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工艺员:[近代风云]辽沈战役国军廖耀湘兵团策略大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9:06
   时光追溯到1948年9月的中国东北大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在即将爆发的前夜,东北野战军以100万对国民党军50万的绝对优势,且士气高昂,拿到了战场的绝对主动权,正跃跃欲试的要给对手最后的致命一击。
国民党军方面的决策层当然也不是白痴,做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划,想力挽狂澜于即倒,挽救不利局势。但国民党方面哪一种方案都没有很好的实施,即便是出兵辽西,也因高层意见不合,耽误了出兵时机,最后的历史过程和结果来看,他们得到了一个最差的结果,蒋从未考虑过军队士气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战争有多么重要,结果锦州失陷,守军竟然8万投降,多米诺骨牌似的效应,整个东北国军心理上直接崩溃,长春10万守军放下武器投降,精锐9兵团被歼灭,其实也是大部分投降了,沈阳8万残兵投降。解放军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最完美的结局。回想1948年8月到10月间,国民党决策层对于第9兵团的行动在几个方案之间犹豫不定,我们探讨一下若实施另外几个方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广泛被世间所流传熟知的有以下几个方案:
  1.出兵辽西与东进兵团合计锦州。
  2.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直奔营口逃入关内。
  3.固守沈阳。
  4.切断彰武后展开阵线,等林彪回师与之决战。
  5.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时,北攻长春,解救新7军,60军。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18:29:10 
    1.出兵辽西,国民党军正走的该方案,当时也是感觉最有希望翻盘的方案。结果不再多述,由于没有执行好,导致崩溃型结果。其实即便执行好也是凶多吉少,9兵团很难冲过3个东野纵队的阻击骚扰即使到达锦州,即便达到也很可能被林彪打援,毕竟锦州地区集结着东野主力。
  

作者:圣堂巫师 回复日期:2010-04-19 18:36:01 
    1.这一条说得比较多,但实践证明,很可能还是打不过塔山,然后被围点打援——锦州太外强中干了。廖估计是正确的,胜算确实不大,后果严重。花生米基于对四野实力的蔑视,就是这样打算的,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因为后来的事情,这一方案总是被人提起,但是当时来看,这个方案确实太危险了。而且,你肯拼,东进兵团肯拼么?
  
  2.可行,但无意义,而且肯定被老头子TJJTDS
  3.等死。
  4.比较快地等死,林彪锦州回师那就是四野全部压上了,连长春12纵和独立师都回来了。
  5.无厘头的做法,暂时解围长春有什么意义?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18:47:06 
    2.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时,带着整个沈阳主力8,9兵团跑到营口上船逃跑。这是廖耀湘的方案,走此方案首先就是放弃锦州,跑到关内以求重新部署。实际上营口港小且吞吐能力很差,52军两万人撤出已经相当勉强,所以两个兵团20万人短时间内撤出是不可能的,必须坚守营口慢慢撤,再过一个月营口港即将结冻不说,因为放弃沈阳,沈阳的储备物资也等于放弃,营口无粮无弹,无法长期坚守,撤出前是否会被林彪追过去歼灭很难说,即便撤出,东北野战军也会稍事整理后入关追击,战事燃烧到华北,再者长春守军见沈阳主力撤走,士气彻底崩溃是必然,和出兵辽西一样,必定放下武器。所以综合撤营口案不是万全之策,这也是卫立煌和蒋介石都不赞成此案有一定原因。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19:01:15 
    3.固守沈阳。这是卫立煌的方案,这也算个勉强不错的主张,就当时国民党的现状而言。沈阳有两个兵团可维持半年以上的粮食储备,弹药充足且兵工厂还在自行生产中。卫立煌深知东北野战军的实力,只要有行动,任何的行动,多数都是偷鸡不成倒丢一把米,所以此时采取以静制动,不管外面什么形势,即便长春锦州全失,被关门打狗,只要龟缩在储备充足的沈阳,首先保存住东北国军主力。主力尚在的话,士气低落但不至于瓦解,守住机场,拖住东北野战军半年没问题,1年也许可能。难听点说是慢性等死,储备总有吃完的一天,空运只能缓解消耗,但利用这1年拖住东北野战军主力不入关,利用这半年到一年时间,党国若能在中原战场扭转局势振奋士气,沈阳的国军也是一股能变活的不小的力量。如果能够和谈也是一个希望。即便全不成,也能为固守长江以南争取时间。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19:07:19 
    4.切断彰武后展开阵线,等林彪回师与之决战。这是廖耀湘在蒋介石的追逼下的无奈之举。锦州失陷后,林彪主力回师决战,9兵团是断然挡不住的。但是对第9兵团而言防御型的决战,应该不至于像在黑山那样混乱中一触即溃,东野肯定也会被一定程度的中创,甚至有的纵队被重创。此路也必定是不归路。

作者:byrww 回复日期:2010-04-19 19:25:48 
    受教了
  楼主继续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19:28:17 
    5.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时,北攻长春,解救新7军,60军。这是争议最大的方案。我们重点讨论,因为出兵辽西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所以这条路好像成了最有希望的一条。
  首先,别的路基本都是被林彪牵着鼻子走,你会采取什么方案林彪都研究过,这招相对会出乎林彪的意料,避实打虚,而难以迅速采取得当对策。在东北野战军主力刚集结于锦州时,以小队装主力佯动支援锦州,实际第九兵团加52军共6个军15个师迅速北上与长春郑洞国部守军里应外合,以绝对优势兵力击破肖劲光的若干独立师(独立师战力相对较弱),首先重创东野一部,为日后决战创造一些有利条件。长春守军看到了生的希望也必然士气大振拼死冲杀。能够救出这10万人(新7军加60军6万人是正规军,4万地方保安部队,其中1个王牌师)给予恢复日后能够成为决战的力量,否则这10万人必死,甚至成为敌人的力量。击破解放军长春地区部队后,迅速返回沈阳,修养2周,经过整编,这样沈阳将能出动10个军以上的兵力(长春部队不休整绝对不能成为决战主力),力求和东野主力决战,最大程度集中了东北国军的战力。这条道路非常凶险,取决于部队的执行力和吃苦奋战能力,能否快速解决肖劲光部,并迅速撤回沈阳。首先监视第9兵团的3个纵队不是吃干饭的,如果廖耀湘北上,林彪迅速放弃锦州拼命北上回师去抓廖耀湘兵团,如果执行不好,将和已成历史的结果一样,但也许能促使蒋重视锦州防御。但是在那样的窘境下,貌似暂时也只有这个方案能够可能给予国军一线生机,构成决战力量。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19 20:00:18 
    廖耀湘北攻四平长春,应该也会让林彪比较为难,大军在锦州已箭在弦上,不发回师会影响士气,多数应该会攻下锦州,吃掉嘴边的肉,然后回师攻打沈阳,这段时间如果廖耀湘兵团回不来,沈阳很容易失陷,沈阳只有不到10万战斗力比较弱的部队防守,如果失陷,廖耀湘将失去补给依托,人心惶惶将是灾难性的,如果成功退回沈阳,可组织兵力决战,不行也可以防守沈阳。拥有30多万人,主力云集的沈阳,我相信林彪是不会硬攻的。只要重兵死守机场,机场不丢,可以防守更长时间,飞机来时运粮,回时运兵,渐渐的也可以将很大的兵力运回关内防御。
  当然徐蚌一战要打成那样,就只能飞机运到北平天津然后运回江南守长江或参加平津战役也有可能,看人心士气了。当然没有辽沈,淮海也不一定是那个结果,朝鲜战争也不一定爆发,我们只是茶余饭后做做事后诸葛亮煮酒论史罢了。

作者:monvoisin 回复日期:2010-04-19 20:55:22 
    如果假设一下历史 能够集中力量守沈阳 有些因素需要重新考虑:
  
  1 时间是否站在4野一边? 如果能拖到春耕 那么4野为了作战临时组织的庞大军力就不能够维持 其规模必定有所萎缩。
  2 后勤能力,解放军的后勤力量 能否在非农闲时期维持庞大兵力?双方相持不下的话 没有工业基础的4野在消耗中并没有优势。
  3 是否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一旦发生 那么对于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解放区打击要超过国军。
  4 世界局势是否变化?
  
