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万多夫斯基5球:施雨岑:甘地、申请表扬、索要感激、尊严地流浪(中国青年报 2007-1-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46:56
视点 2007-01-17 施雨岑     

    何处寻那份敬意

    世界知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最近遇到了麻烦。有网民一不小心,在上面把圣雄甘地爷爷恶搞了一把。没想到,印度人看完视频,差点把山姆大叔的网站给端了。

    视频里,倡导“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拿着一把自动步枪,老人家居然还随着音乐跳起“钢管舞”。这番恶搞惹了众怒,印度多处爆发抗议活动,大学生阻断了铁路运行,甘地的家乡还举行静坐示威。最后YouTube的母公司谷歌不得不迫于压力向印度道歉。

    一个良性的社会和健康的民族,总会有不能被“恶搞”触碰的核心价值人物。在印度,民众会自发维护他们的圣雄;在法国,贞德永远是圣女;就是娱乐精神浸到骨子里的美利坚,也还有马丁·路德·金,那是大众容忍度的底线。问一句,在今日中国,我们能找到谁?

    偏要申请表扬

    在诸多见义勇为的英雄中,保安杨华林是个另类。去年,他和一位“的哥”合作,制服了当街抢劫的猖狂歹徒。事后,他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认定自己的举动是“见义勇为”。

    雷锋叔叔影响太深,“做好事不留名”已经成了思维定式。似乎但凡留了名,英雄便打了折扣。于是,杨华林提出申请后,他的单位领导感到“脸上无光”,旁人嘲笑他“主动索取回报”,素来喜欢见义勇为的“反扒志愿者”们质疑杨华林连伤都没受,也敢主动申请“见义勇为”?

    翻开报纸,处处可见“英雄落难”的报道,其中就包括“反扒志愿者”。政府设立的奖励见义勇为专项基金,就与他们近在咫尺;“不留名”的传统,却让英雄们止步于千里之外,只为满足舆论的道德期盼。一时的皆大欢喜,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如此“礼貌”

    福建永泰县城南小学的老师一定对“礼貌”有着特殊的理解。

    元旦将至,该校校长在大会上教育学生,“老师上课很辛苦”,“学校补课从未收过钱”,“你们要懂得表达感激之情”。他特别强调,若是送钱“感激”,“千万不要超过一张”。

    如此赤裸裸地暗示之下,教师办公室里红包络绎不绝。事情曝光后,面对记者的追问,一个声称很清楚“教书是本职工作”的老师委屈地说:“家长这么客气,是想表达感谢之情,我们不收红包显得不礼貌。”如此这般碍于礼貌,老师们不得不“勉为其难”接受学生的一番“心意”。

    除了灌输“礼貌”观念,老师也没忘了教学生如何“关心弱势群体”:“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们一定一分钱也不会收。”

    有尊严地流浪

    罗马的流浪者们最近没事儿就会翻翻一本名叫《哪里》的书。这本由意大利慈善机构编印的书堪称“宝典”:肚子饿了,翻开《哪里》,找到标有三明治图案的地方,那里有提供免费饮食的餐馆;天色渐晚,标有“淋浴喷头”图案的地方可以无偿提供住宿和洗浴服务。

    宝典好是好,就是没法移植到中国来。在罗马,流浪者可以坐下慢慢吃顿热乎饭,可以洗个热水澡,一觉醒来,又是一条好汉。慈善让他们有尊严,重拾生活信心。我们熟悉的中国式慈善,却多是自上而下的施舍,与接受者的尊严无关。施舍者考虑的,是投下硬币的满足。流浪者以尊严换来这硬币,蹲在街边吃一顿剩饭,在立交桥底凑合一晚,一觉醒来,还是一个流浪汉。

    所以,我们的门户网站里,搜索出的全是“旅游景点逃票宝典”、“考研宝典”、“电子游戏通关宝典”,像这般“流浪者宝典”,尚在遥远天边。我们城市里的流浪者,也只能在一次又一次“市容整顿”的间歇中,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