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伞舞视频:怎么看待对进化论的质疑?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28:28

怎么看待对进化论的质疑?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大家在中学课堂上都学过一点。但是在报刊、书本上我们还经常看到对进化论的质疑,甚至说进化论是一个过时的学说,早就被最新的科学发现推翻了,说得头头是道,让人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用中学课堂上学到的那一点进化论知识,根本对付不了,有些人就跟着怀疑、否定进化论,还把这当成时髦呢。

   有关进化论的争论有的是进化论内部的学术争论,争论的双方都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但是对生物是怎么进化来的,它的细节、机理等等,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存在这样的争论,说明进化论还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科,还在发展之中。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难免会有争论,没有争论就说明这门学科已经死了。有人想用进化论内部的争论来说明进化论靠不住,这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大家争的是生物怎么进化来的,不是争的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

   还有一类有关进化论的争论争的就是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这类争论不属于学术争论。科学界对生物是进化来的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生物进化被当成了一个科学事实。质疑这个科学事实的,基本上都是科学界以外的人,抱着别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如果他们信仰的宗教经书告诉他们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他们就只好坚决不接受进化论。但是他们为了迷惑人,又故意说自己是从科学上否定进化论的,列出很多“科学证据”指出进化论的种种不是。这些“科学证据”在生物学家看来当然是不值一驳,却也的确能迷惑不少外行,让他们以为进化论真成问题。

   反对进化论的人经常会说,虽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许多动、植物新品种,但是人类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物种,可见物种是不变的,不是进化出来的。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大家在中学课堂上都学过一点。但是在报刊、书本上我们还经常看到对进化论的质疑,甚至说进化论是一个过时的学说,早就被最新的科学发现推翻了,说得头头是道,让人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用中学课堂上学到的那一点进化论知识,根本对付不了,有些人就跟着怀疑、否定进化论,还把这当成时髦呢。有关进化论的争论有的是进化论内部的学术争论,争论的双方都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但是对生物是怎么进化来的,它的细节、机理等等,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存在这样的争论,说明进化论还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科,还在发展之中。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难免会有争论,没有争论就说明这门学科已经死了。有人想用进化论内部的争论来说明进化论靠不住,这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大家争的是生物怎么进化来的,不是争的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还有一类有关进化论的争论争的就是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这类争论不属于学术争论。科学界对生物是进化来的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生物进化被当成了一个科学事实。质疑这个科学事实的,基本上都是科学界以外的人,抱着别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如果他们信仰的宗教经书告诉他们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他们就只好坚决不接受进化论。但是他们为了迷惑人,又故意说自己是从科学上否定进化论的,列出很多“科学证据”指出进化论的种种不是。这些“科学证据”在生物学家看来当然是不值一驳,却也的确能迷惑不少外行,让他们以为进化论真成问题。反对进化论的人经常会说,虽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许多动、植物新品种,但是人类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物种,可见物种是不变的,不是进化出来的。品种和物种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物种之间通常是不能交配繁殖的,而一个物种内的不同品种之间是可以交配繁殖的。比如说,狗的品种大约有1千多种,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是还能相互交配繁殖,所以属于不同的品种,而不是不同的物种。那么我们是不是无法培育出新物种呢?不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俄国生物学家卡普钦科就成功地将萝卜和甘蓝杂交。萝卜和甘蓝不仅是不同的物种,还是不同的属(相近的物种组成一个属):萝卜属于萝卜属,甘蓝属于芸苔属。杂交的结果,它们的后代绝大部分是不育的,这是预料中的。但是有少数杂交后代可以自行繁殖,而且无法再和萝卜或甘蓝杂交了。这些后代就成了一个新物种。卡普钦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进化论,而是想制造出一个有经济价值的新物种:如果这个新物种长着甘蓝的叶子和萝卜的根,那就全株都可以食用,不会浪费了。可惜的是,这种新物种偏偏长着萝卜的叶子和甘蓝的根,一点经济价值也没有。像这样把不同属的物种进行杂交,因为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远,所以叫做远缘杂交。有的远缘杂交产生的新物种是有经济价值的。比如将小麦(小麦属)和黑麦(黑麦属)杂交后得到的新物种小黑麦,具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抗锈病的能力。这种杂交种已在许多地区广泛种植。如果是同一个属内的不同种进行杂交,那就更容易创造出新物种了。通过种间杂交的办法,育种学家已培育出大量的植物新物种。光是兰科,已登记的至少有几万个人工种。这些人工种能够自身繁殖,而且无法再跟其他种交配,因而是新物种,而不是品种。许多观赏花卉的“品种”,比如郁金香、鸢尾花的“品种”,事实上都是新物种。在自然界,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一类叫做婆罗门参的野花原产于欧洲,在二十世纪初,三种婆罗门参被引进到美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这三种野花开始在美国西部大量繁殖,混杂生长。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华盛顿州突然出现了两种新的婆罗门参,它们看上去是原来婆罗门参的杂交后代,但是能够繁殖后代,而且无法再与原来的婆罗门参杂交。也就是说,这是两个新的物种。动物也能找到产生新物种的例子。大西洋北部的法罗群岛原先并没有家鼠。在
   品种和物种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物种之间通常是不能交配繁殖的,而一个物种内的不同品种之间是可以交配繁殖的。比如说,狗的品种大约有1千多种,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是还能相互交配繁殖,所以属于不同的品种,而不是不同的物种。