  所以卫立煌的方案虽然看不清前途 但是总的方向是可以参考的。武帝急着要决战,实际上他也算了一个后勤帐 以解放区的补给能力不能连续常年的维持几百万野战部队 但是蒋看到锦州这个机会太大了 所以决心赌博 并且不出意外地赌输了。

作者:理想过度 回复日期:2010-04-19 21:47:42 
    当50万面对100万时,怎么决策都是捉襟见肘,早死和晚死的区别。辽沈还没开始,国军就已经输了。

作者:0麦子熟了 回复日期:2010-04-19 21:58:41 
    主要还是输在前期上的细活了。相对来说,卫的方案最好。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20 08:27:38 
    欢迎讨论,如果当时你是当时国军决策者,全听你的,你会怎么办让国军做到损失最小,或者有没有别的没人听说过的可执行的方案?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0 09:30:59 
    我觉得在东北战场后期国军主要战略错误时不该守长春,将长春的守军(新七军和60军)两个主力军放到锦州,来加强防备力量。
  锦州被攻克的过早,是崩盘的关键因素,只要锦州能够固守一定时间,如一两个月,到时候沈阳国军切断东北野战军供给,锦州之围自解。若东北共军回攻沈阳,则国军退回城内固守,共军仍无可奈何。
  在下愚见,只要清楚判断出共军要攻锦州,而锦州守军能再加上两个军就一切问题都好办了。(事实上国军只空运过去了2个团)
  否则怎么办都是快点死。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0 09:36:15 
    实在不明白为何守长春,而不在生死的咽喉之地锦州加强军力。
  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还被分割与完全无法配合使用的三地,
  国军统帅真的太没战略眼光了。

作者:愚笨1 回复日期:2010-04-20 09:36:37 
    锦州失陷后蒋介石提出东西对进,合围锦州的计划。除了蒋介石,其他将领均不赞成这样的冒险计划。杜聿明表面上支持蒋的方案,实际上对廖耀湘私下提出遇阻就从营口撤退的方案。
  
  廖耀湘兵团的覆灭,在于黑山遇阻击后,廖耀湘担心无法向蒋先生交帐,竟然拖延了三天才打算向营口转进。结果廖耀湘失去逃命机会。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0 09:49:38 
    锦州失陷前,东西对进是险棋,但把握的好,有可能一举逆转局势,锦州失陷后,就是去送死了。
  兵力,火力都不如对方,又无险可持,无地可守
  决战不是扯淡嘛

作者:luo7086 回复日期:2010-04-20 11:12:29 
    这个问题据说林彪已经替蒋介石考虑过,说是让傅作义集团东进和东北国民党军夹击林彪主力。这样林彪或许会有麻烦。光头当年的计划好像是将沈阳的全部兵力西进,配合从关内搜罗来的11个师东西夹击林彪主力。如果能实现或许可以把林彪赶跑,歼灭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则有可能以剩余的国民党军驻守锦州暂时堵住林彪的入关之路。不过这样也就是在拖延个一两年而已,改变不了大局。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20 13:15:53 
    48年3月郑洞国就主张放弃长春,但蒋不同意。所以我们只讨论48年8月以后沈阳主力该怎么做比较好

作者:宁下力 回复日期:2010-04-20 13:58:07 
    其实老蒋的想法是步好棋,只不过国军执行的不坚决。
  老蒋首先猜出了毛的意图,就是要赌个大的,决斗。而不是余一手。要打就打崩盘,不是你崩,就是我崩。
  而林迟迟下不了决心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打锦州有10%有风险,共军就再次回到了入关前的状态,赌的太大。
  
  廖的问题就在于,他只能站在兵团司令的高度上,要不就跑,要不就打。
  这里面存在个是不是要在此时拼命的问题。
  老蒋多次催促的意思就在于要下级拿出勇气来拼命,无论是北上长春还是南下锦州,都是要拼命的打法。
  不想拼,没信心,就快点跑。
  
  
  廖的问题就在于,第一没有拼命的勇气,同时还梦想东野在打锦的时侯,无论是锦州城防还是塔山东进,会让打锦遇阻,这样他就有截断后路捞头功的机会了。
  真是眼前天塌瞧不见,光等意外捡馅饼。
  
  其实东野全军南下攻锦,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和变数的。
  从军事史上可以看出,任何大军长途攻城,要不大成,要不大败,多少次国家兴败成败转折都在于此。
  
  
  首先,第一,你要长途突袭。
  第二,你要良好的物资准备和运输生命线的畅通。
  第三,你要有绝对的优势兵力。
  第四,你要短时间结束此次战斗和军事行动。
  第五,不能打成消耗战。
  第六,敌军的军力要在你意料之中,不能产生突然的变化和意外之敌。
  第7,不能发生其它突发事件,比如天气,疾病等/
  
  国军的问题就在于,共军已经下达了拼命的决心,而国军没有拼命的决心。
  如果国军有拼命的决心。
  无论从沈阳北上攻长春还是坚决南下救锦,胜败成败都不好说。
  如果坚决南下救锦,可能麻烦的反而是林彪。
  这种大军围城之际,当弦崩到一定程度时,打的就不完全是兵力多少了,而是神经了。
  至少共军要三面开战,而不仅仅是围城一点,阻击一面的问题。
  
  在一点两面同时大打出手的情况下,其变数要多的多,对于共军来说,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大的问题,战争一旦打到如此复杂程度,统帅的作用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余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
  
  可惜国军全军没有这种勇气。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0 16:25:00 
    问题在于国军早就没勇气了
  1打1国军肯定输,2打1国军未必赢,3打1国军内讧。。。这还打毛啊
  林彪攻锦,杀机重重但是打下来了;国军攻塔山,居然死活攻不下来!!
  战必不胜,攻必不克。。。。还是卫立煌的方案吧,自己不好过,也别给TG好过

作者:baozi321 回复日期:2010-04-20 16:45:21 
    如果真的全听我的还是老蒋那部棋。我对于军事不懂多少,但个人感觉那步棋是赌,输了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但赢了呢,共军起码晚解放中国两年,关键是决心,上边下决心了下边却没有,锦州丢了,廖耀湘及时回撤营口,损失也不可能那么大,辽沈的成功,三分之一怪国军的不坚决

作者:luo7086 回复日期:2010-04-20 16:59:25 
    如果真的全听我的还是老蒋那部棋。我对于军事不懂多少,但个人感觉那步棋是赌,输了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但赢了呢,共军起码晚解放中国两年,关键是决心,上边下决心了下边却没有,锦州丢了,廖耀湘及时回撤营口,损失也不可能那么大,辽沈的成功,三分之一怪国军的不坚决
  --------------------------------------------------
  国民党的问题在于土地问题上输给TG,所以失去了农民的拥护,在兵源后勤和情报上都没有优势,就算有一次两次的胜利也不足以改变最后的结果。国民党军不坚决的原因也在于此,小兵都是捆来的,人家根本不卖命,打起来肯定打不过TG,这种情况下能坚决吗?

