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整粒:一个文学流派的消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2:28
 
  “山药蛋派”的最后一位主将、作家胡正已于1月17日在太原去世,享年87岁。“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随着胡正的离世,已在文坛上淡出许久的“山药蛋派”恐怕是真的要画上句号了。倘若由此及彼,消逝的又岂止是一个文学流派。
  西风落叶之叹,看似无奈,但更多的应是一种怀恋。“山药蛋派”这一称谓,确是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但集结在这一派下的作家都有着难能可贵的朴素而真诚的农民情结,这就超乎了一时一地,即使时至今日,也值得赞叹与推崇。他们没有发表过什么明确的创作宣言,但在写农民看得懂的书(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和出农民买得起的书上,却是有着惊人的一致。赵树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文学只在极少数人中间转来转去,根本打不进农民中去……我不想上文坛,只想把自己的作品挤进庙会上摆满《封神榜》、《施公案》、《三侠五义》、《笑林广记》之类和两三个铜板一本的小唱本里去,一步一步去夺取那些封建小说、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如此清醒而自觉,这就使他们坚持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风格,深切关注农民命运和农村发展。自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任何的文学流派也总有穷途末路的时候。作家的农民立场或民间意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品的影响力也渐趋减小。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中,出自山西的一些青年作家在起初也大都以农村题材见长,一度被称为“小山药蛋派”。但也许是世易时移,他们的创作虽很见功力,可作品的影响或感召已明显不如前辈作家,于是,悄然改变或貌合神离,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久而久之,兴趣的转移,热忱的消歇,加之越来越多原本出身农民的作家不断地“洗脚上岸”,“山药蛋派”文学风光不再乃至日趋沉寂也就不难想见。与此类似的,就有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新时期以来四川在农村题材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但自从领军人物周克芹英年早逝后,也是鲜有这方面的大作。艾青有一句很有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一片土地爱得深沉”,可像他那样对脚下的土地俯首向心的诗人或作家已经不多见了。
  胡正人虽已去,但言犹在耳,他曾谆谆告诫道:“写农村题材小说,自然要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熟悉农村干部。同时还需了解农村政策,了解现行政策,过去的政策,并且还应当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想到以后的发展。因为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干部,不能不受政策的影响,人物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政策有关联。写农村题材小说也就必然要考虑农村政策问题。”如此金玉良言,倘铭记在心并勉力而行,或可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