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化工厂:三公消费:集体腐败的害民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1:16

三公消费:集体腐败的害民体制

来源:《百家讲坛》

超乎寻常的“三公”费用,吞噬了巨额的国家财政收入,挥霍了纳税人积累的财富,是导致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的直接原因之一,是一种体制内的集体腐败现象。

 

    据有关媒体披露,体制内的公费接待、公费用车、公费旅游(考察)支出,二零零五年为六千亿元,二零零七年为九千亿元。所以,最保守估计,近年的“三公”费用已超过一万亿元,这对于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数字,对中国的国计民生是一个什么概念;即相当于国防开支的两倍,教育开支的三倍多,如果能够减少一半,全国十三亿人口就能够实现免费医疗。这样巨大的“三公”费用开支,有法律依据吗?肯定没有!是实际需要吗?也肯定不是。

 

    公务配车,中央政府有明文规定,只有副省、部级领导干部能够配备专车,而且按行政级别规定了用车的档次,叫排气量。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有专车、科级领导部分拥有专车。专车的标志是有专职司机。负责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与日常用车。这种专车实际作用并不大,主要是一种身份的证明。因为很多部门拥有自己的公务车与生活用车,例如城市流行的城管监督、环境监督、卫生监督、煤炭监督、水务监督、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等各种各样的公务用车,这些车档次不低,价格不菲,还要聘用司机,购汽油,买保险,加上维修费用,一年的费用实在不少。对于我们这个庞大的行政体制来说,浪费与漏洞是巨大的。

 

    公款接待主要反映在吃上,中央政府也有明文规定,提倡四菜一汤,禁止大吃大喝。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各级政府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乎桌子上的这点花销,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气派,有钱要吃,没有钱也要吃。朱镕基在上海动过真格,想杀吃喝风,但只能管一时一地,管不了长久。最近曝光的河南濮阳市没有钱,欠账也要吃。对于一般县、乡一级更不在话下,他们接待任务重,领导陪客也赔不过来。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迎来送往,不光是吃的问题,还有送钱送物。吃来送往,花的都是财政的钱,或者是民脂民膏。有这样的环境支撑,名烟名酒的价格直线上升,谁都禁止不住。有的人不明白,国内的茅台酒涨到一千三百元一瓶,而同一品种国外只要三百多元。请领导要用这样的酒,送领导也要用这样的酒,茅台酒能不涨价吗?其实,高价烟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禁烟一点效果也没有。已经曝光的贪官哪一个家里没有抄出这样的烟酒,这些都是时下的小意思,说到底都是公款惹的祸。

 

    公费旅游说得好听是考察,多数是以工作考察为名行公款旅游之实。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安排出国、出境考察旅游。或者不需要什么理由,在国内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游玩,近日曝光的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一年内集体旅游三次,对方接待单位还每人发一千元红包,这样的旅游谁不想去呢,谁不想一年多搞几次呢,花的都是公款,还有红包收。其实花的是公款,收的也是公款,你来我往,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海门市审计局三年的接待费一千万元,这足以说明,海门不是个别问题。作为审计部门,竟执法违法。

 

    “三公”费用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既不合理又不合法,但它偏偏能够存在,最主要的是特权的存在。这种特权,体制内的人都拥有,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大家都有,都这么消费就成为体制内的常识,没有谁会大惊小怪。所以,只要不弄出个人的腐败,或者不弄出意外来,基本上没有事。

 

    从理论上讲,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实际上人民既没有管住权,也没有管住钱,当家做主既没有权也没钱,就是一句空话。而作为人民公仆的官员,既有权又有钱,这就是中国的实际。这个道理是否成立,“三公”费用的问题就已经证明,巨额的“三公”费用问题,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提案有发言,要求公开信息、降低“三公”费用。有专家、学着呼吁解决“三公”费用问题,民众在网上热议和反对“三公”费用。官方的态度是不回应、不公开、不表态。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说归说,而做归做,说的要说,做的要做。

 

    按政治文明来衡量,政府的行政支出是要经过立法机构,即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国的行政费用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5%,高得有点离谱,如果加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小金库的钱远远不止25%。而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在10%以下,我们天天说与国际接轨,往往是对政府有利的接轨,对政府不利的就不接,或暂时不接。这样的政治离文明还很远。

 

 

       原文链接http://www.baijiajiangtan.com.cn/KWG/2011/01/24/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