作者:rat1516 回复日期:2010-04-20 16:59:52 
    卫立煌的守沈阳也是一个死
  守军就30万-50万,还有几十万老百姓呢,难道不管了?
  其实就是把围长春改成了围沈阳
  不用打,城里自己就哗变了
  唯一的办法还是走营口逃走,就像敦刻尔克大撤退,能逃多少逃多少
  然后战略大转移,收缩防线,放弃长江以北
  固守长江防线,以打促谈
  最后来个南北分治
  静待国际局势变化
  说不定50年后还有一线生机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0 17:01:29 
    我觉得2、3可以考虑
  总体说,决战别想了。林彪能从弱转强,当初以强打弱尚且不胜,以弱打强没有机会。赌,也得看胜率啊
  2的关键是营口能否快速输送大批人马离开东北。运力是关键
  能做到,则2优于3,等于是东北不可图,积蓄力量经营关内中原吧。淮海战役时,若国府能多些军队,打赢了淮海战役,则半壁江山总有些机会。
  运力不足的话,则3优于2.
  说白了,就是输完了,我宁死咬tG一口,咬狠些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2010-04-20 17:25:31 
    105万对50万,这是后者所说的。实际上差距没这么大。 就看投入兵力而论,解放军投入了野战军主力,外交地方部队和民夫,确实有105万。但投入在锦州周围的不过1 2 3 4,7 8 9 11纵和6纵17师,不过40多万人。这40多万打了1个月的仗,身体疲惫,伤亡很大。
   国民党在东北总计50万兵力,可得到华北东进兵团10万人增援。空军 海军看似兵力不多,其实占人口名额挺多的,大约能顶10-20万部队。关内傅作义的直属部队也可能增援(国军总计可能80万)。 那么若是在锦州附近,华北来了20万,沈阳出来12万精锐,外围的海空军相当于10万兵力, 依靠城防防御的锦州15万人,总计可能57万人。 刚刚说了,林彪围着锦州的不过40多万人,就算加上牵制廖兵团的两个纵队10万人,从战略上看有多大的胜算?
   只不过是打国军增援的时间差,拼死夺取一地以盘活全局。国民党若是反应快,判断正确林彪的主攻方向,空运几个精锐师(比如远征师)到锦州,林彪估计直接退兵,实际上空运几个连就想退兵了。 而国军情报做得好,早点得到消息,那么沈阳 华北主力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开拔时间大大提前,那么林彪还没扫清锦州外围可能就要受到压迫了。若是把山海关划入傅作义的地盘,他估计会出动军队援锦。另外海空军的作用,多点配合陆军登陆,猛烈炮火袭击塔山防线,也不是没冲破的可能。塔山防线几百里,共军部署的火力兵力,平摊起来其实很少的。赵子龙师正面绞肉 两翼迂回都取得很大突破,只不过。如果多几个师如此配合行动,很容易冲破塔山防线的。
   说这么多废话,其实觉得廖兵团,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作者:baozi321 回复日期:2010-04-20 19:12:41 
    国民党的问题在于土地问题上输给TG,所以失去了农民的拥护,在兵源后勤和情报上都没有优势,就算有一次两次的胜利也不足以改变最后的结果。国民党军不坚决的原因也在于此,小兵都是捆来的,人家根本不卖命,打起来肯定打不过TG,这种情况下能坚决吗?
  --------------------------------------------------
  问题太多了,从一开始说,感觉是宣传问题,蒋介石没抗日?正面战场抗日打得绝对够惨烈,但人家就说你是假抗日真妥协,失去人心,知识分子不支持你,土地问题更主要,地主当时真剥削那么狠?不见得吧,像周扒皮?也够辛苦的,但经不住宣传啊,等打完仗,全归国有,谁也没得到。中高层的腐败问题还有战略上貌似也差距很大,共产党啥时候开始经营山东那边的,39年?一大战略要地就这么失去了,

作者:木里牛 回复日期:2010-04-20 19:23:01 
    作者:baozi321 回复日期:2010-04-20 19:12:41 
  
    问题太多了,从一开始说,感觉是宣传问题,蒋介石没抗日?正面战场抗日打得绝对够惨烈,但人家就说你是假抗日真妥协,失去人心,
  ---------------------
  怎么能都归到宣传问题,当时全国占统治地位的还是老蒋的中央社。。
  
  
  抗日是抗了,但是军队战斗力低下纪律涣散贪污腐败。。这些东西大家可是看在眼里。这些问题不解决了,中央社的宣传大家都会反过来看。
  
  
  有个笑话就是讲,共军没有渗透到的城市,有人看到GMD的报纸整天骂ZG,心想,GMD这么坏,他骂的人应该是好人。。。就这样人心就归TG了

作者:linhai902 回复日期:2010-04-20 20:04:27 
    我不是来抢沙发的,也不是来打酱油的。我不是为楼主呐喊加油的,也不是对楼主进行围堵攻击的。我只是为了每天30帖默默奋斗。你是个美女,我毫不关心,你是个怪兽,我决不在意;你是个帅哥,我不会妒忌,你是个畜男,我也不会BS。你的情操再怎么高尚,我也不会赞美,你的道德如何沦丧,我也不为所动。在这个处处都要银币的时代,不得不弄个牛B的数字来显眼,于是我抄下了这段话,专门用来回帖,好让我每天有固定的积分收入
  

作者:huajun1984 回复日期:2010-04-20 22:19:41 
      1.出兵辽西与东进兵团合计锦州。
    2.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直奔营口逃入关内。
    3.固守沈阳。
    4.切断彰武后展开阵线,等林彪回师与之决战。
    5.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时,北攻长春,解救新7军,60军。
  ——————————————————————
  
  对于辽沈战场,按照48年局势看,出了占据这个大城市外,国军在东北已大势已起,东北的解放只是迟早的问题。
  
  因此,对于国军来说,东北战场可以实现的目标有两个:1,尽可能拖住四野南下入关,消耗四野的实力;2.大势已定情况下,尽可能撤出精锐部队,尤其是廖耀湘的9兵团。
  
  1号方案赌注太大,林彪打仗精于算计,敬小慎微,1方案,林彪刚开始不肯打锦州,就是考虑了廖兵团和傅作义的前后夹攻,始终未下打锦州的决心。在决定四野主力进攻锦州时,肯定已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战场态势的各种突发性。
  
  2号方案对士气影响太大,直接后果就是长春和沈阳守军的更快的崩盘。
  
  3号方案做着等死,但从以上分析,能够拖住四野部分主力,满住上述的第1要求。但锦州失守,四野是否会分兵关内,提前解决华北问题?
  
  
  4号方案,取决于四野主力是否会回师,如果回师,后果是9兵团基本被打残。
  
  5号方案,取决于部队的机动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否能够解救长春守军。而且长春的守军被解救后,下一步如何行动,是弃城与沈阳守军合兵,还是继续坚守孤城?
  
  弃城与沈阳守军合兵,长春国军是否有能力组织此次撤退?
  
  即使合兵之后,锦州失守,四野回师,估计营口也会被攻占,考有限的资源,独守孤城,凶多吉少。
  
  所以,我认为老蒋采取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只是在9兵团营救锦州失败后,未有紧急的救火方案。
  
  

作者:白衣战士非天使 回复日期:2010-04-20 23:10:59 
     1老蒋采取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只是傅作义是不会全力攻锦州的。没有本钱,傅作义就废啦。所以一开始两面进攻锦州就注定不能成功。
   2分守三地,毫无机动兵力。只能等死。迟早失败。幻想守得住,结果都失去。
   3要就全部撤出来,要就全军决战。还要拼死一战才行。犹犹豫豫只能坐等分别被消灭。但当时已无死战的决心啦。

作者:小烦不烦 回复日期:2010-04-20 23:20:28 
    出了沈阳后廖耀湘在彰武等待是没有错的,既能掐住林彪的补给线,如果东进兵团成功,再出击不迟。
  锦州失失后,大局基本已定,这个时候就是不顾一切的往营口跑。也不要三心两意的搞什么佯攻,当林彪是傻子啊。
  杜聿明不是已经分兵占领营口了,可以修好城防收容后撤部队,一边撤一边守。这样至少3 2个军还是可以撤下来的。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0 23:58:05 
    如果我是老蒋,我的战略是肯定也是东西夹击,但是不是派一个廖兵团,而是沈阳倾巢出动。顺便让长春也突围南下。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00:01:07 
    如果4野不敢决战,那就不回头了,撤到华北。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00:03:46 
    正因为有海军空军,才使国军有了可以从海上撤退的幻想。
  

作者:望尘笑 回复日期:2010-04-21 00:20:40 
    5方案连着长春的人一起去哈尔滨,话说林副统帅好歹也准备了点东西接风,维持两三个月应该不是问题,九兵团加长春的2个军20来万人,在哈尔滨能吃喝一阵子。忽忽
  
