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猪怎么老咕咕叫:恭贺2011?冬季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20:29:26
作为集中了国庆档和年底贺岁档的第四季度,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步加速,向着年度票房百亿的目标开始了最后冲刺。其实无论最后这个数字是否能够达到100亿人民币,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10年都将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中国电影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市场的类型化和细分化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如果仅仅只是从市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否需要类型化和细分化简直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没有细分化市场就没有良性循环的商业格局,没有良性商业格局,就没有中国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真正繁荣。 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都将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浮现出最终的结果。中国电影的票房在2010年终于要艰难地迈过100亿的标志性门槛,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产业的话,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中国电影经历了十年艰难的产业化道路后,终于有机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如果不能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对这个行业给予保障,那么眼前的繁华终将不过是黄粱一梦而已。 (出片名《恭贺2011?冬季篇》)        十月份:本月共有20部影片公映,加上从9月份贺岁档延续过来的几部国产大片,10月份的档期成为今年最为拥挤的档期之一。而与此同时,10月份和11月份的市场表现却成为本年度最冷淡的月份,连续三周全国总票房没有过亿。
 西风烈 《西风烈》是一部引起了很多争议的影片。作为中国类型片的一次探索,《西风烈》交了一份并不算合格的答卷。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电影一直没有能够形成类型片的传统和环境。伴随着市场的需求,中国电影开始越来越迫切地体会到类型片叙事的重要性,以及一再地面对中国电影的艺术模式和类型化市场需求之间的尴尬。 由于中国电影缺乏类型片传统,因此即使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国际知名导演在转战类型片领域后,因为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叙事框架,导致他们拍摄的商业类型片最后也成为了不伦不类的产物。而《西风烈》导演高群书最后也没能逃离这个怪圈。 类型片作为一种可预期、可识别、可传承的影片类型,具有非常明确的叙事框架。而《西风烈》这部号称“西部动作警匪”的影片,却从一开始就背离了类型片的叙事传统,最后向着风格独特的作者电影滑落而去。 西部片作为最具美国特色的影片类型,是无法轻易模仿和照搬的。《西风烈》虽然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西部戈壁荒漠之中,但它的故事内核却离西部片相去甚远。作为一部主要场景都发生在野外的动作警匪片,《西风烈》能够从中国电影中获得的资源帮助和叙事帮助几乎等于零,于是本片不得不从最成熟的好莱坞动作片和香港动作片中去寻求外援和借鉴。最后,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诸多熟悉的好莱坞电影的身影: 《荒野大镖客》、《喋血双雄》、《终结者》、《虎胆龙威》、《皇家赌场》、《决战尤马镇》等等。 在借鉴的同时,《西风烈》也在努力尝试将这种影片类型本土化。但是这一点恰恰是本片的软肋所在。“四大名捕”各个身怀绝技,但他们的这种个人技能最后并没有被融合在故事当中,导致后面部分的动作场面变成了纯粹的奇观展示,和影片叙事以及人物塑造相互脱节,变成为打而打。 对影片风格和故事的最终伤害,则来自影片结尾的决斗场面。当警察豹子和杀手麦高在小镇街道上进行最后的决斗时,警察藏獒忽然偷袭,给了杀手最后致命一击。 从观众频发的笑场来看,如果这是导演决定采用的“反高潮”处理,那么不得不说这种处理方式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这种处理方式双重消解了正反两方人物的性格塑造,无论观众喜欢哪一个角色,看到这种结局后都不免感到愕然。 对于中国本土化类型片来说,《西风烈》做出一次勇敢的尝试,但最后的票房和评论都证明,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对于中国类型片来说,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够让后来者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总结出真正适合于中国本土的类型片创作经验。  我是植物人     《我是植物人》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当下稀缺的现实题材影片,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知假造假主题,成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国产低成本电影。 本片制片人和编剧谢晓东与导演王竞曾合作过《一年到头》、《无形杀》,此次是第三次合作。本片风格则延续了前两部电影的作者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将这样一个现实题材故事,和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手法相结合,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之处。《我是植物人》作为一部获得了公映许可证,能够在影院做正式商业发行放映的影片,能够直面当下社会现实并有所反思,实属中国电影中的稀缺类型。  《我是植物人》严格说来并不算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类型片,因为从创作规律上来说,有许多细节其实恰恰是为了表现创作者的态度和主题而在娱乐性上做了牺牲和取舍。