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塞尔电影全集7k:中国图书馆逐渐回归公共本性-文化发展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5:45

中国图书馆逐渐回归公共本性

2011-2-18  surge

 

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全面免费开放后,全国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也要进入免费时代了。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通知,对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今年年底之前,这些国家级、省级的公共文化场所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是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两年前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5000多次,仅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

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

杭州市图书馆的老馆在浣纱路上,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而建在解放东路上的新馆由于周围建筑工地较多,常常会有民工进来阅读。

“我们的底限是,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你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而这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么说。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里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昏昏然缓缓地将空幽勘察,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博尔赫斯是在1955年阿根廷庇隆政府下台之后,由新政府任命的。很不幸,那时他的双目由于眼疾已经接近失明。对此他在《关于天赐的诗》中,无限沧桑悲凉地说:“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这样形容他的精心杰作,且莫当成是抱怨或者指斥。”

图书馆是什么?有人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有人说,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有人说,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巴金当年为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这样题词:“散布知识,散布生命。”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罗振玉呼吁,“保固有之国粹,而进以世界之知识,一举而二善备者,莫如设图书馆”。

80多年前创立国家图书馆的时候,当时的《大公报》曾撰文指出,“北平之文化中心,不在‘有光荣历史’之北大,更不在师大、清华、北平研究院等,而在国立北平图书馆。不特其规模壮大,收罗宏富,一时无两,即其陶冶学者之处,亦迥非任何学校所能及。”

免费开放引来担忧

2008年,福建省博物院试行免费开放,7天内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日均参观人数猛增100倍,导致馆内部分物品受损。这只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初期的一个缩影。

精彩的展览和“免费”的诱惑,必将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美术馆。“免费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什么人都能出入美术馆的话,环境会不会变得拥挤嘈杂?我还能不能安静地欣赏艺术品?”艺术爱好者严聪道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免费开放之前,走进美术馆的大多是专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之后,任何人都可以走进艺术殿堂,人流激增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

北京画院美术馆目前仅有46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一楼大厅仅有200多平方米。该馆目前以齐白石作品陈列展为核心,类似美术博物馆。“齐白石展品价值连城,需要恒温恒湿的展藏条件,过多人进出展厅,不仅厅内湿度和温度难以控制,而且二氧化碳过多,也会腐蚀画面,影响藏品的保护。”这是该馆工作人员的担心。

据报道,中国美术馆为保证入馆观众的参观效果,“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在春节期间采用了网上预约与现场领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了日参观人数总量。近期全部免费后,中国美术馆将出台新的服务方案,通过入馆观众量实时监测系统,控制展厅流量,确保参观安全。

对于那些本身就是国家文物保护建筑的上海美术馆等美术馆来说,确保建筑本身和展览作品的安全,“免费”无疑更是严峻的考验。

免费开放后如何确保服务质量的不下降,这也将是考验各类公共场馆管理者的问题。许多省级图书馆都做到了保持服务质量,免费办证、免证阅览,省图书馆目前基本实现了零门槛服务的目标。市民只需交付100元押金便可免费办理借书证,借阅馆中除珍藏古籍外的大部分图书。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均以“为读者服务”为第一理念,以“普遍均等”为原则,调整服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延伸服务,实现业务工作重心转移,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与此同时,公众的素质也将接受考验。

在免费服务中探索

2008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其之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也实现了免费向社会开放。作为全国第一家,国家图书馆接受挑战,在实现免费服务中探索前行。

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的发展中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国家图书馆的收费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当时国家图书馆的服务,但读者对此意见很大。读者的批评,无论是媒体上的还是网络上的,绝大多数都与收费有关。之后,一个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这种批评基本上没有了,国家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

实际上,留给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吸引人气的时间并不多,在互联网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以及网络书店低价销售带来的多重冲击下,到图书馆有偿借阅的传统阅读方式已经式微,去年媒体曾报道,西安市投资5000万所建设的图书馆,早已门前冷落车马稀,阅览室内上演“空城计”,整个图书馆成了各种培训班的基地。