  反观林总这边,100万人的老窝被人掏了,军需供应貌似就要打问号鸟。忽忽
  
  再次就是3方案死守沈阳,看看能不能出斯大林格勒第二鸟,话说当年老毛子有朱可夫调兵遣将,花生米手上貌似没这么个人,小诸葛也许合适,不过没兵听他的。忽忽
  
  其他三个方案都是白扯。林有10几个纵队在沿线和锦州等着,能被廖耀湘一个兵团打残了,也是战争奇迹鸟(葫芦岛的那点虾兵蟹将一个岸都上不来,还能刮台风不成?)/。忽忽
  
  走营口,老蒋也没能耐调那么多船,除非美国人帮忙,不过就有介入中国内战的危险,杜鲁门不会干。忽忽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2010-04-21 00:20:53 
     沈阳动了廖兵团,已经精锐尽出了。 楼上的应当知道,林彪在沈阳附近放了5 6 10纵。 如果沈阳部队全走了,共军进入沈阳。国民党军不大可能能回沈阳,丢了沈阳粮弹都补充不上。 那么林彪部队放弃锦州,两面夹击沈阳主力。 沈阳30万覆没,东北问题更快解决了。 或者廖耀湘兵团推进迅速,难保林彪就不是在围点打援?
   长春突围,那群吃不饱饭的国军要有力气走路,10万人能逃过10几万人的围追堵截? (Ps 神宇大王估计是个新手吧)

作者:望尘笑 回复日期:2010-04-21 00:21:47 
    5方案连着长春的人一起去哈尔滨,话说林副统帅好歹也准备了点东西接风,维持两三个月应该不是问题,九兵团加长春的2个军20来万人,在哈尔滨能吃喝一阵子。忽忽
  
  反观林总这边,100万人的老窝被人掏了,军需供应貌似就要打问号鸟。忽忽
  
  再次就是3方案死守沈阳,看看能不能出斯大林格勒第二鸟,话说当年老毛子有朱可夫调兵遣将,花生米手上貌似没这么个人,小诸葛也许合适,不过没兵听他的。忽忽
  
  其他三个方案都是白扯。林有10几个纵队在沿线和锦州等着,能被廖耀湘一个兵团打残了,也是战争奇迹鸟(葫芦岛的那点虾兵蟹将一个岸都上不来,还能刮台风不成?)/。忽忽
  
  走营口,老蒋也没能耐调那么多船,除非美国人帮忙,不过就有介入中国内战的危险,杜鲁门不会干。忽忽

作者:醉心食色 回复日期:2010-04-21 01:39:32 
    九兵团那两大王牌军实战结果真比七十四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作者:醉心食色 回复日期:2010-04-21 01:40:59 
    廖耀湘兵团那两个王牌军真比七十四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作者:猛狮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01:44:48 
    老蒋如果48年初就看出东北已经事不可为,部署撤退,还可能有点悬念,处处都舍不得放弃,结果处处守不住;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2010-04-21 01:50:40 
     如果廖耀湘兵团给长春解围,然后北上哈尔滨,抄林彪老家去。且不说解围会遇到很大困难,然后路口会被5 6 10 12纵 10几个独立师,几十万地方武装围追堵截,粮弹耗尽了就没辙。 给林彪老家捞了一遍,恐怕自己老家丢的更快。
   新1 6军战斗力是最强的,比整74师高多了。为啥整74师被包围就覆没了,人家整11师被包围五六次都能顶住? 新1军由于和杜聿明闹矛盾,长期损失大。后来陈诚把里面最强的远征军师调出来编组了新5军,配属在长春。所以长春很难打,新6军几乎丧失元气。
  

作者:mXoff 回复日期:2010-04-21 02:02:08 
    辽沈战役廖耀湘兵团唯一的活路就是东西对进破釜沉舟以期再现陈明仁四平之战
  
  
  2.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直奔营口逃入关内。
  “杀陈诚以谢国人”变成杀廖了
  3.固守沈阳
  彻底的实现了毛的关门打狗。
  4.切断彰武后展开阵线,等林彪回师与之决战。
  找死,真有这个实力何必等林回师
  5.趁林彪主力集结于锦州时,北攻长春,解救新7军,60军。
  ...脑残

作者:窃猪楼主 回复日期:2010-04-21 04:55:26 
    廖据彰武断林后路这一步走得没错。只是有两点太出人意料了。
  
  一是没想到林的攻城能力已经如此凶悍,巨炮加坦克,进城散大戏,29小时完事,本来谁都以为锦州那城墙那工事,守个三二十天不成问题。林后勤已断,拖不起时间,粮弹告急时再回头吃廖,必然狼狈。廖以逸待劳,阵地不难守。
  
  二是东进兵团太窝囊了,侯镜如是个货真价实的卧底。如果不是这种人,随便中下之才的将领,攻过塔山都不是问题。本来时间相当充裕的,但侯在调兵运装备时步步拖延,战术上也是故意坏事。
  
  林不知道侯的底细,一看东边来兵团就怕了,本来都不想打了,毛周让他只管放心。
  
  卫的底细大家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作者:huajun1984 回复日期:2010-04-21 09:58:23 
    锦州的得失是重中之重,
  
  锦州在,东野和华野被断成两块,
  
  
  锦州一失,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共产党这边,楼上说廖兵团摆在彰武线断其后路,这时后路在哪?背靠华北,华野随时可以北上,或者东野先期南下,平津解放,东北战场更无意义。
  
  其实,
  
  上策不顾一切,拼血本,抱必死之心东西对进,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保住锦州,才能竟可能推辞东野南下,和保障大兵团的顺利后撤。
  
  中策为在辽沈战役之前,壮士断臂,弃长春,弃沈阳,保锦州。卫傅两集团合兵一处,平津可为,守,平津不可为,交替掩护沿京浦线南撤。
  
  下策为锦州丢失后,廖兵团尽可能的快速向营口撤退,能撤多少,那就要看运气了。另外,长春弃守,不顾一切突围向沈阳转进,从北线掩护廖兵团的撤退。

作者:duanrh 回复日期:2010-04-21 11:02:21 
    没有援兵,长春国军突围是不可能的,出城是找死,不出是饿死。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1:33:58 
    怎么鼹鼠论又出来了。。。如果每个打得烂的国军将领都算鼹鼠,那国府只怕没几个不是鼹鼠的
  别的不说,当年孟良崮,李天霞,黄伯韬拼死杀不过去,和侯打不过塔山何其相似,这两位是不是也算鼹鼠?
  
  廖去打长春攻哈尔滨不现实。塔山你就打不下来,凭什么觉得你就能解围长春攻下哈尔滨?塔山你还有海军助阵呢,长春哈尔滨你只有陆军。
  而且越靠近哈尔滨,tg的支持越高,国军越难机动补给。。。
  
  蒋介石的策略说起来是好的,问题就在于他的日记强国地图开疆作风,唯心主义。自己部下哪有那么猛!手下只有30分,他非要按照100分算,按照100分来做计划,打这打那。而杜聿明和卫立煌的计划,就计划看不好,但是符合实际,他们清楚地知道军队是个什么状态。要么守要么撤出去修整,就当时东北国军的状态,根本没法打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1:37:02 
    说起来都好笑。看杜聿明回忆录,林彪打下锦州后,蒋介石唯心主义,下面一心奉承,居然侦查出林彪在逃窜,要廖军团进攻林彪,打灭林彪
  这真是上有所好啊。人家才大获全胜,逃窜个屁啊!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1:42:47 
    作者:huajun1984 回复日期:2010-04-21 09:58:23 
    其实,
    上策不顾一切,拼血本,抱必死之心东西对进,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保住锦州,才能竟可能推辞东野南下,和保障大兵团的顺利后撤。
    中策为在辽沈战役之前,壮士断臂,弃长春,弃沈阳,保锦州。卫傅两集团合兵一处,平津可为,守,平津不可为,交替掩护沿京浦线南撤。
    下策为锦州丢失后,廖兵团尽可能的快速向营口撤退,能撤多少,那就要看运气了。另外,长春弃守,不顾一切突围向沈阳转进,从北线掩护廖兵团的撤退。
  ---------------
  上策不可能。军心士气是很实在的东西。有决心玉碎,也不过是五五之分,何况这个决心始终没有-不是老蒋叫嚷有决心就行的,下层真的没这个决心信心啊
  中策在锦州被攻下后,已经是事后诸葛(其实我觉得在锦州战前,这是上策)
  就这个下策,居然也没法实施。因为廖、杜、卫都不敢下这个决断,担心被事后追责。。。连大独裁者蒋都不肯担责任。。。
  这。。。民主没玩成,独裁也没玩成,这都什么狗屁嘛
  真怀念李云龙那句:上级怪罪下来,砍我脑袋好了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11:50:51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点宣传的力量了嘛。平时老是说自己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突然改口要对当兵的说:东北迟早要丢,必须要逃回关内去,在沈阳就是等死。
  老宣传共军不堪一击,沈阳固若金汤什么的。当兵的当然不愿意走了。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1:57:57 
    实在不明白为何守长春,而不在生死的咽喉之地锦州加强军力。
    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还被分割与完全无法配合使用的三地,
    国军统帅真的太没战略眼光了。
  
