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尔和徕卡哪个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19:32
08年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虽然汇算清缴已经结束,但是由于是第一年,所以需要关注的总结的东西比较多。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的一定时期内(注意:新税法规定为5个月),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自行计算申报缴纳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主体是纳税人,集中体现了纳税人自主申报的税法精神,但是,纳税人自主申报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相当的涉税风险。所以,广大报税人员要积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税法,避免由于自身的疏忽和遗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为了帮助广大企业正确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笔者根据以往审查企业所得税的经验和相关税收法规总结了一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要点及税法依据。下面分税前扣除项目和收入项目加以简述。 

    一、税前扣除项目 

    1、发票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税前不允许扣除: 

    根据国税发【2008】8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 


    2、营业外支出科目 

   (1)科目中列支财产损失的要有税务机关的批文税前才能予以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第13号令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2)科目中列支罚款的要分情况对待,属于经济合同类的可以扣除。属于行政罚款,例如:交通罚款、税收罚款、滞纳金、未通过民政等部门的直接捐赠款等税前均不得扣除。 

    根据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五十六条之规定“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 

    根据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一)贿赂等非法支出;(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三)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四)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3)公益性捐赠支出。 

    根据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条例同时对公益性捐赠的定性、公益性社会团体的条件、受赠单位的级次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提高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比例,调整了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计算基数(由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改为会计利润),简化了工作量,体现了企业进行税前捐赠的鼓励。 

   (4)赞助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三)税收滞纳金;(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根据条例第五十四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六)项所称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  

    3、工资薪金及“三项经费”。 

    根据条例第三十四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检查企业有无多列职工人数,冒领工资,虚增成本、费用。 
条例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条例第四十一条: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注意:企业所计提的工会经费,必须有工会出具的“工会经费拨款专用收据”,否则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条例第四十二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注意:有无应在三项费用列支而另外在其他科目列支的事项。


    4、业务招待费。 

    根据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注意:有无应在业务招待费列支而另外在其他科目列支的事项。 

    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根据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6、财务费用  

   (1)资本性支出不得扣除 

    根据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这不仅把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企业,并且把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合理财务费用也列入资本化范围,适应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利息支出是否超限额 

    根据条例第三十八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根据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六条: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借款利息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837号)规定: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从集团公司取得使用的金融机构借款支付的利息,不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六条“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限制,凡集团公司能够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证明文件,其所属企业使用集团公司转贷的金融机构借款支付的利息,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部分,允许在税前全额扣除。 

    7、预提费用年末有无余额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的相关精神,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原则,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提取准备金或其他预提方式发生的费用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注意:有无在往来科目中预提运费、电费等费用的情况。 

    8、 差旅费、会务费的列支 


    根据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五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会议费证明材料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9、 补充养老保险的列支是否超标、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10、商业保险 

    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11、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 

    根据条例第四十七条: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12、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  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根据条例第四十九条: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1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是否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四)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六)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七)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根据条例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条例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14、无形资产摊销是否正确  

    根据条例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1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是否正确,应该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是否一次计入当期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条例第六十九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条例第七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16、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根据条例第九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17、残疾职工工资加计扣除  

    根据条例第九十六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18、以前年度费用不可税前扣除 

    根据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四条 除税收法规另有规定者外,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二)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根据条例第七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因此开办费应在不低于3年时间内分期摊销。


    20、企业间拆借奖金所支付的利息,要以服务业发票入账,不得用收据等白条性质的凭据入账,否则,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要进行调增。

    21、原材料成本结转是否属实 

    是否虚增了原材料贷方发生额而使当期成本人为增大,是对原材料成本结转检查的关键。可从材料明细帐上对几种主要材料采取期末存货的单价与期初结余和当期购进的加权平均单价比较。对这两个单价进行比较是因为有的会计为了多转材料成本只是将金额进行了人为多转,而材料数量却未作相应结转。或者是会计人为地提高材料发出单价。如出现期末单价明显小于当期单价则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查清多转的材料成本。比较难以查实的是会计采取同一核算方法下对材料进行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对此可计算检查期内各月的材料成本和相应销售的比率。如属单一产品这一比率应当相差无几,如某月明显异常,就应考虑该月是否多转了材料成本,应作深入检查。如企业有多种产品,那么这一方法就不适用,但可采取盘点法,盘点结果大于帐面材料余额则为多转成本。 

    22、产品销售成本结转是否属实 

    一个企业是否多计了产品销售成本,可用计算销售成本率对其进行检查,单一产品或同类产品的企业销售成本率一般相差不大,如果企业某月的产品销售成本率明显偏高,就可能存在多计产品销售成本的问题。另外可采取盘点法,盘盈数即为多转成本数。 

    23、购进固定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等 

    根据条例第五十八条: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相关税费,包括企业为购买固定资产而缴纳的税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如购买车辆而支付的车辆购置税、签订购买合同而缴纳的印花税等;相关费用,是指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4、企业把代表自身企业形象的西服等不属于劳动保护用品的物件列入劳动保护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 )第十五条和第五十四条有关规定: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可以扣除。劳动保护支出是指确因工作需要为雇员配备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税法没有规定具体的列支标准,只要是企业发生的合理性的劳保支出可据实列支。25、职工宿舍的生活用电列入生产费用,造成增值税及所得税两个税种的双重偷税。 


    二、收入项目 

    1、隐瞒收入,边脚料、包装物等不计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接受的捐赠是否作为收入纳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 

    3、企业受托加工设备或提供其他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是否分期确认收入。 

    根据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4、视同销售。 


    根据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5、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有无超过3年以上的应付而未付款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 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五条: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包括超过三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如果债权人已按本办法规定确认损失并在税前扣除的,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6、应收账款明细中是否有贷方余额(是否是应开票而未开票的情况)


    7、财政拨款、专项资金  

    根据条例第二十六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第四十五条: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8、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价格是否偏低 

    根据条例第四十一条: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根据条例第一百一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所称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根据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所称合理方法,包括:(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的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二)再销售价格法,是指按照从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方的价格,减除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销售毛利进行定价的方法;(三)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进行定价的方法;(四)交易净利润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取得的净利润水平确定利润的方法;(五)利润分割法,是指将企业与其关联方的合并利润或者亏损在各方之间采用合理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六)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本条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