但即使这样,《我是植物人》也仍然在故事的主题性上努力做了许多尝试,或许很多细节是游走在审查的边缘,但无论如何,影片主创努力做到了用创造力和智慧性来解决掉主题和审查在叙事性上的矛盾,虽然可能做的还不算太好,但已经开始让这部电影变得在有意义的同时还好看起来。    由于低成本的限制,《我是植物人》这部电影虽然意识层面到了,但在许多具体的执行层面上还是被打了折扣,所以导致这部电影在一些细节的表现上出现了和商业类型片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以颇受争议的画面虚焦处理来说,虽然导演王竞一直在努力阐述他的创作理念,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种画面的虚焦处理方式确实有悖于他们的视觉习惯和观影经验,因此受到非议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对于片中的狗仔队记者这个角色的处理,《我是植物人》在最后的结尾也处理的略显草率了一些,很好的一条故事线,随着女主角的线索发展,男主角的故事线居然被淹没了,最后竟完全从电影的故事主线中消失了,导致后续的剧情张力在影片高潮的紧要时刻缺乏后劲,实在有些可惜。    不过虽然有这些缺陷,但对于中国的低成本电影来说,《我是植物人》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一个“中国式大片”通吃市场的环境下,另一些中国电影人是如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态度,并将它们贯彻到电影创作中的。其实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恰恰正是这些低成本电影的存在,才为大片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基础和创作土壤。如何能够让电影市场大发展的红利回流到这些低成本电影身上,或许是中国电影能够在今后的十年里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本片虽然口碑不错,但最后的市场遭遇却让人叹息,几乎是悄无声息地上映和下线。对于大片来说,口碑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它们的票房回收主要是凭借强大的资源掌控能力,如影院排片和硬广告推广等,口碑所能影响的票房是很微小的。但是口碑对于《我是植物人》这样的低成本电影就不同了,如果说口碑能带来三百万票房,对于大片来说完全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对于低成本小片来说,这就关乎能否活下来有下一部的问题了。    伴随着电影银幕数量的增多,我们的市场起码要给观众带来另一种选择:我可以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而不是只能看影院在放的电影。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很重要。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是一部整体来说很糟糕的3D电影。虽然在个别以CG为主的镜头和场景中,3D效果尚可一看,但整体效果非常糟糕。       从3D电影的角度来说,由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存在种种技术缺陷,是一部不值得去影院观看的3D电影。但如果它是一部普通的2D电影,那么这部电影还算延续了导演阿甘从《大电影2.0》、《高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的某种标志性的导演情怀和叙事风格。只是由于本片十分勉强地做成了一部3D电影,因此它的这些微弱优点全部被技术上的醒目缺陷掩盖,从而失去了它本应被观众重视的卖点。    如果《唐吉可德》仅仅只是一部中小成本的国产电影,那么它的这种大无畏的山寨世界经典名著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中国传统武侠片的解构和嘲讽,或许还可以引起足够的关注。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批评火力都被本片糟糕的3D效果所吸引,这种在叙事上的努力企图还没有表现出苗头就被直接火力覆盖了。    虽然《唐吉可德》是一部很糟糕的3D电影,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讥讽和打击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3D电影无疑是迟早要去尝试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总要有人去尝第一只螃蟹。虽然现在阿甘啃的满嘴是血,但对于中国3D电影来说,勇敢地去应用这种新技术是必须的。没有应用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标准,而没有标准的话,那就什么都无从谈起了。    《唐吉可德》由于资金、经验、人员素质,甚至可能是态度的问题,在3D电影的尝试上得到了一个很糟糕的结果。希望它的失败对于后来者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3D电影的视觉奇观能够放大电影的优点,同时也能加倍放大电影的缺点。而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不管它是几D的,一个好的电影故事都是最基本的起点。    就像现在已经成为3D电影标杆的《阿凡达》一样,虽然很多观众对它的故事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满,但无论如何,《阿凡达》的电影故事是在水准之上的。你可以说它没有新意或俗套,但你也很难从里面找出根本性的错误。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阿凡达》才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3D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种技术上的差距是必须要正视的。所谓的“技术差距”,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昂贵的前后期设备,包括商业类型片的基本叙事技巧和编剧能力,都是我们要必须承认的技术差距。如果说钱能买来的技术是“硬技术”的话,那么结合本土市场的文化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成熟叙事技巧,则是无法用钱买来的“软技术”。这就像是我们可以买来汽车的生产线,但却买不来成熟的设计能力一样,想要在“软技术”方面达到可以和好莱坞类型片在市场上正面角逐,需要的是不断的市场应用和由此得来的经验总结,还有及时的市场正面鼓励。这却恰恰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所缺乏的。  十一月份:本月继续有19部新片公映,但相比疲软无力的国产电影,好莱坞引进大片则抓紧2010年最后的机会,开始横扫国内电影市场票房。