   那么我们是不是无法培育出新物种呢?不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俄国生物学家卡普钦科就成功地将萝卜和甘蓝杂交。萝卜和甘蓝不仅是不同的物种,还是不同的属(相近的物种组成一个属):萝卜属于萝卜属,甘蓝属于芸苔属。杂交的结果,它们的后代绝大部分是不育的,这是预料中的。但是有少数杂交后代可以自行繁殖,而且无法再和萝卜或甘蓝杂交了。这些后代就成了一个新物种。卡普钦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进化论,而是想制造出一个有经济价值的新物种:如果这个新物种长着甘蓝的叶子和萝卜的根,那就全株都可以食用,不会浪费了。可惜的是,这种新物种偏偏长着萝卜的叶子和甘蓝的根,一点经济价值也没有。果周围突然变暗,可能意味着是敌人的身影)。有的简单的眼睛不会动,只能盯着一个方向看,这也很有用处,比如海底动物可以靠它判断哪里是海面。总之,复杂程度不同的眼睛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过的是复杂的生活方式,才需要复杂的眼睛。由于眼睛难以形成化石,我们无法从化石直接了解到眼睛是如何进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现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复杂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出来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历来是反对进化论的一个理由。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反进化论者在介绍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时,试图给人这种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同时突然出现的,以后只有灭绝而没有进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已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已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乃至动物,寒武纪的动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从这些前寒武纪生物进化而来的。其次,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持续了几百万年。再次,“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在寒武纪地层出现并不等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种”在那时候都已出现。事实上,寒武纪的动物一般地只是那个门的原始物种,以后几乎全都灭绝了,后来的物种是进化来的。比如,寒武纪只存在少数几种原始的脊索动物,而丰富多彩的脊椎动物各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都是在寒武纪之后从原始脊索动物逐渐进化来的。现代脊椎动物各物种更都有了几亿年的进化史。反对进化论的理由、谣言还有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对生物学家多一点信任,对进化论多一点信心,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就不容易被其迷惑。2009.4.19(《中学生天地》A版2009年第7~8期)评论请去: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5688

   像这样把不同属的物种进行杂交,因为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远,所以叫做远缘杂交。有的远缘杂交产生的新物种是有经济价值的。比如将小麦(小麦属)和黑麦(黑麦属)杂交后得到的新物种小黑麦,具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抗锈病的能力。这种杂交种已在许多地区广泛种植。

   如果是同一个属内的不同种进行杂交,那就更容易创造出新物种了。通过种间杂交的办法,育种学家已培育出大量的植物新物种。光是兰科,已登记的至少有几万个人工种。这些人工种能够自身繁殖,而且无法再跟其他种交配,因而是新物种,而不是品种。许多观赏花卉的“品种”,比如郁金香、鸢尾花的“品种”,事实上都是新物种。

