党内生活主体的理念,极大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在党内生活中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党员的权利,使党的各项工作都能代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三)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把发扬党内民主贯穿始终,着力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设置“三缘”党组织,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实行无候选人直选班子,有效地落实了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激发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是发扬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四)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改进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党组织活动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是基层党建面临的一大难题。设置“三缘”党组织,使有共通性的党员在同一支部,更有利于组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更有利于党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实行开放式、交叉式的组织生活,极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为党组织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建立和完善党组织与党员、群众良性互动的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五)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突出服务群众这个重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三缘”党组织活动,把党性教育与个人爱好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培养了党员的兴趣爱好专长,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服务;党员发挥个人爱好和特长,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实了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要求,提高了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群众这个重点,积极开展亲民、爱民、助民、乐民、安民服务,提高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