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福临门大酒店菜单:三大制度创新将摧生A股估值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05:29

三大制度创新将摧生A股估值革命

——今年中国股市将有新动向、新惊喜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刊载于《中国证券报》2011年2月18日(在用词上作过处理)

  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A股二级市场的高估值、高市盈率、过度投机现象一直广受舆论诟病。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顺利启动,一级市场“去行政化”取得极大成效,从此,证监会不再干预新股发行定价,熊市不再关闭一级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激活了A股市场的人气和融资功能。然而,二级市场的“高估值、高市盈率及过度投机现象”并不因此而消失,相反,它还进一步传导、感染了一级市场的新股定价。

  应该说,二级市场的高估值,尤其是垃圾股死不退市的高估值,直接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从而形成IPO严重超募的现象。为此,有人片面而武断地将矛头直指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并企图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作为中国股市固疾恶化的“替罪羊”,这显然有失公平和正义。

  事实上,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前,也就是在一级市场行政化管制期间,中国股市就一直存在着高估值、高市盈率和过度投机现象,其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A股市场规模狭小,经不住任何游资和热钱的冲击;二是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无法分散投资、分流资金;三是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垃圾股投机猖獗,股价居高不下。

  只不过,当新股发行体制步入市场化改革通道之后,这些原本存在的股市问题(固疾)便被完全暴露出来,过去被压抑着的潜在矛盾也就突显出来,然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虽然实现了IPO定价的市场化,并有效激活了一级市场的人气与融资功能,但它却无法改变中国股市规模狭小、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以及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因此,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根本不可能承载如此多的历史重托与期望,我们更不应该强加于它。

  俗话说:病急不能乱投医,关键是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要想真正解决中国股市高估值、高市盈率及过度投机乱象,当务之急,就是要紧扣上述三大病因,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要尽快推动其他配套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改革退市制度,引入“资不抵债”退市法则,震慑垃圾股的过度投机

  股市是一个典型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这正是股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根本体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是构建“优者准入”的激励机制,而退市制度改革则是要构建“劣者必退”的淘汰机制。然而,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尚未迈出退市制度改革的步伐。

  一直以来,A股退市制度仅以“连续三年半亏损”作为唯一量化的退市标准,由于年度净利润易于被操纵,这在很大程度上怂恿了垃圾股的“报表重组”,一些实质性亏损的上市公司经常借助利润操纵,恶意规避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其中,最典型的手法是“二一二”亏损法,即连续两年亏损后,突然整出一个几分钱的微利,然后再连续两年亏损,如此往复,便可以做到死不退市,甚至还可以逃避“暂停上市”的风险。

  正是由于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股市淘汰机制基本失效,因此,垃圾股不仅投机猖獗,股价升天,而且一些重组客更是胆大妄为,他们以垃圾股的“壳交易”为名,大玩“空手盗”游戏,结果导致许多垃圾股重组易主不到两年,便又再次沦为超级垃圾股,让广大股民接盘买单。

  应该说,退市制度失效所导致的垃圾股暴炒与过度投机,这只是一种表象,而背后的实质性负面影响及危害却是巨大的。由于垃圾股的股价严重高估,从而扭曲了整个股市的估值体系,进而抬高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同时推高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这是导致中国股市股价信号严重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恢复股市的淘汰机制,震慑垃圾股的暴炒与过度投机。

  笔者建议:在现有的单项退市标准——连续亏损退市法则(连续三年半亏损则退市)的基础上,增补另一个退市标准选项——资不抵债退市法则。因为净资产是一个长期性存量指标,而净利润则只是一个短期性(一个季度、一个年度)流量指标,因此,相比之下,净资产被操纵的难度远远高于净利润。所谓“资不抵债退市法则”,即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如果在接下来的半年报中,净资产仍为负数,则应该立即退市。在连续亏损退市法则和资不抵债退市法则之间,上市公司只要达到其中一个标准,就应该立即退市。若按照资不抵债退市法则执行,目前A股市场至少有30到50只股票应该立即退市!

  (二)创设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OTC),为场内市场分流减压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只有两个场内市场——上交所和深交所,至今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场外市场(OTC),而可怜的三板市场,有名无实,无人气、更无规模,此外,一些类似于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更是门前冷落,形同虚设。

  事实上,场外市场应该是场内市场的重要补充,它以做市商为载体,以低门槛为标准,以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为特色。场外市场主要承担着两大使命:一是为非上市公司(不够场内上市标准的企业)提供挂牌、转让、定价的机会,并同时为场内市场提供保质足量的上市资源,或者说,场外市场是准上市公司的孵化器和培育场。二是为场内市场的退市公司提供死缓通道,让退市制度运行更高效、更平稳,从某种意义讲上,场外市场也是退市公司的垃圾收购站和废品处理场。

  与场内市场相比,场外市场不仅拥有低门槛准入标准,而且市场容量无极限,它既可以承接数千只股票同时挂牌,也可以多达数万只股票同时挂牌。不难想象,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一旦形成,尤其是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的互通对接,不仅可以消除证监会大门外“排长队过会”的壮观一景,并为正在“挤过独木桥”入场的准上市公司提供场外挂牌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场外市场还可以为场内市场的投机资金分流减压,让发行人和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及“三高”现象;同时,场外市场的构建,有助于完善场内市场的淘汰机制,提高退市效率,纯洁上市公司队伍,为垃圾股暴炒行为灭火降温,同时,它还有利于做低场内市场平均市盈率,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

  (三)尽快推出国际板,引入“按季分红”理念,导向长期投资

  如果说,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是“走出去”,那么,境外企业到中国上市则是“引进来”。这是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我们不可能省略和回避。国际板的推出,正是我们实施“引进来”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国际板设计的游戏规则,我们引入的境外企业,应该是信誉卓著、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同时它们也应该是世界一流的蓝筹股,“按季分红”是它们回报投资者的特有标签。这样的境外公司引入,不在多,而在精。比方,IBM、微软、因特尔、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

  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不仅拥有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拥有对股东诚信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它们“按季分红”的理念,将会通过国际板导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改变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观,以及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由此可见,国际板的推出,不仅可以为中国投资者引入世界一流的境外企业来中国挂牌上市,并通过“按季分红”共享其发展成果,而且还能引导和培养中国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与此同时,它还能为中国上市公司提供表率与示范作用,尤其是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以及法制意识与诚信意识方面。

  此外,国际板的推出,对A股估值标准或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一方面,从市场资金总量来看,国际板可以有效分流主板和创业板的资金,并为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投资机会,从而分散主板和创业板的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这有利于做低主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另一方面,从投资模式来看,国际板按季分红有利于长期投资者队伍的培养与壮大,进而形成一种理性投资的投资理念,这有利于抑制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并有利于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

  因此,可以预见,上述针对中国股市的三大制度变革与创新,只要齐头并进,或许会引爆一场A股市场的“估值革命”。到那时,A股估值体系必将重新构筑,高估值、高市盈率与过度投机并存的现象必然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