   在自然界,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一类叫做婆罗门参的野花原产于欧洲,在二十世纪初,三种婆罗门参被引进到美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这三种野花开始在美国西部大量繁殖,混杂生长。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华盛顿州突然出现了两种新的婆罗门参,它们看上去是原来婆罗门参的杂交后代,但是能够繁殖后代,而且无法再与原来的婆罗门参杂交。也就是说,这是两个新的物种。

   动物也能找到产生新物种的例子。大西洋北部的法罗群岛原先并没有家鼠。在大约250年前,家鼠跟着人到了该岛。现在,该岛的家鼠与普通家鼠在形态结构上已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分类学家已把它另立为一个新物种。
大约250年前,家鼠跟着人到了该岛。现在,该岛的家鼠与普通家鼠在形态结构上已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分类学家已把它另立为一个新物种。质疑进化论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找不到所谓“过渡型化石”。根据进化论,现有的物种都是从过去的物种逐渐进化来的,那么在进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介于旧物种和新物种之间的过渡型物种,它们也能留下化石。而据反对进化论的人说,至今仍然没有科学家找到种与种之间,或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是很偶然的,因此过渡型不一定能形成化石,形成了也不一定能被人们发现。因此毫不奇怪,时至今天,仍然有许多过渡型化石没能找到,而且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任何过渡型化石;恰恰相反,我们已找到了许许多多过渡型化石。最著名的过渡型化石是我们在生物课本上学到过的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有一些鸟类的特征,最主要的是长有羽毛。但是,它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爬行类的,最明显的是长长的尾骨(达二十块)和前肢(翅膀)上有三个分开的指骨,上面长有爪子。可见,始祖鸟很明显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化石已被发现120多年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的辽西发现了很多种与始祖鸟类似的过渡型化石,这些化石已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一种恐龙进化来的。在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中,除了始祖鸟,著名的还有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总鳍鱼,鱼石螈,棘石螈)、两栖类到爬行类的过渡型(蜥螈)、十几种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型(似哺乳动物爬行类)、陆地哺乳类到原始鲸类的过渡型(巴基斯坦古鲸)。在种与种的过渡型中,最著名的有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一系列非常完美的过渡型,和从古猿到人的过渡型。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的过渡型化石。例如最近发现的比目鱼过渡型化石。长着两个眼睛的动物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各一个,比目鱼的眼睛却是挤在身体一侧。如果比目鱼是从两侧对称的鱼逐渐进化来的,那么一开始时,有一侧的眼睛只是向头顶移动了一点,变得不那么对称。现存比目鱼中最接近过渡型的是大口鳒(俗称左口),它的一只眼睛接近头顶,似乎刚刚从另一侧迁移过来,但是两个眼睛也都已在同一侧,并非人们心目中的过渡型。以前因为找不到过渡型化石来证明比目鱼的进化,反对进化论的人幸灾乐祸,经常举比目鱼为例来“驳斥”进化论。但是他们笑得太早了。比目鱼过渡型化石最近被找到了,而且是两种。它们的眼睛虽然是一边一个,但是有一侧的眼睛位置偏上,靠近头顶。把这些生活在始新世(距今约4千500万年前)的比目鱼祖先化石与大口鳒和其他现存比目鱼依次放在一起,可以清楚地显示比目鱼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迁移的。反对进化论的人还经常说,生物体的构造是如此复杂而有序,它们不可能是随机自然形成的,而只能是由一个智能设计者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他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人的眼睛。人的眼睛由许多部分组成,缺了视网膜不行,缺了晶状体也不行,而且各个部分的位置都必须很精确,不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眼睛就没什么用处,这么复杂巧妙的器官怎么可能是进化来的呢?是不是像反进化论者所说的,不完善的眼睛就无法起作用,就不能在进化中发挥功能呢?当然不是。轻度近视要好过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要好过失明,还能感受亮暗的失明要好过没有眼睛,并不是只有完善的眼睛才有助于生存。当我们说到眼睛时,马上想到的是人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长着像人眼一样复杂的眼睛,而是存在着从非常不完善和简单的到完善和复杂的许许多多的不同类型,都是其拥有者的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它们的生存不需要眼睛的话,就会完全退化掉,就像生活在黑暗的洞穴的盲鱼那样。最简单的眼睛功能只能感受光明和黑暗,听上去好像没什么用,但是许多动物(例如扇贝)就长着这样的眼睛,可以用它来区别白天和黑夜,甚至可用于躲避敌人(如
   质疑进化论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找不到所谓“过渡型化石”。根据进化论,现有的物种都是从过去的物种逐渐进化来的,那么在进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介于旧物种和新物种之间的过渡型物种,它们也能留下化石。而据反对进化论的人说,至今仍然没有科学家找到种与种之间,或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

