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到曹县的汽车票:感悟《静悄悄的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58:09

 

与友人谈起教师读书,及课堂教学的改革时,友人告诉我:如果有机会让老师读一读日本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相信你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同时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听着友人极富诱惑力的推荐,我当即决定通过网上邮购(因为本地根本买不到)给每个老师人手一本。当我拿到这本书并反复咀嚼、仔细品味之后,如清晨在清幽的林荫道上散步,空气清新,心情舒畅。

这是一本没有大理论、大叙事的小册子,但书中却隐含最真实的教育哲理。它的确是一本好书,文中恰如其分地表述了在课改中的理智与自如,它以通俗的语言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迷茫和困惑,让教师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课程改革。读这本书你会感到它与我们有许多的共鸣之处,让人感受颇深。

感悟之一: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是学生成长之宝地。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过多地追循了小手如林,争抢发言,热闹非凡的课堂,似乎只有那样的课堂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成长。却忘记了缺乏思考的发言往往是最肤浅的理解,最没有深度的表达。同时造就了一批思维的懒汉-----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一批追求虚荣的幼苗-----只善于表现不善于思考。

那么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课堂呢?读过此书你便会明白: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佐藤学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佐藤学先生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其它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以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就得丰富起来”,学生的发言才有深度,有广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其实,我们的课堂中也何尝不是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教师更要善于倾听,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犹如是在“与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由此可见倾听的意义何等重要。所以说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教师更要学会倾听,特别是面对回答不畅的学生发言,教师更应会耐心地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正确或错误、不够完善、不妥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创造“让各种学生的看法和想像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交响乐团”,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理论”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发挥最大的效应-------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感悟之二:关注单独的生命体是教师之必须。

“因为在教室里的是一个一个的学生,而不是铁板一块的学生群体。”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教师面对的、处理的是一个一个的单独的生命体,因为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和差异,教师要关爱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相互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等距、等高、等爱,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与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像按照每个人的身材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应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程。”还应像医生对待求医者一样,望闻问切,在全面了解、仔细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医治疾病的个体方案。并能够“学会蹲下来与每一个孩子说话”;“学会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而且能“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语言和起伏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中都是有份量的,自己的存在真的对每一个成员都很重要,在教室里学习是愉悦的、幸福的。

感悟之三:教育家的执着与敬业成就改革之成功

从文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佐藤学先生的执着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行这一“静悄悄的革命”。他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他与校长、老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因为长期融入其中,才能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真理。他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通过解读一些小故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这难道不是我们作为教师和领导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感悟之四:互惠合作的研讨是教师提高之法宝

在书中,佐藤学先生提出,学校改革的第一步是“相互开放教室”,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式同事”的关系。那么,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但这点很有难度,书中对老师们不愿意开放自己的课堂做了几个方面原因归结:最突出的是害怕别的老师进到自己的课堂,觉得自己的缺点都暴露在别人面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课后还得接受别人“毫不留情”的点评,心里十分别扭;二是扭曲的教师文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别人百分百的肯定,但是,反过来,在对待别的教师的工作时,却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甚至在背后闲言闲语;第三就是学校培训、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法存在着问题,仍沿袭着统一方针统一指导方法的实施方式,研究则压抑了各参与者的多样性的发展;第四,教学研究的方法上也存在着问题,上公开课后一般是进行评论,但往往就是这个评论让老师们感觉不舒服,让教师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丑从而让教师产生抵触与自责。而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焦点从授课教师身上转移动学生身上,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正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观课议课一样,让教师的教学研讨变得有意思,有深度,有动力,让教学研讨变成每位教师所积极地期待的,而不是拒绝和倦怠。让教师在互惠合作的研讨中不断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和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