  
  ===================
  辽沈战役前期,东北已经恶化成“高粱杆”的态势。
  守锦州是校长的力主,但当时条件已不现实-----郑洞国出不了长春,廖耀湘不敢出沈阳----101他们摆了5个还是7个纵队专门伺候廖耀湘。光亭其实就不赞成,认为校长的设想是“理想”,已不现实。
  当时唯一的法子确实是卫立煌说的,各大据点坚守待变,各大据点的物资除了长春差点外,都是不缺的,这样就实际上拖住了101的百万之众,使其不得南下华北,形成相持。
  
  廖耀湘最好的出路是在锦州开打后立刻坚决打击营口,这样可以全身而退---但校长很难放过他,在局势未彻底明朗的情况下擅自脱逃,置友军于不顾,尽管先例很多了,但如果背上东北尽墨的罪名,廖耀湘是很难善终的。
  
  最诡异的其实还是锦州陷落太快,让校长上下都有些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最后造成覆灭。建楚公自比松坡公,遂成笑语。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4:14:50 
    看来大家都同意锦州失守后,是上帝也难救了。
  沈阳到长春约320公里,面对共军约30万多人,长春守军恐怕也没有多大力气杀出来支援了。
  而沈阳到锦州230公里,面对共军也约30多万人,但有锦州和葫芦岛两地还有一定战力的国军,
  仅就此来看,还是就锦州的好。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作者:愚笨1 回复日期:2010-04-21 14:55:14 
    廖耀湘兵团,在于黑山遇阻击后猛攻三天不克,直到接到空中侦察报告,知道林彪在锦州的30万人马已经从廖兵团两翼包抄过来了,这才想起往营口逃命,为时已晚!
  
  其一,廖耀湘兵团为什么非要打下黑山不可?当然,越过黑山走营口有条大路,但是绕过黑山也能走通。廖耀湘后来也就打算走侧面路的,仅仅决策晚了三天,前锋遇到八纵的阻击而缩回。
  
  其二,林彪大部队从锦州日夜兼程往黑山,在东北大平原上目标很明显,至少空中侦察难度不大。怎么廖耀湘兵团接到报告时晚了三天?

作者:宁下力 回复日期:2010-04-21 15:04:25 
    其实关于锦州,沈阳,长春的问题。国共两军从统帅到东北军事负责人,其出发点是不同的。
  对于毛来说,要关门打狗,不能让东北国军撤到华北或再撤淮海。
  这是毛的根本要求,华北共军尚处于下风,淮海也不敢说共军就绝对处于上风,至少还有个60万对80万之说。
  此时林彪如不能在东北打个歼灭战,这个担子让谁来挑?
  对于林彪来说,他的任务首先是占领东北,此时局面已占先,是快棋将死你还是慢棋磨死你,林做为一方军事统帅,当然不愿意出漏子,如果下慢棋,林彪可以保证100%胜,如果下快棋,林彪也至多有70%的把握。
  这是共军将帅出发点的不同。
  
  国军的情况复杂一些,主要就在于老蒋“官匪之战”的观念。
  国军输就输在这个地方,就在于总是放不下官军的架子,不愿承认共军匪军打法的优越性。
  匪军在站山为王之初,就以“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做为作战宗旨。
  官军同匪军斗争了二十年,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说白了,就是国军“讲政治”,很讲政治,不讲实惠。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省城军事策略”,以省城为中心防守型军事策略。
  这就绝对限制了国军在每次军事行动中,所投入军力,行动目标,持续时间,所得斩获。
  
  所以,国共相争之初,无论东北,华北,淮海,只要国军努力前冲,一般是共军斗不过国军,撤退撤退再撤退。
  只要国军一进省城,基本上形势就开始转向。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原因,更深刻的还有国共双方在政治和体制上的根本元素在起作用。
  
  为什么国军一旦进入省城就停滞不前,而共军被赶到山沟沟里反而更加如渔得水?
  在这其中起到深刻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两党的“政治观念”。
  共军不是没进过省城,但进去就被打出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原因,是因为在1945,46,共军不可能在省城站住脚,政治上共军就站不住。
  所以在这个阶段,国军得势的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国军都占有优势。
  国军一旦进入省城就停滞不前,就恰恰说明了国民党这个政党的政治局限性,进而在军事压力下爆发出了所有末代政治的腐败性,最后引发了军事上的大崩溃。
  国民党的一手好牌打糟了,实在是值得深思。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5:25:29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15:40:22 
    那老蒋自己不也有两个兵团在平津么。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5:51:36 
    那老蒋自己不也有两个兵团在平津么。
  
  ------------------------
  没有宜生的军令,敢出来么?
  越级指挥虽然是校长的个人嗜好,但效果一直不佳啊!
  军队自有其指挥规则,不是最高领袖可以任意招呼的,否则也就没有“兵权”一说了。
  
  我知道有个李文兵团,还有个是哪个啊?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5:52:13 
    华北虽说蒋占优,但是TG也不是灭掉了,你大军团过境,要被迟滞的
  记得哪位大大说过,说聂帅打仗的确有点难看,但是部队始终不垮,好象是15天还是一个月,主力全部恢复,继续纠缠。。。这样的话,整个华北等于一个大游击区,不好过境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5:53:15 
      其二,林彪大部队从锦州日夜兼程往黑山,在东北大平原上目标很明显,至少空中侦察难度不大。怎么廖耀湘兵团接到报告时晚了三天?
  -------------
  有个说法是先报的蒋那边。蒋为了让廖耀湘下决心执行自己的计划,而不是逃营口,扣住了情报不发廖那边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6:06:35 
    华北虽说蒋占优,但是TG也不是灭掉了,你大军团过境,要被迟滞的
    记得哪位大大说过,说聂帅打仗的确有点难看,但是部队始终不垮,好象是15天还是一个月,主力全部恢复,继续纠缠。。。这样的话,整个华北等于一个大游击区,不好过境
  
  
  ----------------------------------
  华北兵力是校长占优,但能打的却是宜生的部队。
  聂帅的部队败而不垮,这就是部队的凝聚力问题了,这也是政工干部的核心价值所在之一。

作者:总机叫重庆 回复日期:2010-04-21 16:12:19 
    有个说法是先报的蒋那边。蒋为了让廖耀湘下决心执行自己的计划,而不是逃营口,扣住了情报不发廖那边
  =================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6:13:33 
    其二,林彪大部队从锦州日夜兼程往黑山,在东北大平原上目标很明显,至少空中侦察难度不大。怎么廖耀湘兵团接到报告时晚了三天?
    -------------
    有个说法是先报的蒋那边。蒋为了让廖耀湘下决心执行自己的计划,而不是逃营口,扣住了情报不发廖那边
  
  
  ------------------------------------------
  恍惚记得光亭的“亲历记”所说的,自锦州陷落开始,廖耀湘就想脱身的。校长接到的情报首先是个假情报-----周至柔了不起啊!---说tg溃逃,命令廖耀湘加紧行动,但廖耀湘自有小算盘,压根不积极----他对东北的情况当然要清楚得多了。于是先拖,后跑,连军装最后都跑掉了,成了老百姓,还是被tg地方武装抓了。
  
  廖耀湘的“逐次抵抗大师”在辽沈战役后期简直就是个笑话!真的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精锐第九兵团连像样的对战也没有就完蛋了,简直....不知道说他什么好。胡家窝棚啊!建楚公真是莫名其妙啊!

