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蒙sprite身高:失落的珍宝--全唐诗中被遗忘的佳句(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25:50
  
  卷124_9 【闻邻家理筝】徐安贞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银锁重关听未辟①,不如眠去梦中看。     徐安贞的名字,想来大家也比较陌生。他生于70年代,当然,是七世纪的70年代,和张说、张九龄他们的年龄相仿,比孟浩然、李白等要大二三十岁,他有个曾用名叫徐楚璧,开元时当过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由于他性情梗直,后来受到奸相李林甫的排挤,赌气之下跑到衡山的一处破庙里混日子,弄得穷困不堪,奄奄待死。多亏友人李邕认出了他,把他领了出来。徐安贞感叹道:“潇湘遇故人,若幽谷之暏太阳,不然委填岩穴矣”。是啊,不然的话,徐安贞可能真的就默默地死在破庙里,被和尚们随便往山涧里一丢,成了野兽们的口中食了。后来唐玄宗听说了他的情况后,“念其贤”,给了他个“东流子”的尊号,徐安贞死于天宝二年(743年),死后被追认为尚书。 
 徐安贞的诗现存十一首,其中应制诗不少,虽然也词句巧妙,但终非好诗。不过他这首《闻邻家理筝》,读来却觉得眼前一亮,越看越觉得颇有滋味。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诗中开篇先写闻筝时的情境,这是一个什么的情境呢?北斗横天,夜深更阑,应该是家家都一枕黑甜的时候。而诗人却愁怀满腹,对月无眠,愁绪万端。“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而就在此时,一阵悠扬的筝声从邻家高高的画阁中传了过来,这肯定是一位既美貌又温柔的歌姬(赵女)所弹。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他虽然没有看到“赵女”的样子,但却似乎已经有一个妩媚可爱的女子在他眼前了――“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她在这样深的夜晚弹筝,是不是也有无穷的心事?所以诗人猜测,她弹筝时,也是蛾黛深敛,玉指清寒。然而,当筝声戛然而止后,诗人似乎又从梦中醒来,毕竟这只是“虚忆”、“遥怜”而已,“银锁重关”、侯门如海,自己又哪里能进得去?又哪里能见得到这名女子呢?所以,最后只好无奈地说:“不如眠去梦中看”,还是到梦里去梦一下她吧。我们可以想像,孤寒之夜里的这阵筝声,非但不会消去徐安贞心头的愁闷,反而更撩起他的愁思,虽然他说“眠去梦中看”,但是他此夜恐怕无法成眠了。 
 不用考据,江湖夜雨就敢打保票说,这首诗肯定是徐安贞少年时的作品,徐安贞是唐神龙二年(706)进士,也就是说他35岁时才得以功成名就,可以想像,在他的少年时代,也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失意,也许这一夜,正是他飘泊羁旅之中借宿在一间茅舍之内时,也许这一夜,正是他又一次饱尝下第的滋味时,这一夜的筝声拔动了他的心弦,虽然或许他一直没有见到弹筝的这个女子,虽然他和这个女子彼此之间什么故事也没有,但是这一夜的筝声却永远存在他的回忆里,再也忘不掉。  
 我想,徐安贞此时的心境大概和郁达夫在《沉沦》里写的差不多: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道是“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是从诗歌中来讲,似乎“少女怀春”的题材要比少男“怀春”的题材更为让人们欣赏接受。男子爱慕女人,在汉唐之前还算是楚王巫山云雨、曹子建洛水遇仙的美丽佳话,但到了明清时,多半就成了猪八戒背媳妇,贾瑞被浇一头屎尿的笑话,《唐诗三百首》是清人所编,我觉得这大概是此诗往往被排斥在常见选本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其实我觉得此诗从艺术手法上来看,不逊于《唐诗鉴赏词典》上选有的这首柳中庸的《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此诗在其他唐诗选本中极少见到,但《金圣叹评唐诗》中选有此诗,金大腕这样评该诗的前四句:   写闻筝,看他一二只是闲闲出手,不惟恰似不咏闻筝,乃至恰似不欲作诗者。已而三,忽闲闲写出闻筝。已而四,又闲闻添出赵女。试想唐初人有如此轻秀之章,并非唐末人之所得而方轨也。 
  大意是说这首诗开篇极为自然,似乎是随口而道,看开篇的文字,似乎就不准备写闻筝这个题目似的,直到诗的第三句,才似乎漫不经心地写出“闻筝”一事,而第四句,才写出赵女这个人物。金圣叹夸盛唐人才写得出这样轻秀不着力的诗,唐末人就达不到这样境界了。 
 接着后四句是这样评的: 
  此五六,曲成调急,是写所闻之筝;青蛾玉指,是写理筝之人。试思前解不添赵女,即此时何处得有此解?然而某又特被细看其中间之“虚忆”字,“遥怜”字,便是七八“不如眠去”之文情生起。欲学唐人律诗后解,即如此等妙篇,其可不刳心也哉!   意思是说,“曲成”、“调急”两词是写听到的筝声,“青蛾”、“玉指”是写弹筝的人,金圣叹又说中间的““虚忆”、“遥怜”二词用得好,承上启下,自然就过渡到下句“不如眠去梦中看”了。金圣叹对此诗大夸特夸,可见此诗应该不俗。 
 和其他题材相类似的诗比较,此诗自始至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样的韵味,白居易诗中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但终究还是见到了人的,好多文学作品中,像《红楼梦》中的凤姐出场,都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但此诗中,却是始终没有正面出现这位弹筝的“赵女”,反而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从艺术性上来看,此诗是相当成功的。  
 ①    辟: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