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桌面图标管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29:34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甘肃省秦安县教研室  潘茂生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作文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的环节。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下面就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思考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尝试,教师们为提高语文成绩,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仍然难住了很多的教师。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文教学随意性大。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到位。不少语文老师没有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训练设计,更看不到每次作文课的教学方案。往往是随着教材后面的题目,提上几点要求,让学生去写就可以了。如此长期无计划、无目的、无序列的作文训练,不但没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反而使学生产生了消极应付的心理。

二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一些教师面对学生习作的困惑,批评多,体谅少,训斥多,研究少,嘲讽多,引导少。作后批改与讲评都由老师大包大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孩子们经常为作文而苦恼着,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信心。

三是学生怕写作文的心态比较严重,教师怕教作文的心态依然存在。由于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只好抄一抄、凑一凑向老师“交差”,而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写来了,自己也能向上面“交差”了,于是师生合力“完任务”。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放手,实际是一种放任自流。

二、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产生上面问题的原因大体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作文起步晚,训练无层次、无序列。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语文课程程标准》对各年段的作文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性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由此可见,一、二年级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三、四年级提倡自由表达;五、六年级要有真情实感;《语文课程程标准》对各年段的作文教学作了不同程度的要求,而一部分小学作文教学没有从一年级开始起步,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不重视听、说训练,不重视写句子的训练;也没有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训练目标,三年级写作文,真是突如其来。

二是教法陈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未得到有效发挥。因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这两个方面应该协调运行。一些作文教学继续沿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三步曲”。整个写作过程缺乏实地观察、启发诱导、互动交流等有效手段。

三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观摩课、教师的教案等,很少有作文教学的内容,这样使作文教学这个难点不但没有去突破,而且好象是不愿意去突破。

四是作文教学没有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语文课程程标准》对阅读强调积累。而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实际教学中看,读和写两条线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不能把自己已学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对策

第一,更新观念,继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整体改革,才能有效地进行局部改革。

首先,作文训练应该从一年级着手,分层次,分序列地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把作文教学与讲读课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体验,保证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思考的能力,使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 ,教师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作文指导要有柔情。教师要激发学生作文的愿望,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认识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及表达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应选取口头作文形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当堂完成,看谁说得又多又好。说得好的,得到大家热烈掌声,积极性会更高;说得不好的,也会暗下决心,下次非说好不可。对后进生要态度亲切,反复指导或个别辅导,使他们愿意接近教师。教师的柔情熏陶,会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开窍。

(2)作文批改要有实效。批改作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真正写出自己的文章来。我们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避免“出力不讨好”,诸如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留给学生批改,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批改同伴作文非常细心,也非常认真,而对同伴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也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教师要指导他们怎样写评语,比如评语要中肯、要有鼓励性、指导性,不能相互抨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当然,老师不能全都交给学生完任务,整个过程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肯定其作文的成绩,未能明确指出其修改的方向、方法,未能教会他们自评自改的本领,学生的写的积极性就不会有持久性。

(3)作文讲评要有热情。教师必须根据批改的实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即使是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教师也要多鼓励,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优秀作文,教师要表现出热情和关注。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性、鼓励性的讲评,能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获得写作的乐趣,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推动习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教给他们学会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多练笔是我国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多练笔的重点应放在适当增多作文的篇数和类型上。也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作文课上多练笔。教师在作文课上精讲一些写作技巧,留出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基本训练。可用“扶” 、“半扶” 、“放”三种练笔形式:在“扶”的课中,师生共同确定观察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拟定的观察提纲和写作提纲进行观察和写作;在“半扶”的课中,教师规定范围,学生独立选择内容观察拟定提纲,教师适当指;在“放”的课中,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独立作文,自由表达。

(2)阅读课上多练笔。教师在阅读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基本训练。如第一次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进行仿写;第二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的方法,然后仿写;第三次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进行仿写。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做一些小练笔,如改写课文,写一段对话,写一个场面,写一个人物的动作或外貌,写一段课后感等等。学生写完后可同桌互看,教师可抽看一部分。对于写出的好的可及时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课外时间多练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或读书笔记。还可提倡各写所爱,自由练笔,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或想到的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成段成篇或三言两语都行,教师一不检查二不干涉。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第三,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感情机制,亲切的交流,热情的鼓励,精心的点拨,谆谆的教导会使学生之间心灵相通。这样会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出现一种良好的习作心态。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用简单、粗糙的手段对待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教法,都会事倍功半。实践经验表明,师生间愉快的情感交流,能为作文教学的过程提供最佳写作背景,能为学生开辟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智力因素的通道,就会促进智力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需要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与实践。由于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涉及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所以,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只有在调整视点、更新观念、革除旧弊、优化教法、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中才能实现。

 

 

(本发表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5月第13期)编者加了案语,题目出现在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