作者:Roryling 回复日期:2010-04-21 16:16:20 
    其实,说来说去就那么一回事
  
  TG是101按照中央的战略要求一个人指挥,GMD是一堆人各指挥各的
  
  合则利,分必败。。。也是事后放一炮咯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作者:金海军上将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9:07 
    TG是101按照中央的战略要求一个人指挥-----tg是集体指挥。林罗刘,军事民主。打锦州就是政委的决心。
  
  GMD是一堆人各指挥各的-----确实如此。所以,看待国军军事的失败是绝对不能脱离派系关系的。
  以华北剿总为例,有胡宗南的李文、有汤恩伯的石觉、有何应钦的黄翔、陈诚的侯镜如,在加上宜生的阎锡山系统,北平怎么能够固若金汤呀!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34:07 
    楼主去哪里了,怎么不露头了?
  
  按照楼主的几个方案,大家都已经讨论了,都不行啊。
  
  不过楼主说的是8月间,辽沈是9月开打的。
  
  我的方案就是8月份就从长春不断的空运守军,回撤到锦州来。
  如果1个月时间能够通过空运撤出长春守军来加强锦州,那就一切又有得讨论了。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36:32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则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廖耀湘等东北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的方案,而反对蒋的计划。至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当然不同意
  
  以上为百度全科的内容,楼上的好多都是卫立煌的战略好,我看就他妈的这头蠢猪把整个东北战场搞砸了,没有力量守了,还不赶快战略撤退,还守什么啊。

作者:darklu 回复日期:2010-04-21 16:38:45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
  感觉傅作义已经知道国民党必败,不想跟tg硬拼,不然今后投降,要被作为战犯的,那就没有退路了
  感觉这个时候,傅作义已经做两手准备了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16:45:21 
    这就错了,我觉得傅是想坐观成败,隔岸观火。等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好坐大。只是他没想到老蒋的部队这么不中用,不但没有两败俱伤,反而被TG一口吃掉,消化吸收。

作者:神宇大王 回复日期:2010-04-21 16:49:45 
    老蒋如果心胸开阔点,就该把华北全部让给傅,把自己在华北的部队老早派往锦州,东北或许还有救。
  只是这样的话,傅就是真的华北王了。

作者:choilon 回复日期:2010-04-21 17:07:20 
    为什么国军撤退大都变成溃退呢,9兵团,13兵团,淞沪会战也是这样。按道理国军下级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对部队的掌握应该更好。难道真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作者:朱银辉 回复日期:2010-04-21 17:14:49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
  那个时候,上到大大小小的各路军阀,下到最基层的国军小兵,都没有认清这场战争的性质,所有人都以为是另一场军阀混战而已。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某人的目标的横扫天下,唯我独尊。
  所以,国军官兵一溃乱就大批投降,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吃饭而已。至于各路大大小小的军阀,包括傅作义,刘文辉等,都是抱着旁观者的心态,老蒋丢了东北关我什么事?大不了我最后率领部队投了tg,又是裂土封王,享尽富贵。很多人知道被镇反的时候才醒悟过来,可是已经迟了。
  真正看清这场战争性质的只有老蒋,最著名就是他的那段话亡于日本,可做奴隶,亡于某某,做**而不可得。可是谁相信他。

作者:yxds 回复日期:2010-04-21 17:22:49 
    长春被围最先丢的就是机场。而且国军到了最后除了空优各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解放军了。长春被围是国军十万被共军10万包围,被围的国军新一军是王牌军,60军也是主力军。而共军则是独立师编成的部队,10月7日至8日,郑洞国集中新一军新三十八师+60军一个团共五个团的兵力组织了一次试探性的突围攻击,攻击长春以西的大房身机场方向的独立第6师阵地,结果损兵折将。

作者:gzx1202 回复日期:2010-04-21 17:27:11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
  傅作义不是蒋的嫡系,是靠自己手里几杆枪混出的名堂。
  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拼光了,不论国共的成败自己就先完了。
  能在那个乱世混到那个地位的都是人精,你看不懂说明你不够聪明。
  

作者:aicathy 回复日期:2010-04-21 17:30:40 
    我觉得没买有必要讨论策略什么的。国军在抗日战争中,把精力都耗尽了。已经没有心思再打内战了。
  
  

作者:Stealth_Bomber 回复日期:2010-04-21 17:31:18 
    3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7:32:26 
    ===================================================
    傅作义不是蒋的嫡系,是靠自己手里几杆枪混出的名堂。
    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拼光了,不论国共的成败自己就先完了。
    能在那个乱世混到那个地位的都是人精,你看不懂说明你不够聪明。
  
  
  这些话我坚决不同意,历史事实很清楚嘛。且不说什么自己家底拼光自己完了的自私自利话。
  
  现在是拼赢的好机会
  如果等东北全完了,他去那儿保全自己的家底啊。
  傅作义如果想保自己的家底,更应该这个时候拼啊。

作者:潘太史3 回复日期:2010-04-21 17:41:26 
    国军其实唯一的出路是由关内增兵驰援锦州,廖兵团的确应该制造假象,尽量接应长春守军突围,然后共同首位沈阳。

作者:Lytery 回复日期:2010-04-21 18:50:42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
  所谓“饮鸩止渴”就是这个意思,虽然都是完蛋,但等死终归要比找死活得长一些;就像淮海战役白崇禧扣住宋希濂和张金兵团不放一样,他难道不明白淮海一败大家都完蛋么,这就是私心,没办法

作者:Lytery 回复日期:2010-04-21 18:57:35 
    作者:choilon 回复日期:2010-04-21 17:07:20 
    为什么国军撤退大都变成溃退呢,9兵团,13兵团,淞沪会战也是这样。按道理国军下级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对部队的掌握应该更好。难道真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
  撤退是最能体现一只军队的组织能力了,就如最困难的时候最能表现人性的时候;
  往前打的时候,士兵军官只能往前冲,因为后退也是死,有军法在那,只有往前冲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而后退的时候,跑得越快活下去的希望越大,这是人的本能;加上国军没有共军那么严格的军法与政工制度,自然而然就崩溃了,军官跑得比士兵都快,这军队岂有不崩溃之理?所谓兵败如山倒

作者:hongjhon 回复日期:2010-04-21 19:29:13 
    已阅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2010-04-21 20:24:55 
     国民党东进兵团为啥从锦西和塔山打,而不是从锦州北面登陆,可能有港口地形的因素存在,也只能往那里出击了。
   傅作义为啥不救? 其实东进兵团就是从华北调的。华北给东北增援了多少部队啊,还要对付30万共军,另外塞外的贺龙部,山西的徐向前部,山东的粟裕部,都可能向华北袭击,傅作义主要也是想着固守。而且部队从北京开到塔山,路途遥远,需要准备很多物资才能动,等抵达的时候都可能晚了。 大决战里面也是,锦州丢了,傅作义部队才开拔去偷袭西柏坡,说明国民党动员效率真差,打个西柏坡还要准备一个月。对傅作义来说,老蒋任人唯亲,傅才懒得替老蒋卖命呢,留着大批主力部队,以后还有和老毛讨价还价的本钱。
   长春那个是新7军,里面的一个主力师是新一军最精锐的师。所以新一军那个时候也是个空壳子了。

作者:huajun1984 回复日期:2010-04-21 20:34:10 
    大抵还是国军内部组织的涣散,攻不克,守必溃。
  
  中央军要分王牌与非王牌
  
  更别说嫡系与杂牌了
  
  所以在好的部署,再好的作战计划也没有用,非战之罪也,人也。
  
  

作者:squty 回复日期:2010-04-21 20:47:58 
    蒋抽调了傅作义集团5个精锐师北上,但被阻于北宁线....
  
