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今年几岁:中国经济:调控尚不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51:28
2011年02月21日 07:39 AM

中国经济:调控尚不到位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评论员 吴铮  评论[24条

上周五,中国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周日,发改委上调成品油零售批发价格。除了银行和石油公司,多数人都不希望听到这样的消息。第三次加息宣布后不到10天,准备金率再次上调,显示了央行紧缩货币的决心。在通胀压力很大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依然上调,则显示了发改委执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决心。2008年国内油价严重倒挂的现象今年应不会重演。

紧缩货币意味着市场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借贷的成本增加,对股市意味着下行的压力。油价上涨直接增加驾车者的成本,更以增加物流或能源成本的形式间接推高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宏观而言,二者都是在给经济降温,对近期的GDP和就业等指标影响负面。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依然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比起经济增长的速度,通胀的形势明显更让人担心。中国货币扩张的速度长期超过GDP增速,近两年平均超过20%,信贷扩张一方面刺激了增长,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推高了消费物价和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这种高增长和高通胀引发的过热往往不得不以硬着陆收场。中国央行在通胀尚未失控之际,明确发出紧缩信号,有助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是明智之举。

同样,提高成品油价格,反映原油价格成本上涨的现实也利大于弊。国家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让石化企业亏损或降低盈利供应成品油。即使不考虑可能出现的“油荒”,低油价也将加剧社会的不公——有能力消费更多成品油的人群享受更多的价格补贴。提高油价,国家仍然可以用税收的增量来补贴城市公交,农业生产等弱势群体的能源消费。而且,提高油价对节能环保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视。

尽管这两项调整都有利于纠正中国经济的不平衡,但这样的努力依然很不到位。中国一直提出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依赖消费而不是出口和投资拉动,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这一目标迟迟未能实现,问题在于市场竞争和收入分配的机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货币政策和成品油价市场化的进程。众所周知,银行和石化在中国都是高进入门槛的行业,也因此有机会获得超额利润。事实上,它们也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过去的一年,工商银行每天(包括休息日在内)的净利润超过4亿,中国石油每天超过3亿。

垄断国企能从中国市场获得超额利润,与市场准入和政府定价的保护密不可分。中国人为汽油支付更高的价格,存款得到更低的利息,贷款承担更高的利息之后,因此产生的利润却没有惠及大众。企业留存了大部分利润用于扩张,本身就限制了消费的增长,而垄断行业获得高收入又加剧了全社会范围收入分配的不公。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比如将这些国企的股权分给全体国民和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基金。即使不愿意放弃控制权,至少提高这些企业的分红比例,将红利分给国民为消费之用。国企多分一元红利给社会,就减少一元投资,增加一元消费;少一元钱在体制内按照潜规则分配,就减少强势利益集团和弱势群体之间一元钱的差距。仅在中央一级的国企,这块蛋糕就不少于每年1万亿的规模。关键看决策者是否决心,在加息和涨价的同时,让社会在负担成本的同时,公正地分享其收益。

联系作者: zheng.wu@ft.com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