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孕妇照图片:武汉能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7:00

武汉能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1-02-21 01:35:01)转载 标签:

财经

             

罗天昊

 

  (武汉九大系列之二)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日前在武汉两会上说,希望能用五到十年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务院确定武汉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没有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春节前,国务院终于批准河南建设中原城市群,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亦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河南方面亦召开最高规格会议,研讨中部崛起大势,欲成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举动。

 

      自中部塌陷将近三十年后,中部崛起战略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6省推向前台,同时,作为各自的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太原等城市,亦争当中部崛起的龙头。

 

      执大象,天下往。

 

    在均衡战略下,大陆型大国的中部之中,往往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经济中心之一。虽然武汉居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之位,其它中部中心城市,却并不天然认同,而是希望“乱世英雄起四方”。

 

    长三角公认的中心城市是上海,珠三角公认的中心城市是香港,环渤海公认的中心城市是北京,而在中部崛起中,却难以找到领袖。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乃在于中部诸省中,没有一个远远领先于其它省的经济中心,而在这些城市中,亦没有诞生各个方面远远超越其它城市的中心城市。

 

    目前,中部各中心城市各有优势。长沙靠近广东,民营经济发达,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安徽与江西东向争锋,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江西则在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域中原三重身份中徘徊。武汉与河南均称自己位居天下之中。湖北拥有水利之便,而河南则有煤都之资源,山西偏居北方,靠近“环渤海”经济区,基本处于中部边缘。

 

    而在未来的中部龙头城市中,争夺最激烈的,即是武汉、郑州、湖南三地。

 

    武汉无法成为中部公认的领袖,某种意义上乃是因为其脚下的土地湖北,与河南和湖南的竞争中处于下风。80年代初期,湖北的GDP排在全国第6位,而2009年,排在了第10位。

 

    在2009年的中国各省市GDP排名中,湖北、河南和湖南均进入了万亿俱乐部,湖北为1283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河南为19367.28亿,河南大约为湖北的1.5倍,而十年前,河南则只是湖北的四分之三强,十年间,河南的综合发展速度,是湖北的整整两倍。而湖南的GDP为12930.69亿,亦略超湖北,仅次于河南而居第二,同时人均产值更居中部六省首位。虽然武汉的整体实力超过郑州与长沙,但是,河南和湖南的实力,却超过了湖北,令武汉的龙头之位,充满了悬念。

 

    而从个体城市个体竞争力来看,中部最大城市的排名则分别是武汉、郑州、长沙,2009年,武汉GDP为4500亿,郑州市为3365亿,长沙为3300亿。虽然武汉实力明显超过郑州和长沙,但是,如果从增长速度来讲,则武汉却又是最慢的,特别是对比长沙,更是如此。而在十五年前的1994年,长沙市GDP总量仅相当于武汉的一半。而今,已近四分之三,论综合增长速度,长沙高出武汉一半。

 

    正因为此,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武汉市中部崛起当然的龙头,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亦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华中地区的科教文化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及现代制造业中心。而胡锦涛在视察湖北时,亦提出武汉要做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虽然武汉的单一城市实力超越郑州和长沙,但是,武汉城市圈,却面临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强劲压力。

 

    在武汉成为国家钦定的中部区域中心城市之后,前不久,河南召开中国发展研讨会,欲以“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抗衡武汉,进行城市群落的整体竞争。而自20世纪末开始,在各国、各地区角逐竞争力时,单个城市竞争力被区域整体竞争力所替代。

 

    武汉是中部6省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心城市。2002年,湖北启动“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加上周边的黄石、孝感、黄冈等8个城市,其 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湖北的60%和50%以上。几乎倾全省之力。而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在整个城市圈所占比重,亦达三分之二以上。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另有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八个城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均占河南的50以上,而不同的是,在中原城市群中,郑州的比重尚不到二分之一。整个城市群呈分散模式。但是,若论总体实力,中原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则已经超过了武汉城市圈,这也是郑州不愿雌伏于武汉之下的原因。

 

    长株潭城市群成员比较简单,以长沙为中心,以株洲和湘潭为两翼。长株潭的总产值尚不到湖南的一半,但是,其聚焦作用却不可小视。长株潭中聚集起全湖南省90%科技人员和80%科技成果的创新优势;而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准备扩大为“3+5”城市群,即以长株潭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市。在承接珠三角产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远非武汉城市圈可比。整体发展速度,产业协同度,亦高于武汉,长株潭大有超越武汉,后发制人的勃勃雄心。

 

    所以,武汉虽暂居优势地位,但是郑州和长沙,携本省经济发展大势,以及捆绑城市群,激起了与武汉争雄之心,特别是郑州,作为传统的中原腹地,却要被武汉夺走中部区域中心的宝座,实在难以甘心,而在交通领域,在高铁时代以前,甚至郑州因为拥有东西向的陇海线和南北线的京广线,比武汉陆上交通地位更为显赫。郑州与武汉争雄,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势下,中部崛起的中心,不可避免呈分散化趋势,武汉虽大,但是辐射能力不足,中原城市群先天资源丰富,实力均衡,但是郑州却优势不足;长株潭发展迅速,但是总量偏小,如此,则会暂时出现多中心的局面,直到一方远远超出其他方,才可以加冕中部之王,而武汉,只能说是“诸君”,尚未正式登基。

 

    除了在城市实力与省际实力、城市群实力方面存在落差之外,武汉与郑州和长沙的竞争,亦有内在的重大区别。

 

    在既有的产业领域,武汉与郑州、长沙存在巨大差异。

 

    武汉国有企业独一无二,其重工业基础,非郑州和长沙可比。东汽、武钢,武重,武汉造船厂等国企,均为企业巨头。而长沙和郑州,则是民营经济发达。河南这几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达到60%以上,郑州更是达65%,在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郑州是武汉的两倍。而长沙的民营经济,也达55%,民营经济与明星企业家,正是最近几年长沙经济得以快发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54423家民营企业,为长沙贡献了接近60%的GDP。吸引了LG、摩托罗拉、思科、诺基亚等世界500强的目光,而无论武汉还是湖北,民营经济比重,均不足50%,这也是湖北近年发展速度落后于河南与湖南的根源。

 

     在一些具体产业方面,长沙和郑州,亦比被重型国有企业挤占了生存空间的武汉更为灵活和丰富。如长沙虽大学比不上武汉,却有全国领先的创意产业,以及传媒产业,此外,相对湖北专注东汽,神龙等传统汽车产业,长沙的与比亚迪合作,其新能源汽车产业,亦将超过武汉。在烟草行业,长沙中烟已经成为与云南、上海烟草三足鼎立的巨头,风头前面盖过靠兼并红安烟厂膨胀的武烟。

 

    而在未来产业方面,中部诸大城市的支柱产业,则存在着同质化之忧。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到最后,亦难免出现同质化倾向,如中山与顺德、东莞的制造业之争,而在中部地区,这一趋势更难避免。条块分割的“诸侯经济”模式,使中部地区各自孤立发展,各成体系。在产业规划上,亦多有冲突和争抢之处。如,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均将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

 

    武汉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中心城市,以及中部崛起的龙头,不仅需要一城独大,更需要武汉城市圈以及湖北的整体崛起,若湖北成为中部实力最强省份,武汉成为中部最强大的城市群,武汉成为中部最发达城市,三位一体,方才可以平息纷争,剿灭其它城市争雄的野心,同时,在发展速度上,武汉能够通过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努力,重新焕发活力,如此,才可以造就全方位的领先,成为无可争议中部之王。最后晋身为“国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