  爱出色     作为一部都市时尚浪漫爱情题材影片,《爱出色》在延续了《非常完美》开创的这个本土类型的同时,也试图向好莱坞的前辈《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致敬。本片主演姚晨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可以说是姚晨所有大银幕角色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本片导演陈奕利的上一部电影作品是2007年的《天堂口》,此片最后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不算成功。在沉默了三年之后,陈奕利此次凭借《爱出色》试图杀回主流电影市场,但是最后黯淡的票房还是没有让他如愿以偿。 导致本片票房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从电影角度来看,《爱出色》仍然算是一部制作精良、人物精彩的浪漫爱情片。只是如何让这样的电影故事真正能够和中国观众的生活接上头,恐怕仍然会是今后的电影创作者需要去认真琢磨的问题。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本片导演大卫?叶茨执导了三部“哈利波特”电影,分别是凤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他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导演,但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会走钢丝的高手,一直在书迷、影迷、电影公司和J?K?罗琳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虽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满堂彩之间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无事地一路走了下来,现在终于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中文版有559页,仅次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575页,但这一部被拍成了上下两集,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电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教训,顺应广大书迷的心声,让原著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而从邪恶的角度来想,这是电影公司面对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结局来临之前,恋恋不舍地想从这棵摇钱树上再最后摇点钱下来。      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已经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作为这个商业体系的一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特别是后期的几部电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即使我们排除掉对大卫?叶茨导演在个人艺术能力方面的质疑,他在相关改编电影中所呈现的那种小心翼翼、试图八面玲珑的拘谨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三部电影的完整度。这种完整度并非基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看导演是否忠实于电影本身。大卫?叶茨执导的三部哈利特波电影,都很遗憾地在电影本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这未必与他的艺术能力有直接关系。      从本片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叶茨或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种明显态度转变: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那么在大结局来临之前,我们就优先照顾书迷吧。于是本片就变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不是书迷,那么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故事方面有无数困惑;如果你是书迷,那么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其实你都不在乎。因为感动你的永远是你自己,这种感动和电影其实无关。  生化危机:战神再生     虽然已经是该系列的第四部,但是作为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僵尸片,《生化危机:战神再生》凭借出色的3D效果,仍然在国内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僵尸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西方电影类型,中国观众一直无缘在大银幕上感受。本片虽然在该类型中略有名气,但放在大的坐标系中对比的话,《生化危机》系列远非最好的僵尸片。《生化危机4》此次在国内公映,对于类型片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值得兴奋的。但是最后本片票房接近2亿人民币,说明本片在国内的观众群体远远超出了小众类型片爱好者的范围。 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在电影院能够看到这样的电影,就是在行使我们可以享受恶趣味的权利,就是在保护我们可以有各种古怪念头的权利。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则是比票房更为重要的。 十二月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贺岁档终于拉开了帷幕。作为本年度中国电影的代表,三部大片加一部面目可疑的伪大片终于要为2010年的中国电影画上一个句号了。12月份的市场竞争已经不能用惨烈来形容,四部电影在一个月内先后公映,每部电影都面临着巨大的票房压力,在一番激烈的贴身肉搏之后,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呢?
