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术之捉鬼高手下载:坚持依法行政 全面提高执行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4:48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深化法治理念,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依法行政,在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行政效能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法治理念为先导,推动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教育、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针对一些部门存在的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重点在深化法治理念、提高执行主体的法律素养上下功夫,为正确运用权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2005年,制订出台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诚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学习型政府”的目标,为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理清了思路。2006年,又将市法制局升格为正县机构,增加了领导职数、行政编制和内设机构,加强了对全市政府法制工作的领导。重新修订了《市政府工作规则》,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效能确定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了《政府法制工作要点》,有力推动了全市政府法制工作。
  (二)建立学法制度
  从2006年开始,市政府全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建立了学习新法和新政策制度,每次会议先由市法制局介绍1部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市发展研究中心介绍1至2项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建议。截至2007年5月底,共学习新法规、新政策91次107件,落实贯彻建议550余条(项)。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也都建立了学法制度。制度的建立,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目前,市领导逢会必讲法治、遇事先找法制、办事遵守法律,仅2006年5月至今,市级领导对法制工作的批示就达500余条。
  (三)实施全员培训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政府执行力的高低。我们除了按国家普法计划定期在行政机关进行法律培训外,还在全市推行了公务员应知应会知识学习和测试制度: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事局定期编印学习资料下发全市公务人员学习,内容涵盖法规、政策、市情、时政等5个方面,特别要求公务人员对共用法律知识了然于胸,专业法律知识“一口清”,并定期进行测试,将成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2007年初县区人大、政协换届干部调整,我们首次对拟提拔使用的正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了严格的法律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干部使用的优先条件,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全员学习的氛围已基本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增强执行力
  (一)坚持依法科学决策制度
  为确保在法治化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市政府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法律顾问和参谋作用,将市法制局列为政府常务会议固定列席单位,全程参与重要问题和重大决策的研究论证,并将市委、市政府联合行文,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制发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法制审查范围。2006年以来,法制局共审查政府公文320余件,提出书面法律意见1000余条,其中删除性意见261条,占25.64%;修改性意见768条,占74.52%。同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力争各项决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意愿,做到科学、合理。
  (二)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规则
  修订完善了各行政部门的“三定”方案,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定审批办转事项、定重要工作制度和定责任,扩展为“六定”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请办事项周报制度,对县(市、区)、部门和企业上报市政府的请办事项,特急件当天办结、急件3天办结、正常件5天办结,每周汇总运转情况,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公布,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按期结;建立了市政府一周工作预安排和一周工作督查制度,每周开始前,对一周的重点工作作出预安排,每周末,对本周安排事项督查进展,未办完的工作,结转下一周,直至完成为止。既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又加大了落实的力度,增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健全全方位的信息反馈制度
  在办好《政府工作快报》、《领导参阅》等传统信息简报,为市领导和市直部门提供全面、快捷政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互联网的作用,畅通了“连线政府论坛”、“市长电子信箱”、“连线网民”、“在线回复”等渠道,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连线网民”2007年2月中旬开通以来,注册者已达4045人,发帖总数达10165个。对于群众反应的问题,根据党政纪、涉法、求助、建议、作风等不同类别确定责任单位办理,并由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机制创新为载体,提高执行力
  (一)以小周报推动大格局
  针对过去一些问题在部门间扯来扯去、领导间转来转去、迟迟得不到解决的现象,2006年以来,我市创办了《企业反应突出问题办理周报》、《群众反应突出问题办理周报》、《外商反应及投资事项办理周报》、《行政执法未果事项周报》、《重大稳定隐患化解工作进展周报》等33种周报,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社会各界、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登载其上,按周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事项评为最差办理事项,并实施责任追究。在周报制度的推动下,一大批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其中《网民反应问题办理情况周报》对网民反应问题的回复率达93%,被誉为“网上开通的信访局”。
  (二)以建绩效改变政绩观
  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建立导向、改进作风、凝聚力量,我们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实行了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机制。目标是指考核的基本内容,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业绩是指在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所创造的优异工作成绩;过错是指被考核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因失职失信造成不良影响后果的行为。其中重大过错实行一票否决,较大过错实行多项否决。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立功受奖、年终一次性奖金和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挂钩,实现了绩效考核与各项工作落实和干部使用优先条件对接,树立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新风气。
  (三)以重诚信提高公信力
  一是带头执行法院判决。组织对全市以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136起“执行难”案件进行调查落实和跟踪督办,案件规定时间执结率达到77.2%。对进展缓慢的31起案件,先发出督查通知,继而由纪检监察部门进驻,实行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又有28起案件顺利办结。
  二是健全完善核查机制。由政府督查、统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各单位统计数据和工作业绩进行核查,严厉查处虚报浮夸现象,让弄虚作假者承担比完不成目标更大的责任,受到更严厉的追究。
  三是实施政府合同监管。由法制局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6447份、标的额180多亿元合同进行全面清查和全过程监管,有效规范了政府合同行为,防范了合同法律风险,遏制了政府失职失信现象。
  四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方式改革,积极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审批事项,市级行政许可项目由1989项减少到518项,收费项目由428项减少到124项。实行一周七天工作制,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四、以强化监督为手段,保障执行力
  (一)加强人大、政协监督
  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仅2006年,市政府及其部门就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工作60余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7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10件,办结率和答复率均达到100%,满意率均达到90%,受到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认可和赞扬。
  (二)注重社会监督
  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板块等形式,公布市政府各部门的执法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承诺事项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媒体监督事项办理周报制度,督促职能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并及时办理媒体反应的突出问题。如我市退休干部王某因行政区划调整,人事、工资关系在移交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五年未能领到养老金,经《媒体监督事项办理周报》反应后,问题很快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建立联动调查及责任追究机制
  由纪检监察、市委市政府督查、信访、稳定、法制、人事、审计等部门联合进行调查,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10种行政过错实行责任追究。联动机制成员单位还承担了绩效考核过错认定工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出现的较大过错和重大过错进行核查认定,提出确认意见。2006年以来,已经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政复议被否决、行政诉讼败诉等的25个单位进行了责任追究,对31名责任人员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并在绩效考核中给予了严肃处理。
  (四)坚持明查暗访
  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机关作风涣散、纪律松驰、服务质量差、损害政府形象”现象,组织纪检监察、人事、市直工委、新闻媒体等部门和单位,联合进行不定期明查暗访。对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等工作人员进行公开通报,对违反纪律3次以上的4个责任单位分别核减了1名行政编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行政机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