   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是很偶然的,因此过渡型不一定能形成化石,形成了也不一定能被人们发现。因此毫不奇怪,时至今天,仍然有许多过渡型化石没能找到,而且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任何过渡型化石;恰恰相反,我们已找到了许许多多过渡型化石。最著名的过渡型化石是我们在生物课本上学到过的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有一些鸟类的特征,最主要的是长有羽毛。但是,它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爬行类的,最明显的是长长的尾骨(达二十块)和前肢(翅膀)上有三个分开的指骨,上面长有爪子。可见,始祖鸟很明显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化石已被发现120多年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的辽西发现了很多种与始祖鸟类似的过渡型化石,这些化石已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一种恐龙进化来的。

   在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中,除了始祖鸟,著名的还有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总鳍鱼,鱼石螈,棘石螈)、两栖类到爬行类的过渡型(蜥螈)、十几种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型(似哺乳动物爬行类)、陆地哺乳类到原始鲸类的过渡型(巴基斯坦古鲸)。在种与种的过渡型中,最著名的有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一系列非常完美的过渡型,和从古猿到人的过渡型。

   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的过渡型化石。例如最近发现的比目鱼过渡型化石。长着两个眼睛的动物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各一个,比目鱼的眼睛却是挤在身体一侧。如果比目鱼是从两侧对称的鱼逐渐进化来的,那么一开始时,有一侧的眼睛只是向头顶移动了一点,变得不那么对称。现存比目鱼中最接近过渡型的是大口鳒(俗称左口),它的一只眼睛接近头顶,似乎刚刚从另一侧迁移过来,但是两个眼睛也都已在同一侧,并非人们心目中的过渡型。以前因为找不到过渡型化石来证明比目鱼的进化,反对进化论的人幸灾乐祸,经常举比目鱼为例来“驳斥”进化论。但是他们笑得太早了。比目鱼过渡型化石最近被找到了,而且是两种。它们的眼睛虽然是一边一个,但是有一侧的眼睛位置偏上,靠近头顶。把这些生活在始新世(距今约4千500万年前)的比目鱼祖先化石与大口鳒和其他现存比目鱼依次放在一起,可以清楚地显示比目鱼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迁移的。

   反对进化论的人还经常说,生物体的构造是如此复杂而有序,它们不可能是随机自然形成的,而只能是由一个智能设计者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他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人的眼睛。人的眼睛由许多部分组成,缺了视网膜不行,缺了晶状体也不行,而且各个部分的位置都必须很精确,不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眼睛就没什么用处,这么复杂巧妙的器官怎么可能是进化来的呢?果周围突然变暗,可能意味着是敌人的身影)。有的简单的眼睛不会动,只能盯着一个方向看,这也很有用处,比如海底动物可以靠它判断哪里是海面。总之,复杂程度不同的眼睛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过的是复杂的生活方式,才需要复杂的眼睛。由于眼睛难以形成化石,我们无法从化石直接了解到眼睛是如何进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现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复杂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出来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历来是反对进化论的一个理由。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反进化论者在介绍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时,试图给人这种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同时突然出现的,以后只有灭绝而没有进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已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已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乃至动物,寒武纪的动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从这些前寒武纪生物进化而来的。其次,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持续了几百万年。再次,“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在寒武纪地层出现并不等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种”在那时候都已出现。事实上,寒武纪的动物一般地只是那个门的原始物种,以后几乎全都灭绝了,后来的物种是进化来的。比如,寒武纪只存在少数几种原始的脊索动物,而丰富多彩的脊椎动物各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都是在寒武纪之后从原始脊索动物逐渐进化来的。现代脊椎动物各物种更都有了几亿年的进化史。反对进化论的理由、谣言还有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对生物学家多一点信任,对进化论多一点信心,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就不容易被其迷惑。2009.4.19(《中学生天地》A版2009年第7~8期)评论请去: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5688

