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森林公园:集全元四大医学于一体的钱塘罗知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16:53

集全元四大医学于一体的钱塘罗知悌

(2010-12-29 18:24:03)转载 标签:

钱塘

罗知悌

朱震亨

文化

分类: 医史

集金元四大医学于一体的钱塘罗知悌

     罗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见徐春甫《古今医统》)。南宋理宗时人(约1243—1327)。金元入侵中原,随朝南下,迁居武林,遂为钱塘人。后因疾蒙赐移外居,闭门谢客,不理朝政。先生好读书,善诗词,兼通天文、地理、艺术、尤精医学。他在南下前一度师事荆山浮屠,并得河间刘完素寒凉学说之传,又旁通考城张从政汗、吐、下三法的攻下医理,以及真定李杲补脾之说,可以说医理深奥。然先生性情倨傲,持能厌事,难以得意。然有病者求治,却细心诊治、或甚赠之以药,颇具疗效①。于是身居钱塘而医名大振。

    元·泰定乙丑(公元1325年),婺州义乌朱震亨,字彦修,居于丹溪,人称丹溪翁。早年好医学,继从许谦习理学。于是医、理皆优。因慕太无先生之名,而来钱塘求访之。先生闭门不纳。彦修趦趄三阅月,被拒凡五次,未能相见。后有人告知太无先生,来访者朱彦修是博学多才之人。君居江南(钱塘)而失交此人,人必仪君,不可不见啊!太无闻此言随即整装迎接之。二人一见如故。太无爱其诚,尽以医术授之。有求医者上门,太无必先令彦修诊视脉状,回禀后,再口授治方。由此,彦修之学与日俱进①。如论中风,以河间“心火盛而肾水虚”之论,再从“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朔源。倡议热郁生痰,痰热相因动风之说。强调“初病时不论在表、在里,必先以攻痰祛风为主;待其好转,然后分其经络,审其气血治之。不可因内气之虚骤用补剂。”或攻或补,宜下宜汗。宜补血以养筋,宜养血以通气,法随证出,方据法立,廻然有序,简明切要②。一方之中自有攻补兼用,有先攻后补,亦有先补后攻者。由此,彦修学识大进,并著有《格致余论》等书。言及多种病机是由于“阳有余,阴不足”所致。治方主张“滋阴降火”,有一定成就,彦修原有理学基础,于是医、理兼容,大有进展③。成化《杭州府志》卷四十五《方技》有碑传记载: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钱塘人。明辨博学,以医侍穆陵,甚见宠厚。宋亡,居杭城,自尊贵,少与人接。丹溪朱彦修慕其术,俟门下三载得见。知悌眷其诚,尽以其术授之,彦修遂以医鳴东南。知悌能词章,善挥翰。贫病无告,予之药,无不愈者,仍瞻以调理之资④。

    太无先生原已熟通金元寒凉、攻下、补脾学说,今传授给彦修。加上彦修自身的努力,将医学理论又跨伸滋阴之说,并成为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使先生倍感庆慰。由此,先生在教学中又获得滋阴降火之说,而集四家学说于一体,其医学学识之丰富深奥可以说无出其右。但当年他的医学声誉并不在四大家之上,可能他本人深居简出,绝少与外界沟通,鲜为人知之故。

    有关罗知悌的资料,大多出现在朱震亨文献中(如元.朱震亨《格致余论.张子和攻击法论》等),独立者甚少。知悌著作传有《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与《心印绀珠》两种,然流传无绪,颇为可疑。文献中对他的介绍也较简略。但还是可以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文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另外方步範《遂初軒医话》卷上《名医补传》有较详细的病案记载(附于下)。今不以鄙弊,特为文纪念之!

附:方步範《遂初軒医话》卷上《名医补传》:

    罗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钱塘人。精于医术,得金刘完素之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书,有异见。曾治一病僧,黄瘦倦怠,询之曰: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知悌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慰谕之。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命耳。察其形稍甦,与桃仁承气汤,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与熟干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与钞十锭遂行。又治许鲁齋,年五十八,面目肢体浮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减少,脉得弦细而缓。以年少时多服牵牛、大黄药,故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而大发。知悌曰:当运之气,出自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营养脏腑经络皮毛,故气行而濇,为浮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皆湿气胜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五脏有胃气,则和平而安,若胃气虚弱,不能运动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和平。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病过,甚则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今幸未至于甚,尚可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以平胃散加白术、茯苓、草豆蔻仁,数服而腹胀溏泄、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四肢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真定总管因免强饮酸酒,得腹痛,次传泄泻,十余日便后见血,或红或紫,肠鸣腹痛。医以诸见血皆热,治以芍药栢皮汤之类。前证如故,仍不欲饮食,食则呕酸,形体愈瘦,面青黄不泽,心下痞,恶冷物,口干,时有烦躁,不得安卧。知悌诊之,得脉弦细而微迟,手足稍冷,曰:《内经》:结阴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又:邪至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者,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稟,渗入肠间,故便血也。以平胃地榆汤主之,数服病减大半。又灸中脘二七壮,引胃气上升;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以还少丹服之,以长肌肉。至春再灸三里三七壮,治脾壮胃,生发元气;次服芳香之剂,慎言语,节饮食而安。中书粘罕,年四旬,体魁梧,丙辰春从征扬州,脚气忽作,遍身肢体微肿,其痛手不可近,足胫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骑马,空两镫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求知悌,知悌诊之曰:《内经》有云:饮发于中,胕肿于下。又云: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遂以三稜针数刺其肿上,血渐渐如线流于地,约半升许,其色黑紫,顷时肿消痛减。以当归拈痛汤一两半服之,其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张芸夫四十五岁,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知悌曰:消渴多传疮疡,为不救之疾。制生津甘露饮子予之,良愈。既效后亦无患,享年七十五而终。又治一人,伸欠頰车蹉,但开不能合,以酒饮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痊。性好静僻,厌与人接。朱震亨求为弟子,初峻拒,后以其诚而纳之,一见如故,遂尽教以所学云④。

参考文献

  ①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记,《台州医学》医学卫生科研交流,1982年第2期第29页。

  ②《中国医籍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596页。

  ③《辞海》医学卫生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7、18页。

  ④方春阳,《中国历代名医碑传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244、245页。

 

分享

0

阅读(48) 评论 (0) 收藏(2)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感受港澳 后一篇:《续名医类案》著者钱塘魏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