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笛:仓央嘉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6:42:20
  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和他的一唱三叹的美丽诗篇,留给我们一个浪漫不羁的传奇背影。
  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心上。也许很难想象,这首爱情诗的作者竟然会是一位喇嘛,他就是奇人仓央嘉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也许像一篇平铺直叙的说明文,但对仓央嘉措来说,命运的跌宕起伏,完全出人意表,更像是一部传奇小说。

  不久前推出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中,那个面色忧郁的小姑娘朗诵的那首出自仓央嘉措,但经过了当代人加工的《你见或不见》,又引发了一轮新的仓央嘉措情诗潮。

  农家少年 一夜成为宗教领袖

  公元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奴家庭。当幼年的仓央嘉措在远离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拉萨的门隅地区,过着最普通的农牧民生活时,他和他的亲人们都不会想象得到,有一天,他将会成为万人景仰的宗教领袖,但又在最辉煌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成了阶下囚,然后年纪轻轻地就客死他乡,却又通过上百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而流芳千古。

  清朝顺治年间,五世达赖和固始汗从西藏前往北京晋见顺治皇帝,当这支队伍在结束晋见返回拉萨途中,顺治派出的特使快马追上了他们,这位特使向达赖宣布了一道圣旨,正式册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这是一道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圣旨,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的册封以后还要加上班禅的册封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自此成为一条规矩,一个仪轨,一种让僧俗万众口服心服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时,西藏政教两界之间却存在着明争暗斗。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去世,其弟子桑结嘉措为了利用达赖的威信威权自重,于是密不发丧,封锁了五世达赖已经去世的消息。直到15年之后的1696年,康熙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才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去世多年,震怒之下康熙致书严辞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方面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于是乎,一个在边僻乡村生活了十五年的少年的命运从此改变:他就是仓央嘉措。

  1697年,仓央嘉措被正式确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仓央嘉措自藏南被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在那里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

  按理说,一个农家少年,一夜之间成为至高无上的教宗,可谓齐天的洪福,理应欣喜若狂,但仓央嘉措却没感到多少幸福和快乐。其间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自始至终,他都受制于幕后操纵者桑结嘉措,并没有任何真正的实际权利,而是被操纵的傀儡而已;其二,更重要的是,仓央嘉措在家乡时信仰的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教,红教的僧侣可以结婚生子,但做了六世达赖后,他信仰的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教。与红教相比,黄教要求严守清规戒律,根本就不能结婚生子,甚至不能与妇女接触。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原本生活在自由之中的天性少年,无疑是一种极其沉重的枷锁。

  浪漫不羁的爱情传说

  相传,仓央嘉措在被确立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前,在家乡曾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里单调而刻板的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为了打发那份幽居的寂寞,他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自由生活。有一天夜里天降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后来甚至把仓央嘉措关禁闭。这是关于这位传奇宗教领袖的传说之一,在另一些传说里,这位天才的诗人生性浪漫,热爱不羁的自由,对枯灯黄卷的修行感到无比的厌倦,据说他白天是活佛,夜晚则易容改装,潜游于拉萨的街巷之中,沉醉于美酒和美丽的爱情之中。当时的文献记载说:“雅好狎邪,钟情艾少,后宫秘苑时具幽欢,而又易名微服,猎艳于拉萨城内。”而他本人的作品也宣称:

  黄昏去会情人,

  破晓大雪纷纷,

  足迹留在地上,

  保密还有何用。

  由于身份的特殊,他的举动遭到了当时的一致反对,这位倔强的诗人和情种据说曾愤怒地跪在扎什伦布寺的门前向他的老师五世班禅说:“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在我身上的教戒也还给你,黄教教主我不当了,让我过普通人的生活吧。”但由于可以想象得到的原因,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

  生活于这种无奈之中,仓央嘉措用一首诗表达了他的困惑、迷惘与挣扎: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位不合时宜的爱情诗人一生都在忧郁中度过,在二十四岁时即告别人世有的说是暴病而死,有的说是死于政治阴谋他没有死在拉萨,也没死在故乡门隅,而是死在远离家山的青海湖畔。正史上的记载表明,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死于政治斗争: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迎立仓央嘉措的幕后铁腕人物桑结嘉措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桑结嘉措买通拉藏汗的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但被拉藏汗发觉,双方于是爆发战争,桑结嘉措兵败,被处死。事变后,拉藏汗向康熙报告了桑杰嘉措的谋反事件,并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黜。康熙准奏,命令拉藏汗派人把仓央嘉措解送到北京。1706年,仓央嘉措在被押往北京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年仅二十四岁。另外还有史料说仓央嘉措在押送途中逃脱,后来周游于蒙藏等地,老年时在阿拉善去世。

  特立独行的杰出诗人

  仓央嘉措是西藏有史以来最为知名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篇在藏区被人们广为传唱,他本人的悲剧人生,也赢得了不少人同情的泪水,而他那些一唱三叹的诗篇,更是西藏奉献给文学史的一份厚礼。

  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评价说:“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时下的一些出版物把仓央嘉措的诗歌称为情歌或情诗,这在学界其实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学者降边嘉措就认为,在藏语中,原语言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古鲁”是道歌的意思,根本就与情歌或情诗无涉。学者龙冬则反对将仓央嘉措的诗歌称为情歌,他说:“仓央嘉措生活的那个时代,是西藏有文学记载的历史上最风云变幻,复杂的时代。找情人,怎么可能?格鲁派是戒律严明的派别。”

  但在当今的小资们眼里,不管学者们的观点如何,他们确实一厢情愿地把仓央嘉措的作品称为情歌或情诗,甚至,在一些出版物和网络上,还有不少伪托仓央嘉措的作品。去年推出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中,那个面色忧郁的小姑娘朗诵的那首出自仓央嘉措,但经过了当代人加工的《你见或不见》,又引发了一轮新的仓央嘉措情诗潮。

  在我看来,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有一种质地纯朴的透明与忧伤,他更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生活的人,在远离了自由之后发出的惆怅与追怀。他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在于他的诗歌饱含着真实的、似乎伸手可掬的浓烈情感,他的诗很美,美在真实,更美在忧伤:

  心头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当下人们对仓央嘉措诗歌的追捧,恰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位已然化为我们头顶星辰的大师,他歌咏过的那种美好而真挚的情感,在今天这个以工商技术为特征的数码复制时代,已经稀若凤毛麟角。其情其景,可用仓央嘉措的另一首诗来概括:

  在极短的今生之中,

  邀得了这些宠幸;

  在来生童年的时候,

  看是否能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