  其实卫立煌早点和 傅作义一合,就能制住林彪,不至于让林一个一个吃掉...

作者:kingdarius 回复日期:2010-04-21 20:51:00 
    1、根本就不可能,你怎么不让张少帅阎老西37年就干掉TG?
  2、你这一逃,东北瞬间就会崩溃,拖延时间的作用都起不到
  3、先就得内讧,争给养,争地盘,国军的军阀作风从来就没扫干净过
  4、拿什么来决战?连打黑枪都不行,决战那不是送死么
  5、不如化整为零就地打游击还现实些

作者:kingdarius 回复日期:2010-04-21 20:53:08 
    所以为什么太祖是领袖而林彪只是一员战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已

作者:背嵬 回复日期:2010-04-21 22:35:11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7:32:26 
    ===================================================
      傅作义不是蒋的嫡系,是靠自己手里几杆枪混出的名堂。
      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拼光了,不论国共的成败自己就先完了。
      能在那个乱世混到那个地位的都是人精,你看不懂说明你不够聪明。
    
    
    这些话我坚决不同意,历史事实很清楚嘛。且不说什么自己家底拼光自己完了的自私自利话。
    
    现在是拼赢的好机会
    如果等东北全完了,他去那儿保全自己的家底啊。
    傅作义如果想保自己的家底,更应该这个时候拼啊。
  ---------------------------------------------------------
  手上还有军队,投降就可以谈条件,没军队,谁也不把你当回事。又不是蒋家军,自成体系的,跟谁不是跟,但是带军队投靠和没军队投靠是两个概念。

作者:95层口罩 回复日期:2010-04-21 22:40:47 
    最佳方案紧跟卫总,死守沈阳

作者:潘太史3 回复日期:2010-04-21 22:51:13 
    傅在战术上颇有造诣,但缺乏战略头脑。当时惟一的可行之策就是将华北全部交给他,蒋系则集中全部兵力由关内驰援锦州,廖兵团在接应长春守军突围后迅速撤至沈阳。但问题是华北野战军的两杨兵团必将全力阻击,不论蒋军如何谋划,都绝对不是林总的对手。本人若在林总麾下,一定会建议林总在长春网开三面,有意放长春守军逃往沈阳,并且尽量能够携带家属。如此以来,沈阳城内的粮食储备原来预计可以支撑半年,但如此以来恐怕只够四个月的。我军只需控制海口即可。主力可以全部集中于锦州方向。

作者:qweqwr 回复日期:2010-04-21 23:14:21 
    计划1 如国军有TG的60%的战力,这是个最好的计划,可惜常凯申同志过于高估手下部队的士气和实力了,其时国军的战力可能还不到TG的40%,因此该计划造成了最杯具的结果
  
  计划2 以廖耀湘一个兵团司令的身份,是不可能在锦州战局未定的情况下敢去做的,否则等待他的下场就是杀头,同样,当时的GMD高层任谁也不敢担此临阵脱逃,丢失东北的重责的
  
  计划3 以国军当时的战力,到可能是个最佳的选择,国军在当时要和GD野战那是死得相当难看。重兵团要能依托大城市,大堡垒或许还能有点希望。但假如没有国际时局的改变也只能拖拖时间了
  计划4 死路一条
  计划5 即便出其不意能解长春之围,也绝不可能全师退回沈阳的,回师的路上必定是伤亡惨重。若此,解长春之围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大海航行靠炮手 回复日期:2010-04-21 23:19:46 
    作者:上帝还没有来 回复日期:2010-04-21 16:27:32 
      另外,为何从葫芦岛登陆呢,从关内直接派兵到锦州不行吗?
        
        
        -------------------------
        宜生兄建议偷袭西柏坡。这在“辽沈战役”电影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历史也是那样的。
        
        要宜生北上硬碰101,你当他傻啊?
      
      傅作义真傻啊,难道不知道东北丢了,华北也无法守,只是多活3个月而已,干吗不去集合东北,华北国军拼呢。
      不明白。
    ===================================================
  
  
    傅作义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拼光了,自己拿什么跟新主子谈讨价还价

作者:广深红豆 回复日期:2010-04-22 00:02:49 
    
  根本上说,到了1948年8、9月份的时候,东北黑土地上已经没有了悬念,结局已经注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什么解围长春,什么固守沈阳,什么东进西攻,什么营口撤退,已无根本上占据东北的能力与意义了。林总站在四野的角度,当然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太祖关门打狗的战法,不合林总本意,打了,实属无奈。
  
  事后来看,唯一的出路,是在尚未辽沈决战之前,东北,连同华北、华中所有主力退守江南,划江而治,或许,不会退守孤岛。
  
  当然,那个时候退守江南,所有人都会说,光头是一大SB。
  
  最终,调兵遣将之后,还是丢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还是SB一个。
  

作者:faguhy 回复日期:2010-04-22 00:13:56 
    放弃东北,,守住华北,拖上几个月,等美国人来解放我们

作者:faguhy 回复日期:2010-04-22 00:38:25 
    作者:baozi321 回复日期:2010-04-20 19:12:41 
    
      问题太多了,从一开始说,感觉是宣传问题,蒋介石没抗日?正面战场抗日打得绝对够惨烈,但人家就说你是假抗日真妥协,失去人心,
    ---------------------
    怎么能都归到宣传问题,当时全国占统治地位的还是老蒋的中央社。。
    
    
    抗日是抗了,但是军队战斗力低下纪律涣散贪污腐败。。这些东西大家可是看在眼里。这些问题不解决了,中央社的宣传大家都会反过来看。
    
    
    有个笑话就是讲,共军没有渗透到的城市,有人看到GMD的报纸整天骂ZG,心想,GMD这么坏,他骂的人应该是好人。。。就这样人心就归TG了
  ----------------------------------------------------
  说民心什么的都是扯淡,当时的共党也没有真的什么民心,当时的主流思想还是GMD是正统,TG是反政府武装,解放之后才倒过来,TG威武,GMD腐败反动

作者:醉心食色 回复日期:2010-04-22 02:05:08 
    傅作义肯定没有全力援助东北战局的心思,王牌三十五军始终寸步未离北平。要说三十五军的战斗力绝对不比廖耀湘那两个嫡系王牌军差。

作者:窃猪楼主 回复日期:2010-04-22 03:16:10 
    http://bbs.tiexue.net/post_2106530_1.html
  
  http://szbbs.sznews.com/redirect.php?tid=341826&goto=lastpost
  
  可以说侯镜如人生最大的手笔就是塔山战役,他是当之无愧的辽沈战役大功臣。目前所有当事各方关于辽沈战役的描述都肯定:攻克锦州是战役成功的节点,而塔山阻击战则是保证顺利攻打锦州的关键。侯镜如是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临危受命,率兵攻击塔山。本来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已经在葫芦岛设立了指挥所,派他的副司令陈铁负责,正是蒋介石力主侯镜如担任东进兵团总指挥的。侯镜如既不能让蒋介石发现他有背叛之心,还要暗中促使攻击失败,操作难度之大非常人所能为。
  
  塔山其实不是山,没有险要地形,是一个易攻难守的据点。从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国共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搏斗。重点进攻塔山,蒋介石是抓住了解放军浩大攻势中的唯一致命弱点,但在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这五天里,国军士兵却始终不能跨越解放军塔山阵地前的铁丝网。蒋介石输掉了塔山也就输掉了东北,进而也就失去了他在大陆的统治。其实在东北战场,他是有相当的机会获胜的。战后,有国民党人士说:“党国之败,始于塔山。”
  
   一个看起来非常轻而易举的方案,但在国民党军进攻塔山的实际战斗中,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长久以来,塔山之战成为军事史家热中的话题。国民党军集中五个师的兵力,携优势炮火,占尽地利,激战五天,为什么就攻不破解放军两个师据守的临时野战工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
  
  塔山开战前,林彪被“吓破了胆”, 林彪在10月2日曾致电毛泽东:“……(塔山)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 林彪要求调兵回头打长春,毛泽东严厉的批评了林彪。应该说,林彪的观点符合正常作战分析,他对于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能力具体了解超过毛泽东,他对塔山阵地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毛泽东肯定知道中共在东北还有秘密棋子,安子文就在他身边工作,所以毛泽东并不担心塔山的防御。

作者:窃猪楼主 回复日期:2010-04-22 03:17:48 
    作者:subwolf 回复日期:2010-04-21 11:33:58 
    怎么鼹鼠论又出来了。。。如果每个打得烂的国军将领都算鼹鼠,那国府只怕没几个不是鼹鼠的
    别的不说,当年孟良崮,李天霞,黄伯韬拼死杀不过去,和侯打不过塔山何其相似,这两位是不是也算鼹鼠?
  
