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集采中心:《道德经》第六章?不死之神?天地之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0:28
《道德经》第六章 不死之神 天地之根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②。

 

注释:

①     玄牝:同,谓之玄。牝,指雌性,阴性。《大戴礼记·本命》说,“谿谷为牝。”

②     勤,通“尽”。

 

 

品读:

 

第四章中,老子用盅,用渊比喻道体。盅是有形的器皿,是固化的物体;渊是无固定形体的形象,流转百变无形而有象,可见可触,可感可知。第五章,老子用橐籥比喻道体。第六章,老子继续用谷神,用玄牝来比喻道体。谷乃山谷,是巨大的有形的器皿,是山的器皿,自然的器皿;形而下称之为山谷,形而上称之为玄牝。玄牝是一种意象,仍旧用来比喻道体。而玄牝,是雌性,阴性之体。老子用玄牝比喻道体是一种母体,道创造天地万物,就像母体创造子孙后代一样。盅有形,渊有象,而玄牝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生命。不可言说的道,在老子笔下,越来越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盅用其虚,虚而无边;渊用其虚,虚而无际;橐籥用其虚,无穷无尽;谷用其虚,虚而博大;玄牝用其虚,虚而无所不生,天地万物皆从此门出生、孕育。因为玄牝能够无所不生,无所不有,所以就能够用之不尽,无始无终。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就是山谷的意思。用山谷来比喻道体,谷就是扩大了的酒“盅”。一个酒盅,人们只是看到了它的形体,却看不到它的虚空部分;一个山谷,人们只看到它的虚空部分,却看不到它的形体。酒盅,人们只看到了器皿,看不到它的虚空;山谷,人们只看到它的虚空,看不到它的器皿。一个酒盅,人们只见其小,不见其大,一个山谷,人们只见其大,不见其小。小大之别,在于酒盅与山谷有形的部分,其无形部分,酒盅与山谷的“虚”与“无”,就无法用大小来分别,也就没有大小的分别。山谷,只有山,并没有谷,它的虚空部分就是谷。所以说,山谷很神奇。《周易》说,“阴阳不测之谓神。”还无法判定是阴是阳,还无法把握阴阳,阴阳未成之时就是神。阴阳已成之后,则阴阳就可以判定,可以分辨了。阴阳已经创造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各有其名,各有其形,能够很容易分辨彼此,人们就容易只见其物而不见其神。天地万物没有创造之时,浑沌一片的道体就是神。所以说,神就是道。失去神,也就失去了道。《周易》又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就是说,神创造了天地万物,妙有了天地万物。“为言”,就是让万物能够说话的意思。言为心声,万物说话是为了表达心意,传递心声,传递心中之神,之道。而万物说话,传递心声的方式,语言只是其中一种,还有意念,心念,神交。因此,又可以说,言为神声。所以,心即神,心即道。《周易》又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道即神,能够使生生不息之道文明天下的,就是人。所以人是天地人三才的核心,人是天地万物之神。《广雅。释古》解释说,“谷神者,生养之神。”也是说谷神即道。

 

“谷神不死”,就是说谷神不会死亡。一是说,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死是生之死,生是死之生。道没有生,也就没有死,道没有死,也就没有生。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而道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二是说,“道,无之称也。”因其无,无形无象,也就无法死,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三是说,道无始无终。“反者道之动”,道运行的规律是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生生不息。

 

老子提出了不死的概念,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佛家说,“死生事大”,宇宙之内,最大的事情,就是死生。是死了能生,生而后死,死而后生。超越死生,超越死生,生生不息,方为宇宙大道。老子提出不死的概念,即是超越生死,生生不息之道。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儒家是现实理想主义者,人人要实现现实的理想,儒家最大的现实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理想不可谓不宏大,不可谓不任重道远,所以不言超越生死也罢,不去超越生死也罢。儒家的在世理想,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儒家不言死亡,并非不重视死亡。相反,儒家极其重视死亡,重视丧葬之礼。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这里,死的重要性,等同于闻道,得道的重要性。不得道,不能死,死生与共。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用一个字贯串下来,就是恕。而恕就是仁的意思。所以儒家思想一以贯之,就是仁。而孝为仁之本,孝是仁的根本。樊迟问何为孝?孔子回答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前与死后,都以礼相待,就是孝。可见,在儒家这里,死其实与生并重。