   是不是像反进化论者所说的,不完善的眼睛就无法起作用,就不能在进化中发挥功能呢?当然不是。轻度近视要好过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要好过失明,还能感受亮暗的失明要好过没有眼睛,并不是只有完善的眼睛才有助于生存。当我们说到眼睛时,马上想到的是人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长着像人眼一样复杂的眼睛,而是存在着从非常不完善和简单的到完善和复杂的许许多多的不同类型,都是其拥有者的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它们的生存不需要眼睛的话,就会完全退化掉,就像生活在黑暗的洞穴的盲鱼那样。最简单的眼睛功能只能感受光明和黑暗,听上去好像没什么用,但是许多动物(例如扇贝)就长着这样的眼睛,可以用它来区别白天和黑夜,甚至可用于躲避敌人(如果周围突然变暗,可能意味着是敌人的身影)。有的简单的眼睛不会动,只能盯着一个方向看,这也很有用处,比如海底动物可以靠它判断哪里是海面。总之,复杂程度不同的眼睛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过的是复杂的生活方式,才需要复杂的眼睛。
大约250年前,家鼠跟着人到了该岛。现在,该岛的家鼠与普通家鼠在形态结构上已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分类学家已把它另立为一个新物种。质疑进化论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找不到所谓“过渡型化石”。根据进化论,现有的物种都是从过去的物种逐渐进化来的,那么在进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介于旧物种和新物种之间的过渡型物种,它们也能留下化石。而据反对进化论的人说,至今仍然没有科学家找到种与种之间,或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生物体能够形成化石是很偶然的,因此过渡型不一定能形成化石,形成了也不一定能被人们发现。因此毫不奇怪,时至今天,仍然有许多过渡型化石没能找到,而且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任何过渡型化石;恰恰相反,我们已找到了许许多多过渡型化石。最著名的过渡型化石是我们在生物课本上学到过的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有一些鸟类的特征,最主要的是长有羽毛。但是,它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爬行类的,最明显的是长长的尾骨(达二十块)和前肢(翅膀)上有三个分开的指骨,上面长有爪子。可见,始祖鸟很明显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化石已被发现120多年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的辽西发现了很多种与始祖鸟类似的过渡型化石,这些化石已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一种恐龙进化来的。在类与类之间的过渡型化石中,除了始祖鸟,著名的还有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总鳍鱼,鱼石螈,棘石螈)、两栖类到爬行类的过渡型(蜥螈)、十几种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型(似哺乳动物爬行类)、陆地哺乳类到原始鲸类的过渡型(巴基斯坦古鲸)。在种与种的过渡型中,最著名的有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一系列非常完美的过渡型,和从古猿到人的过渡型。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的过渡型化石。例如最近发现的比目鱼过渡型化石。长着两个眼睛的动物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各一个,比目鱼的眼睛却是挤在身体一侧。如果比目鱼是从两侧对称的鱼逐渐进化来的,那么一开始时,有一侧的眼睛只是向头顶移动了一点,变得不那么对称。现存比目鱼中最接近过渡型的是大口鳒(俗称左口),它的一只眼睛接近头顶,似乎刚刚从另一侧迁移过来,但是两个眼睛也都已在同一侧,并非人们心目中的过渡型。以前因为找不到过渡型化石来证明比目鱼的进化,反对进化论的人幸灾乐祸,经常举比目鱼为例来“驳斥”进化论。但是他们笑得太早了。比目鱼过渡型化石最近被找到了,而且是两种。它们的眼睛虽然是一边一个,但是有一侧的眼睛位置偏上,靠近头顶。把这些生活在始新世(距今约4千500万年前)的比目鱼祖先化石与大口鳒和其他现存比目鱼依次放在一起,可以清楚地显示比目鱼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迁移的。反对进化论的人还经常说,生物体的构造是如此复杂而有序,它们不可能是随机自然形成的,而只能是由一个智能设计者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他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人的眼睛。人的眼睛由许多部分组成,缺了视网膜不行,缺了晶状体也不行,而且各个部分的位置都必须很精确,不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眼睛就没什么用处,这么复杂巧妙的器官怎么可能是进化来的呢?是不是像反进化论者所说的,不完善的眼睛就无法起作用,就不能在进化中发挥功能呢?当然不是。轻度近视要好过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要好过失明,还能感受亮暗的失明要好过没有眼睛,并不是只有完善的眼睛才有助于生存。当我们说到眼睛时,马上想到的是人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长着像人眼一样复杂的眼睛,而是存在着从非常不完善和简单的到完善和复杂的许许多多的不同类型,都是其拥有者的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它们的生存不需要眼睛的话,就会完全退化掉,就像生活在黑暗的洞穴的盲鱼那样。最简单的眼睛功能只能感受光明和黑暗,听上去好像没什么用,但是许多动物(例如扇贝)就长着这样的眼睛,可以用它来区别白天和黑夜,甚至可用于躲避敌人(如
   由于眼睛难以形成化石,我们无法从化石直接了解到眼睛是如何进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现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复杂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出来的。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历来是反对进化论的一个理由。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

