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贝尔全集视频:沈园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1:44

 

 

 

    第一次去沈园,沈园尚未修复。在绍兴城里连问几个人都不知道沈园,更不知道沈园在哪里。绍兴人怎么不知道沈园?很是惊诧。

 

    凭借一张书上沈园位置示意的插页,终于找到了沈园。记忆中走过一段窄窄的小巷,典型的江南古巷,裸露的青砖断腰残角,墙角长着青苔,巷中散发着霉味。推开一扇虚掩的黑漆门,跨进沈园,守园的老人居然没有让我们买门票,也许在老人眼里买不买门票一回事,落得有人说话也。

 

    记忆中的沈园尽是荒芜、破落,一湾死水,一丛乱竹,一段残墙,面积很小,一眼望到底。园中唯一的建筑是形似茅庐的亭屋,算是陈列室,里面有一张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绘制的沈园修复规划图。余下的便是杂草与落叶。坐在园中石块上,与守园的老人聊天,内容已经记不清了,隐约是讨论那堵题词墙的真实性。啊,墙的真实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钗头凤》的故事风流了千古,这里是故事的地点,或者叫故事的遗址,这就够了,所以宁愿相信那堵墙是真的。

 

    就是在这里,陆游意外邂逅了他的前妻,10年前因难违母命而休去的唐婉,怅然之余,于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沧然而别的陆游北上从军。唐婉读此词后,和了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和词后不久,唐婉郁闷愁怨而死。

 

    30年后,陆游回到绍兴再来沈园,从前墙上题的词杳无踪迹,虽景色依然,但物是人非,已经68岁的陆游写下了: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又过了七年,75岁的陆游第三次游沈园,俳徊在与唐婉邂逅的小桥,无限相思,悲痛难禁: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又诗: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年迈的陆游行动不便,难以去沈园凭吊故人,但是思念日重,刻刻难忘与唐婉的情意,81岁时又写下了《十二月二日梦游沈氏园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南城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同尘。

 

    题目中“梦游”二字用的教人心酸,陆游唐婉,人间天上,空空中游离,冥冥中神遇,悲怆绝伦!85岁时,陆游听说沈园有了些修整,景物大致恢复旧观,支撑着体虚欣然前往,用发抖的手写下了: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成为陆游最后一次游沈园,写下的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此后不久,陆游溘然长逝。故事流传了800年,它的凄美,它的震撼,不因岁月而减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第一次寻访沈园,正值新婚不久,也算是到沈园接受爱的教育。其实,那时节是很难读懂《钗头凤》的,对陆游与唐婉凄凉悲切之爱情绝唱,理解也是肤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第二次去沈园,人类已经豪迈地跨入21世纪。绍兴城把沈园炒作成为“中华爱情第一名园”,那段窄窄的小巷变成宽阔的马路,沈园、百草园、三味书屋连在一条街上,拜了陆游与唐婉,再去看鲁迅与阿Q,那是很方便的。是呀,开发旅游不就是图个就近,图个停车方便、洗手方便嘛。再进沈园,除了郭沫若题的园名尚有文化意境,一切都变了。亭台楼阁,水榭曲径,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导游的喇叭声此落彼起,平地里冒出许多的遗迹、故事。沈园的灵魂是那堵传说中陆游题词的粉墙,也被粗劣的添加搞的惨不忍睹。这就是沈园吗?

 

    这就是沈园吗,我慢慢地行,慢慢地读,慢慢地寻觅。不是,这不是记忆中的沈园,也不是《钗头凤》意境中的沈园。

 

    《钗头凤》的故事在今天看来,情节并不复杂,但它为什么成了千古绝唱呢?悲剧总是动人的,陆游的母亲拆散陆游与唐婉的幸福,是悲剧,唐婉的死更是悲剧。唐婉的死加重了陆游的负疚与追悔感,这种负疚与追悔伴随陆游余生,化作刻骨的缠绵与终身的情愫。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名人效应也为故事增添浪漫的悲情。但是,我以为《钗头凤》能够从历史流传到今天,是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个普遍现象,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人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或者第一次的婚姻选择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认命”是通常的策略,道德犹在,锦书难托。也有是在婚姻后,于婚姻外摩擦了真正的爱情火花,尽管有人会将婚姻推倒重来,但多数人会选择还君明珠,咽泪装欢。最符合《钗头凤》情调的要数那些昏天黑地爱了,又不能如愿携手婚姻的。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此怨此幽,可以在《钗头凤》里找到共鸣,可以在沈园得到释放。

 

    经历婚姻,经历爱情,经历人世间的林林总总,当我们能够读懂《钗头凤》的时候,沈园不在了。

 

 陆游手迹:

 

郭沫若题写的园名: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