  大笑江湖  作为一部朱延平导演、小沈阳主演的古装喜剧片,恐怕很多观众都会带着“三枪+刺陵”的期待值进电影院。在这样的前提下,《大笑江湖》居然不是那么难看。 朱延平导演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商人,但他肯定不是一个好导演,甚至连一个合格的导演都算不上。编剧宁财神的剧本很显然被朱延平导演给浪费了,许多人物和故事的亮点都被导演给仓促地一笔带过,最后这个原本很有潜力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中国电影所独有的类型:古装山寨喜剧。    小沈阳在经历过《三枪》之后,试图通过《大笑江湖》来完成他的转型,从一个二人转小品演员变成一个电影明星。只是这种努力最后还是没看到明显成效,小沈阳一旦严肃甚至纯情起来之后,这个符号化的人物带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变得有些尴尬。周星驰能够从一个无厘头的代表人物转化为一个演员,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演员。而小沈阳如果不能在大银幕上让自己从一个小品演员转变为一个电影演员,那么他就无法说服观众,让大家相信他不是那个叫“小沈阳”的娘娘腔二人转演员。  赵氏孤儿 在中国电影经历了最近两年毫无底线的试探之后,对任何能守住底线的国产影片我们都应对其保持一份敬意。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虽然有所缺憾,但是它坚持电影标准、尊重观众感受,已经足以让它在这个二流时代里成为一部好电影。 电影《赵氏孤儿》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的“赵氏孤儿复仇”框架,但除了刻意模糊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外,还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 在传统故事中,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了赵氏孤儿,如果以传统的“忠义”传统价值观来看,这个决定可能艰难但并非不可理解。但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当下,这个故事的基础就开始变得可疑起来。影片《赵氏孤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费了相当篇幅,来刻画和铺垫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过程。影片通过一系列小事件的设计,将“掉包计”这个关键转折点,经过精密的推算之后,变成了一个程婴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程婴这个角色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试图在躲避崇高,但个人的抗争却无法战胜命运的摆布,最后还是将他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无奈选择的地步。 在完成了这种视角的转换后,程婴已经从一个串联故事、保存和传递仇恨记忆的功能型角色,变为电影故事中的支撑人物。但是影片前半部分的成功改编,却为后半部分的叙事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麻烦:程婴的牺牲意义何在? 而这一点,也正是影片《赵氏孤儿》关于传统的“复仇”主题的重新解读。但在这一点上,影片并没有能够给出一个能够说服大多数当下观众的答案。 和传统叙事不同的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承担“复仇”任务的人,已经从赵氏孤儿变成了程婴自己。影片中对程婴的牺牲以及复仇动机的解释,也正是程婴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相亲相爱,再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告诉他孩子是谁,我是谁!” 但是,这个动机实际上回避了传统的“大忠大义”或“士为知己者死”等理由背后所隐藏的终极意义。程婴所表现出的犹豫和怀疑,显现出导演陈凯歌面对当社会的犹豫和怀疑。他的对手,不是电影,而是这个时代。 作为一部肩负巨大票房期望的主流大制作的商业影片,陈凯歌导演既不能彻底背离当下社会的混乱价值观所带来的压力,也无法找到一个各个阶层观众都认可的大概念来获得满堂喝彩。面对这种犹豫和怀疑,他也无法横下一条心来,彻底不顾这个淘金时代所带来的压力或诱惑,决然转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犹豫和怀疑,其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二十年来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电影中的缩影。 如果说《赵氏孤儿》还不够好,那么它所缺失的这些因素,是导演个人所无法提供的。什么样的时代拍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是就当下而言,《赵氏孤儿》是一部好电影;但如果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它仍然有所缺憾,只是一部“二流时代里的好电影”。  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作为2010年度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它在公映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部电影具有一种极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完全不能以当下中国电影体系为坐标来衡量。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一部得到公认的好电影,显示出导演姜文的过人才华。对于这样一部几乎是横空出世的好电影来说,无论对它有什么样的评价,但它仍然是一部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中国电影。  《让子弹飞》是一部非常“电影化”的影片,它所有的重要构成元素都是以一种极端的电影方式呈现的,除了演员的台词可以用文字复述外,其他构成这部电影的诸多元素,如故事、画面、剪辑、音乐等,都只能在电影院里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那种电影化叙事所带来的观影快感。  