 

“是谓玄牝”,叫做玄牝。“同,谓之玄。”玄,就是“同”,相同的意思。玄牝,就是同牝,牝是雌性,是阴性,即母体的意思。《周易》说,“利牝马之贞。”就是指利母马之正,利生育,蓄养,休养生息之正。天地万物皆此一牝。孕育天地万物的母体,只有这一个母体,没有第二个母体。天地万物皆由道创造孕育。恒久不死的道体,就是玄牝。

 

生死是生命的游戏,超越生死,不言生死,是神,是道的游戏。司马光说,“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老子用玄牝比喻道体,即蕴含无中生有的奥妙,又有生养的能力,又能够一生再生,生生不息,人人皆知,奥妙无穷。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的大门,就是天地的根源,天地的开始。也就是第一章中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玄牝之门,就是无之门,道之门,众妙之门。“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体之中,“在阴而无阴,阴为之生;在阳而无阳,阳为之生。”阴阳相摩,天地万物从此诞生。所以老子又说,玄牝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天地万物皆从此门出,天地万法皆从此门出,一切圣贤皆从此门出。玄牝之门,是天地万物之门,宇宙法则之门,圣贤之门。玄牝门,即是生死门。一入此门,就可以超越生死,复归于道。下文中,老子写到,“复归其根”,也就是复归此门。再回到这个门中,就是再回归道,回归自然。

 

树有有形之根,天有无形之根。雷电生,天根现,也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天地之根,皆为道。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连续不断的意思。连绵不绝,仿佛存在着一样。《诗经。大雅。绵》中写到,“绵绵瓜瓞(dié)。民之初生,自土沮(jū)漆。”是说,周王朝的人民最早生活在沮水与漆水旁,两条河流把人们连接起来,就像两条瓜秧绵绵不绝地连接着大瓜小瓜一样。河流是瓜秧,人民是瓜秧上的大瓜小瓜,是河流上的湖泊。人身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对于河流来说,人就是河边的水滴,人群就是河流上的湖泊。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说道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道绵绵不绝,看上去若有如无,但是,却紧紧地将天地万物连接在一起。天地万物,仿佛各自独立地存在,其实,都被道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故说,天地万物皆是道,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天地万物是一。佛家也说,一切事物皆和合而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互即互入。一杯茶,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一杯茶中有万千世界。任何一物,都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任何一物中,都有全宇宙,全人类。而道的功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子在此章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道之用,无穷无尽,用之不竭。

 

4、综述

 

老子在此章中,紧接着第四章、第五章用盅、用渊、用橐籥比喻道之后,继续用谷神,用玄牝比喻道。一是说,道恒久不变,不生不灭。二是说,道之体,如若母体,道创造万物,如若母体创造子孙后代一样。道具有阴柔,包容,承载,蓄养之美,为下文中将道比喻成水,打下伏笔。三是说,道创造天地万物之后,虽然将万物看作刍狗,让万物自生自灭,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生生死死,实际上,道无形中又将天地万物连成一个整体。万物皆有道,道不会舍弃一物,道不会离开一物。四是说,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道生生不息,无始无终。

 

5、无穷无尽的宝藏

 

石屋禅师半夜醒来,听到屋内有声响,就大声问到:“来者何人?”

来者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小偷。”

石屋禅师接着问他:“你前后偷过几次了?”

那人回答说:“数不清了。”

石屋禅师继续问到:“你每偷一次,快乐能持续多久呢?”

那人回答说:“快乐持续时间的长短,要看财物的价值如何。有时长一些,有时短一些。”

石屋禅师不解地问:“快乐持续的最长时间,有多长?”

那人回答说:“也就几天而已。几天之后,就不快乐了。”

石屋禅师继续问到:“为什么不大偷一次?”

那人高兴地询问:“怎么大偷一次?你有经验吗?”

石屋禅师说:“经验也不多,只有一次,就毕生受用不尽。”

那人惊讶地问到:“偷一次能够一生享用不尽,这是什么财宝?在那里能够偷到?”

石屋禅师一把抓住那人的胸口,大声怒吼到:“这个无穷无尽的宝藏,能让你毕生受用不尽,你能明白吗?”

 

这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就是佛,就是道。无需外求,只在心中。圆满自足,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所不有,无所不能。超越生死,恒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