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中苏关系破裂始末:毛泽东要对赫鲁晓夫帮扶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58:03
2011年02月22日 11:35
来源:凤凰网历史
字号:T|T
0人参与打印转发
',1)">
核心提示:按照这样的判断,毛泽东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对赫鲁晓夫展开帮扶教育。这年6月,借着世界工会联合会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中共方面组织力量就《列宁主义万岁》三篇文章展开宣传,以期最大程度地扩大中共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同时对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展开进一步的批判,然而这一举措彻底激怒了赫鲁晓夫,把中苏双分推向了公开且激烈对抗的边缘。
凤凰卫视2011年2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鲁湘:2010年11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回忆说,1959年前后他还是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学生,那时候没人愿意学习,同学们大多都去炼钢了,常常宿舍里只留下他自己,而他又喜欢看书,但却苦于找不着书籍,那时他每天反复翻看的一本名叫《列宁主义万岁》的小册子,这几乎是他当年唯一的教材。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通红通红的,外封皮是通红的,里面烫的金字列宁主义万岁,那着《列宁主义万岁》背,那个时候确实把很多东西背得滚瓜烂熟。我刚才跟他在车上说的很遗憾,那个小册子我到今天没有留下来。
解说:当时还年很轻的闻一不知道,这本通红的小册子其实发轫于中苏之间一场酝酿已久的论战。1957年,中苏签订了《莫斯科宣言》,在此之后两国之间的分歧日渐扩大,以赫鲁晓夫为首先的苏共方面,明显地表示出了右转的倾向,不断强调战争可以避免,希望通过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来战胜资本主义,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方面则继续向左,强调战争的不可避免,期望通过暴力革命市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战胜资本主义。
高放(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我们和赫鲁晓夫对立的观点,我们是三斗两全,他是三和我们是三斗,他强调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我们强调什么?我们强调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武装斗争,我们是斗斗斗,他是和和和。
解说:1959年9月,赫鲁晓夫高调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别墅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此次会谈中,美苏就德国、裁军,美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此后苏联开始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
李丹慧(历史学者):和这个艾森豪威尔会谈嘛,然后形成所谓的就是戴维营精神,其实就是谈的,主要就是谈的缓和,就是甚至说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然后和平竞赛,我们和平竞赛看看谁的制度优越,不会有战争,不会发动战争,就等等吧。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形成了这么一个东西,那么赫鲁晓夫是非常得意的,这个戴维营经精神,他认为是他的一个很大的胜利。
解说:就在访美结束两天之后,赫鲁晓夫抵达北京参加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国庆,赫鲁晓夫在同毛主席会见时,讲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说美国人生活怎么富裕,艾森豪威尔怎样希望和平。他讲的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特别是讲到他到戴维营去的情景,讲到艾森豪威尔如何热情接待他,并带他去看自己的农场,讲的津津有味。当年亲身经历这一事件的原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在自己的回忆录《十年论战》中这样写到。
程瑞声(前驻印大使):他说是美国现在总算看出来艾森豪威尔还是有诚意啊,要缓和的,对不对啊,而且美国看起来是很富裕的,恐怕还是事实,所以你看差不多户户都有汽车,这恐怕也是事实了。
他就讲美国对他怎么好,送他什么种牛啊,什么几头种牛,还是送他什么东西,所以把美国讲的还是,他到不这样,说是访问美国很成功,但是表现上看还是很成功,所以毛主席好像最终也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不过讲了一句话,我们不要光看表现还要看实质。
解说:赫鲁晓夫的高调鼓吹及上台后的一系列亲西方活动,让毛泽东明显地感到风向的转变,依靠带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这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赫鲁晓夫,对国际局势做出的又一个错误判断。
李丹慧(历史学者):那么中国,毛泽东他就认为,你这不是美苏合作主宰世界吗,怎么可能说帝国主义在不可能就是没有战争,这个战争是必然就是不可避免的。
1234

相关新闻:
·美国人胡解林彪事件:他计划毒杀毛泽东 死于北京
·帮扶工作呈现立体化格局 去年成功推荐3546人就业
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问前苏联
麦克阿瑟公然宣布作战计划 毛泽东发电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