  ---=====掌握基本的史实材料是作出分析的基础。锦州失陷之快,关键在林部有了苏方提供的重炮和坦克,能轰塌锦州城墙并攻进去。塔山打不过去,只因侯是内鬼。看材料吧:

作者:窃猪楼主 回复日期:2010-04-22 03:18:58 
    侯镜如是如何暗中帮助解放军的呢?侯镜如在对塔山阵地攻击开始后,不仅不及时到位指挥(晚二天),到位后无所作为。
  
  第一, 调兵迟缓,巧妙拖延,贻误战机。10月2日宣布组建“东进兵团”,10月6日蒋介石带侯镜如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54军军部,部署锦、葫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所有被调集的军队距离葫芦岛的车船行程都在一昼夜以内。可是10月10日下午,独立第95师才从塘沽海运到达葫芦岛,11日赶到塔山。10月11日,总指挥官侯镜如才率自己的嫡系92军21师到达葫芦岛,他还借口傅作义不给换防军队,只带一个师来。而39军则等到战役快结束才从烟台到达葫芦岛。侯没有忘带坦克,只是晚了些,战车队从北京车运塘沽港,这些野战攻坚的重型坦克经海路到葫芦岛时,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攻克了。怎么延误的?可以说,每路军队迟延责任都与侯镜如无关,这正是微妙之处。个别延误错误发生,可以追究个别人责任;而多路延误发生,正说明总指挥难辞其咎。
  
  第二, 坚持失败的战术。解放军四纵在塔山堡阵地约1000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六0炮及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然要遭到重大伤亡。可偏偏侯镜如反复组织敢死队搞集团冲锋方式。塔山之战,国民党军从始自终采取单一的战术。每次进攻以密集炮火开始,然后步兵按一梯队、二梯队、后续部队的顺序一拨拨冲锋。而且每次进攻都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中午前后会再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每日攻击不成会在黄昏撤退。国军士兵在敌火面前伤亡惨重,尸横遍野,侯镜如却始终不肯改变战法,我们不能不考虑侯镜如的真实用意。
  
  第三, 後续部队配置不足。据统计,14日一天战斗中国民党军曾经9次突破塔山防线;54军、62军和独立95师,都先後突破过前沿阵地。後续部队跟不上,一个反击,不是被赶出来,就是被吃掉。表面上是侯镜如指挥不当,坚持不改就是故意所为。
  
  第四, 故意附和错误主张。10月10日下午,国民党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带独立第九十五师从塘沽海运到达葫芦岛,11日赶到塔山。独立第九十五师号称赵子龙师,战斗力极强,在华北战场上被称为是能攻能守的部队。如果此援军立即投入战斗,不给塔山守军以喘息之机,战斗的结果是不难想象的。罗奇却坚持让部队休息一天,同时熟悉地形和敌情,然后一鼓作气攻破守军防线,以使独立95师抢得头功,侯镜如附和罗奇的主张。。结果给林彪守军休整提供极其珍贵的一天时间,阵地前原本已支零破碎的鹿砦、铁丝网、地堡等障碍物也得到了修复。
  
  第五, 散布悲观情绪,动摇军心。侯镜如明确告诉他的参谋长:“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维持几天。”他指示参谋长拟定的方案,就是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也能应付蒋介石。

作者:窃猪楼主 回复日期:2010-04-22 03:25:11 
    侯镜如: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10万人向我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南省罗山宣化店大举围攻。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挑起全国内战。7月,蒋介石下令侯镜如部向冀东解放区进攻。侯镜如对此采取延宕、抵制态度,因故意推迟两天才率部到达指定地点,险些被蒋撤职查办。1947年,中共中央派李介人带着安子文的信来联络侯镜如,传达了周恩来、贺龙对侯镜如的指示,请他在适当时机率部起义。1948年,侯镜如升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增援锦州,紧密配合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结束后,侯镜如任天津塘沽防守司令,他暗中将平津的国民党军布防图交给我野战军司令部,并提出自己对攻打平津的建议,对我军解放天津、生俘敌总指挥陈长捷,起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春,侯镜如在上海按照党的指示,密令所部廖运升师、三一八师起义,配合人民解放军攻克上海。是年8月,侯镜如来到香港探母,遂留居香港。在港期间,他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多次会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时期的同窗好友、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先生,帮助刘敬宜成功地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周恩来、安子文、李克农分别给侯镜如致电,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1952年,侯镜如将军从香港回归大陆,致力于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他先后当选为全国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民主党派工作中,举凡重大问题,他都及时向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请示,和中央保持一致,赢得了民主党派人士的信任和尊重,相继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并长期兼任黄埔同学会会长、河大校友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83年5月,侯镜如偕夫人赴美国探亲访友,遍访在美国的黄埔军校校友和河南大学校友,向他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畅谈祖国统一大业。次年2月,他和三位旅美的早期黄埔军校校友、知名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希濂等,联名在美国华盛顿发表《黄埔军校老同学及其家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宣言》。这篇《宣言》一经发表,便立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6年7月9日,在“纪念北伐战争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侯镜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回顾这段虽然短暂但十分辉煌的历史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条结论:第一,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取得北伐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黄埔军校师生以崇高的理想和奋不顾身的行动,在北伐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建设祖国的今天,这两条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1987年7月,在黄埔同学举行的“七七事变五十周年座谈会”上,他再次发表讲话,告诫人们,要永远记取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最宝贵的历史经验,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统一和繁荣的历史重任;所有炎黄子孙要认清世界形势、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侯镜如先生还始终关注故乡河南的经济建设,关注母校河南大学。1992年9月,在庆祝河大建校80周年时,他特地为母校写下了“培育良才中州盛,善任贤士华夏兴”的题词。
  

作者:岳画杀的老公 回复日期:2010-04-22 05:30:46 
    为啥不总结总结李承晚,吴廷艳败得比老蒋还快,还惨?
    
    那个时代全世界的白军都不是红军的对手,老蒋也不是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怎么能脱离国际的大环境谈问题
    
    至于民心,从来就是个biao子,满清蒙元得天下就说明“民心”这东西只是御用文人为胜利者歌功颂德的幌子,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不占主要作用
    
    国军的失败,主要还是军事上的失败。经济和政治上的问题肯定有,但是次要的。文人谈战史最大的毛病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想方设法归结到“民心向背”上,实在说不通。别的不说,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就一直在执行的政策,为啥反而被不得民心的国军赶到雪山草地去了?八路时期三三制,三五七减租,不再分田地杀地主赶富农了,为啥根据地反而越来越大?建国后农民分到的土地没几年又被收回去了,至今还在受城乡二元化户籍和工农剪刀差的剥削,为啥老蒋就没反攻大陆?实力使然,谁有了实力就有了喉舌
  
  其实老蒋真正最大的失败是在美国大选时押错了宝。没有美国全力支持,那个年代的白军基本都是要被红军灭掉的,全世界都如此。老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输给了国际大环境,也输给了时代。如果老蒋早点认识到这点,不谋求武力统一,把主力用于固守相对富庶的江南,能和平对峙30年,那么输的就是红军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