   反进化论者在介绍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时,试图给人这种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同时突然出现的,以后只有灭绝而没有进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已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已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乃至动物,寒武纪的动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从这些前寒武纪生物进化而来的。其次,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持续了几百万年。再次,“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在寒武纪地层出现并不等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种”在那时候都已出现。事实上,寒武纪的动物一般地只是那个门的原始物种,以后几乎全都灭绝了,后来的物种是进化来的。比如,寒武纪只存在少数几种原始的脊索动物,而丰富多彩的脊椎动物各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都是在寒武纪之后从原始脊索动物逐渐进化来的。现代脊椎动物各物种更都有了几亿年的进化史。
果周围突然变暗,可能意味着是敌人的身影)。有的简单的眼睛不会动,只能盯着一个方向看,这也很有用处,比如海底动物可以靠它判断哪里是海面。总之,复杂程度不同的眼睛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过的是复杂的生活方式,才需要复杂的眼睛。由于眼睛难以形成化石,我们无法从化石直接了解到眼睛是如何进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现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复杂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出来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历来是反对进化论的一个理由。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的地层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反进化论者在介绍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时,试图给人这种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同时突然出现的,以后只有灭绝而没有进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已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已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乃至动物,寒武纪的动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从这些前寒武纪生物进化而来的。其次,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持续了几百万年。再次,“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在寒武纪地层出现并不等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种”在那时候都已出现。事实上,寒武纪的动物一般地只是那个门的原始物种,以后几乎全都灭绝了,后来的物种是进化来的。比如,寒武纪只存在少数几种原始的脊索动物,而丰富多彩的脊椎动物各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都是在寒武纪之后从原始脊索动物逐渐进化来的。现代脊椎动物各物种更都有了几亿年的进化史。反对进化论的理由、谣言还有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对生物学家多一点信任,对进化论多一点信心,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就不容易被其迷惑。2009.4.19(《中学生天地》A版2009年第7~8期)评论请去:http:xysblogs.orgfangzhouziarchives5688
   反对进化论的理由、谣言还有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对生物学家多一点信任,对进化论多一点信心,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就不容易被其迷惑。