姜文作为一个长时间独立于中国电影体系的导演,他迄今为止只有四部影片问世,但每一部都能位列中国影史。他极具个人风格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影片,尤其是《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完全不同于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所可能生产出来的那些“中国式大片”。这就好比一个本来已经让顾客毫无牵挂的平庸餐馆,既没换老板也没换采购,后厨用的原料还是那些东西,只是因为换了个厨师,今天出来的菜就让顾客吃的惊喜连连。只是大家也都清楚,这种惊喜是吃了这顿没下顿,因为这和餐馆没关系,完全看厨师今天的心情和状态。  《让子弹飞》就是这样一种“惊喜”。它完全脱离了当下中国电影体系的惯常思路,横空出世也好,一鸣惊人也好,总之它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完全凭借导演姜文个人的才华,就让通常的那些规则鞠躬让路,为他闪出一条通衢大道。这种拼天分和才华的创作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可复制,无法超越”。因为天才制定规则,后来者谈何超越。  无论是本片的演员阵容,还是故事本身,以及前所未有的强势营销,《让子弹飞》都可以说是本年度最耀眼的电影明星。即使大家只是想去看一部喜剧高兴一下,这部电影都会超量满足观众对于中国喜剧片的期望。要和大家在电影院里连续见一个月的葛优,在《让子弹飞》中的表现也会让大家摆脱掉审美疲劳,因为我们将要看到的葛优,是一个你期望之中但又绝对意料之外的崭新葛优,他仿佛被重新充过电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让你觉得熟悉和放心,但每一个细节又都让你觉得意外和惊喜。  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并不仅仅只是葛优带给观众这种熟悉的陌生感。几乎每一个演员都犹如脱胎换骨,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银幕质感。这就是好电影带给好演员的礼物,它并不损耗演员,而是让演员获得养分和成长。虽然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会在乎演员在银幕上呈现出的质感,但电影最后所呈现出的全新面貌,必然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改变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识。  演员只是这部电影的一张名片,这部电影在所有电影元素上都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对于备受摧残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终于可以迎来一次国产电影带来的狂欢。即使你不在乎这部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你也可以享受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快乐。这是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它可以只和电影有关。当然,我们都知道,姜文的电影不可能满足于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如果你愿意再深入去解读这部电影,你或许能从中得到许多能够让你会心一笑的东西。  非诚勿扰2 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是一部让许多观众感到纠结的影片。作为一部续集电影,作为一部冯小刚和葛优的电影,可能会有很多观众已经习惯要在年底去电影院享受他们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但这次的《非诚勿扰2》因为王朔参与了编剧,所以整部电影的气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些想要去电影院享受欢乐的观众可能会有些意外地撞上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    作为一部很认真地去试图思考“生与死”这样终极话题的电影,《非诚勿扰2》可能会是不错的小说、话剧,甚至是电视剧,但它不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叙事技巧,《非2》在形式上的轻飘和话题上的沉重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于那些抱着既定期望值的观众来说,这样的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有些消化不良。    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有其固有的生命力,这一点是无法用影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的。《非2》一定会取得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电影票房,甚至如果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即使《让子弹飞》打破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但考虑到《非诚勿扰2》的投入成本,笑到最后的一定还会是这部电影。  结尾经历过2010年的市场考验之后,中国电影正在逐渐显现出一种可能的模式:结合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影响力,再配合较高成本的精细制作,结合两岸三地优质电影力量,最后实现“华语优质电影”的市场概念。 伟大的电影要依赖其所在的时代,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那些因素同样也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电影。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说,不管时代本身如何,但只要我们的电影人坚持逆流而上的勇气,坚持去做好的电影,那么我们才可能去接近电影这个梦想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