读者分布的冷热不均,是不少图书馆的尴尬生存现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一些位置、地段好的大中城市的图书馆,常常人满为患,读者甚至找不到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在级别低一些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市县一级的图书馆,却可以用无人问津来形容,曾经滋润一代代人灵魂的图书馆,在电子时代正在成为一栋栋空荡荡的建筑物。

总体而言,人气高的图书馆只是少数,受冷落的图书馆却不少。冷清的状况,在美术馆和文化馆也常见到,当网络和电视文化日趋成为娱乐主流之后,本来这些就有点曲高和寡的场所,也因为包括收费在内的各种原因,被人们敬而远之。

一个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2010年与2008年相比,在国家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增长62.5%;文献流通册次增长79.02%;网站点击次数增长408.47%;各类咨询增长78.3%;办理读者证卡增长39.23%;公益性讲座场次增长49.7%,听众增长105.61%;接待参观场次增长130.46%,人数增长94.7%;举办展览增长26.56%。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加大了投入,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就是要把国家的投入转化成服务。国家图书馆今年的工作重点是面向社会公众推出一些新的服务举措。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地位,引领全国公共图书馆界提升服务。我们希望用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把全国的公众图书馆带动起来,通过资源共享,让更多的读者受惠。要实现公众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让读者免费享受阅览服务、文献流通服务等基本服务。

还公共图书馆以本性

免费开放到底会不会造成一些热门图书馆出现管理问题,能不能让门可罗雀的图书馆重新热闹起来,这些还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在全国各地的普通市民眼中绝对是件好事。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免费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国外很多知名图书馆,从建设完毕交付使用的第一天起就是完全免费的;其次,免费会让更多人产生与图书馆亲近的冲动,对提升国民阅读率、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推动;再者,拥有人气的图书馆会增加城市的文化气息,让城市更具人文色彩。

中国图书馆的公共性早在19世纪末的中国就有体现,当时,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他们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20世纪初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

想要让图书馆与多种新阅读形式展开竞争,图书馆就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和图书捐赠,在提供更多阅读选择、创造舒适阅读环境方面下工夫;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对话等多种有意义且同样免费的活动,吸引读者的参与;即使不能免费的项目,如复印费等,也应体现公益性,现在图书馆复印费高已成为饱受读者诟病的问题;此外,比免费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借阅环境,比如在哈佛大学图书馆,读者在这里借阅不限数量,一次借多少本都可以,借阅时间可长达一学期,提供邮寄借书服务……

在我们看来,文化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提倡对每一个国民的全面教育、注重文化传播的广泛性是一切的基础。其中,除了各级学校、媒体外,图书馆、艺术场所等公共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媒介。尤其是图书馆,它是社会教育的学校,终身学习的场所,能够提供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崇尚知识、倡导文明、选择阅读的共同意识和行为方式,其丰富的文献信息收藏为人们学习知识、了解信息、完善自我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的学习资源,为每一个人创造追求幸福和进步的平等机会。

横向来看,在国外,图书馆更是超越了图书阅览室的基本职能,而变成了一种体现公民平等权利的平台。以美国为例,公共图书馆不是一个只能看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在图书馆里所有人都是平等免费的。在英国,58%的人拥有借书证,俄罗斯全国一半人口是各类图书馆的固定读者。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美国每1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而约62%的美国公民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借书证,全美平均一年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次达10亿多,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个不同图书馆的借书证。此外,美国的图书馆也没有门户之见。美国大学图书馆开放是普遍现象,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就是一所对外无条件开放的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

反观中国,平均每3405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333个地级行政区划中,有41个地市没有图书馆,占12.3%;285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有445个县没有图书馆,占15.6%;2414个县级图书馆中,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有675个,占全国县级图书馆的28%。

在当今,我们更需要让图书馆、艺术馆回归公共的本性,以国民的整体进步与文明来获取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世界十大图书馆

西班牙《趣味》月刊2001年7月号报: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排名

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2600万册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莫斯科)1760万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1590万册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1362万册

大英图书馆(伦敦)1300万册

哈佛大学图书馆(马萨诸塞)1100万册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1100万册

莱比锡图书馆(莱比锡)900万册

日本国会图书馆(东京)727万册

法兰克福图书馆(法兰克福)700万册

2011-02-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