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卧室摆放的花卉:沈复和钓鱼岛的“浮生”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5:33

                                                  沈复和钓鱼岛的“浮生”记忆

(2011-01-08 23:03:47) 标签:

沈复

钓鱼岛

浮生记忆

杂谈

分类: 文化地理

记者  李楠

 

2010年12月20日,被多位海内外学者认定为“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之一的《浮生六记》卷五佚文——《海国记》钱梅溪手抄本原件,在北京拍出了1325万元的高价。

《浮生六记》是苏州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与《红楼梦》的命运相似,《浮生六记》在流传中也曾佚失最后两卷。此次拍卖的卷五是新近才被发现的手抄本原件。

 

《浮生六记》与苏州的故事

 

走进人民路旁的大石头巷,提及“小红楼”《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故居,几乎每一位路人都会帮你指点,追寻而来便到了大石头巷36号。而住在这户老宅院里的吴觉荪老人俨然成了《浮生六记》的追随者和讲解员。

今年76岁的吴觉荪说:“这处宅子是于1940年我的祖父吴南浦从沈延令手中买下来的,相传这里就是沈复晚年著写《浮生六记》时的居所。《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这部让我们苏州人骄傲的文学巨著遗失的后两卷,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如今,听说沈复《浮生六记》卷五钱泳抄件被找到了,让我非常激动。”

 

“鬼市烂书”竟是名著佚文

 

提及《浮生六记》卷五,还要从被古玩界戏称为“鬼市”的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说起。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来“鬼市淘宝”的人群影影绰绰,人们都打着小手电筒寻觅着,旧书商和古书研究爱好者彭令便是其中之一。当电筒的光束掠过一本破烂的抄本时,清代钱梅溪的手迹原件《记事珠》引起了他的注意。最后,彭令以高于心理承受价几十倍的价钱买下这本“烂书”。

 

回家后,如获至宝的彭令开始对其进行了“锱铢必较”式的研究,他发现,钱泳抄本《记事珠》中的条目《海国记》,应当就是《浮生六记》遗失的卷五《中山记历》。彭令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请教了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萧相恺先生,萧所长完全赞同他的观点,而远在台湾的《浮生六记》研究学者、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蔡根祥教授更是积极支持彭令的研究。

 

惊现“钓鱼岛”,拍出千万身价

 

彭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钱泳抄本《记事珠》中的条目《海国记》记载,公元1808年,沈复随同齐鲲、费锡章出使硫球。《海国记》中记叙着《浮生六记》沈复出使途中的见闻。当船行中硫边境时,沈复以55个字简洁生动地记载下钓鱼岛领域祭海的场景:“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2008年6月,香港《文汇报》连载了彭令的文章《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震惊海内外学者。国家文化部门曾两次组织专家,对该佚文进行鉴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收藏家协会有关专家也认定此为真品,《记事珠》中的条目《海国记》,应当就是《浮生六记》遗失的卷五《中山记历》。

 

更重要的是,这段文献记载了1808年沈复经钓鱼岛赴琉球途中的所见所闻,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描写清晰地勾勒出文稿成形时期中国国界的钓鱼岛段,比日本宣称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76年。

 

对此,众多国内外专家认为,这个原件是古代名人于1840年以前亲笔书写有“钓鱼台”或“钓鱼岛”三个字,唯一流传至今的墨迹。“此古代名人真迹孤本,对钓鱼岛属中国提供了铁证,乃国宝级文物。”

 

 这一惊世发现,引得海内外高度关注。2008年末,一位来自苏州的古书收藏家因沈复是苏州人,愿以60万元收购此书,彭令没舍得转让。2009年12月,日本有人打电话给彭令,开价1000万元人民币,彭令拒绝了,“我是华夏子孙,日本人就是出一个亿也别想拿走,《记事珠》抄本必须留在中国。”

 

令他欣慰的是,2010年12月20日,这部记载着钓鱼岛的历史文献《(<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钱梅溪手抄本原件《记事珠》在北京开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32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加上10%的佣金后的最终总价达1457.5万元人民币。

 

彭令表示,这一拍卖结果他很满意。关于文献的拍卖所得,除一部分将捐给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外,还有一部分将用于征集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著作文献,剩余部分会用于古书收藏研究和改善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