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丸效果怎么样:焚书(二)——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4:38
历史上的焚书事件(1)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2) 项羽纵火攻秦宫
(3) 汉王莽焚典籍
(4) 董卓发乱燔荡洛阳
(5) 刘石乱华洛阳再燔
(6) 梁元帝悉焚天府书
(7) 安史叛乱掠长安
(8) 靖康之乱,金人劫典籍
(9) 清帝大兴文字狱
(10)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1)洪秀全焚书
1851年(清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以“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虏,同享太平之乐”的目的而揭橥起义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对清王朝的统治工具——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文化领域举起了“焚书”的反儒大旗。
  在起义前,洪秀全曾编制过孔丘在上帝(即他父亲)面前受罚的故事,之后,他自己清楚的知道这种编撰的虚空的自我满足和欺骗已经不够解愤,只有付诸行动的发泄才能让激情与冲动更加高涨,才更能让近乎变态的精神变得越发极端和疯狂。于是,洪秀全明确下召宣布四书五经为“妖书邪说”,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物妖文书一概毁化,如有私留者,搜出斩首不留”。于是,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则“非付之一炬,既用以熏蚊烧茶,甚至遗矢用字纸擦之”。
  在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发现基督教教义无法适应自己统治的需要,此时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十年寒窗留下的封建烙印及自己本身的局限性使他又想极力维护自己的地位,于是封建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在上帝的幌子下在太平天国的实际统治中起了实质性的作用。
  无怪乎梁启超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在后世有比焚书更厉害的是清朝的文字狱,乾隆皇帝更是在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鲁迅先生说:“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诸侯史记、儒家经典化为灰烬。(二)项羽纵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秦宫殿藏书籍消失火海。(三)王莽篡权,汉代广征收集典籍又被焚烧。(四)董卓发乱燔荡洛阳,朝廷藏书惨遭劫洗。(五)刘、右攻占洛阳,魏晋宫庙典藏焚烧殆尽。(六)梁元帝悉焚天府书,十多万卷书籍被烧毁。(七)安史之乱掠长安,数千卷书籍被焚毁。(八)清帝大兴文字狱,许多典籍又化为灰烬。(九)八国联军践踏“圆明园”,(十)外国人洗劫敦煌。
(十一)洪秀全焚书,儒家经典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