2009.4.19   

(《中学生天地》A版2009年第7~8期)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础,大家在中学课堂上都学过一点。但是在报刊、书本上我们还经常看到对进化论的质疑,甚至说进化论是一个过时的学说,早就被最新的科学发现推翻了,说得头头是道,让人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用中学课堂上学到的那一点进化论知识,根本对付不了,有些人就跟着怀疑、否定进化论,还把这当成时髦呢。有关进化论的争论有的是进化论内部的学术争论,争论的双方都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但是对生物是怎么进化来的,它的细节、机理等等,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存在这样的争论,说明进化论还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科,还在发展之中。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难免会有争论,没有争论就说明这门学科已经死了。有人想用进化论内部的争论来说明进化论靠不住,这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大家争的是生物怎么进化来的,不是争的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还有一类有关进化论的争论争的就是生物是不是进化来的。这类争论不属于学术争论。科学界对生物是进化来的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生物进化被当成了一个科学事实。质疑这个科学事实的,基本上都是科学界以外的人,抱着别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如果他们信仰的宗教经书告诉他们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他们就只好坚决不接受进化论。但是他们为了迷惑人,又故意说自己是从科学上否定进化论的,列出很多“科学证据”指出进化论的种种不是。这些“科学证据”在生物学家看来当然是不值一驳,却也的确能迷惑不少外行,让他们以为进化论真成问题。反对进化论的人经常会说,虽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许多动、植物新品种,但是人类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物种,可见物种是不变的,不是进化出来的。品种和物种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物种之间通常是不能交配繁殖的,而一个物种内的不同品种之间是可以交配繁殖的。比如说,狗的品种大约有1千多种,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是还能相互交配繁殖,所以属于不同的品种,而不是不同的物种。那么我们是不是无法培育出新物种呢?不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俄国生物学家卡普钦科就成功地将萝卜和甘蓝杂交。萝卜和甘蓝不仅是不同的物种,还是不同的属(相近的物种组成一个属):萝卜属于萝卜属,甘蓝属于芸苔属。杂交的结果,它们的后代绝大部分是不育的,这是预料中的。但是有少数杂交后代可以自行繁殖,而且无法再和萝卜或甘蓝杂交了。这些后代就成了一个新物种。卡普钦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进化论,而是想制造出一个有经济价值的新物种:如果这个新物种长着甘蓝的叶子和萝卜的根,那就全株都可以食用,不会浪费了。可惜的是,这种新物种偏偏长着萝卜的叶子和甘蓝的根,一点经济价值也没有。像这样把不同属的物种进行杂交,因为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远,所以叫做远缘杂交。有的远缘杂交产生的新物种是有经济价值的。比如将小麦(小麦属)和黑麦(黑麦属)杂交后得到的新物种小黑麦,具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抗锈病的能力。这种杂交种已在许多地区广泛种植。如果是同一个属内的不同种进行杂交,那就更容易创造出新物种了。通过种间杂交的办法,育种学家已培育出大量的植物新物种。光是兰科,已登记的至少有几万个人工种。这些人工种能够自身繁殖,而且无法再跟其他种交配,因而是新物种,而不是品种。许多观赏花卉的“品种”,比如郁金香、鸢尾花的“品种”,事实上都是新物种。在自然界,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一类叫做婆罗门参的野花原产于欧洲,在二十世纪初,三种婆罗门参被引进到美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这三种野花开始在美国西部大量繁殖,混杂生长。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华盛顿州突然出现了两种新的婆罗门参,它们看上去是原来婆罗门参的杂交后代,但是能够繁殖后代,而且无法再与原来的婆罗门参杂交。也就是说,这是两个新的物种。动物也能找到产生新物种的例子。大西洋北部的法罗群岛原先并没有家鼠。在
怎么看待对进化论的质疑?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钟南山凭什么对中药治甲流“很服气”? - 方舟子的博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退烧药是怎么发现的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我支持方舟子对地动仪的质疑 我支持方舟子对地动仪的质疑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身在中美之间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熊胆能有什么用?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0年度阅读盘点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假如核尘来了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方舟子:别让中国成互联网孤岛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解析:男人看待婚姻的进化论 质疑13亿片瓷 - 余中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女人对处女是怎么看待的?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 - 教育思考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兔年方舟子炮轰王菲迷信的前因后果 - 爱和自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写给方舟子先生的一封公开信:学术讨论(原创) - 民间小人物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假如你害怕核辐射就戒烟 - 方舟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毛泽东如何看待婚外恋?幸福的家庭就破坏不了 - 解放军生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毛泽东如何看待婚外恋?幸福的家庭就破坏不了 - 龙往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国民众怎样看待官员拉链门? - 高娓娓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国民众怎样看待官员拉链门? - 高娓娓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应当怎样看待卖淫这件事 - 李银河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