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打野通用符文:一业之力究竟有多“刺激”? 石城以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纪实 - 中国赣州网(客家赣州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7:41

  2010年,石城旅游发展好戏连连:当年7月,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全市首个省级地质公园——通天寨地质公园开园;当年9月,鹰瑞、石吉高速开通,促进了石城与闽粤城市的旅游合作和互动;当年11月,石城县九寨温泉度假庄园、大畲旅游新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这一幕幕上演的“大戏”,就是石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个片段。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全国旅游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百强”的目标,以旅游助推经济跨步向前。2010年,该县已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一张蓝图,拉开旅游开发大序幕

  石城,曾是个边远的山区小县。2009年初,刚上任的石城县委书记缪兰英意识到,石城这座赣闽边际的山城要发展,关键要先做旺人气,再以人气聚财气。

  人气从何而来?缪兰英深入城乡调研后发现,石城山水文化、田园文化、客家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通天寨地质公园、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温泉各具特色,10万亩白莲婀娜多姿,宝福院塔、桂花屋、南庐屋等客家古建筑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彩”辉煌闪耀……

  “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到位。”找到“病根”后,缪兰英带领县四套班子成员跋山涉水看景点,累了就在景点席地而坐畅所欲言,谈感受,议旅游开发思路。多次座谈后,大家终于认识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石城最佳发展之路。

  思想通了,观点齐了,蓝图有了,石城旅游开发的序幕拉开了。县里对旅游景点高起点规划,完成了《石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赣江源生态旅游区项目策划》《九寨温泉度假村项目策划》等旅游景点三年规划。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石城人时不我待,提出了“三年规划一年完成”的目标。目标刚提出时,有些人心存疑虑:短时间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资金哪里来?工程质量怎么确保?面对疑虑,缪兰英一语中的:“资金有时在银行,有时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更多的是在我们头脑中。至于旅游项目,我们既要速度,更要保证质量。”

  由此,石城打起一场旅游开发攻坚战:县里千方百计筹集2000多万元资金,对桂花屋、南庐屋、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古城墙进行修缮;引进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开发赣江源漂流、九寨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引进客商投资建起一家四星级宾馆、两家三星级宾馆和一批农家乐……短短一年时间,石城各个旅游景点便先后新妆迎客,中华旅游文化名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等荣誉也被石城纳入囊中。

  一个品牌,换来旅游魅力大提升

  旅游业有了完美的起步,让石城人信心倍增,全县顺势而上,提出了“小县大旅游”的发展目标。

  发展大旅游,需要有一个品牌作为切入点,而作为省级自然区的赣江源,无疑是石城发展旅游业的一张“王牌”。该县积极向上申请赣江源国家级保护区,同时把整个县域纳入赣江源范畴,突出打好赣江源生态牌。县里实行木材采伐零指标,对县内的林场实行转产改制,将200多名伐木工全部置换身份下岗,县财政因此每年减少700多万元经济收入。为使林木资源免遭破坏,该县全面取缔山间小造纸厂和烧炭厂,关闭所有柴炭市场,使190多户造纸户和烧炭户全部下山转产。同时,出台深山移民扶贫优惠政策,为移民户提供资金补助、新房选址规划、产业帮扶等服务,使1300多户深山区住户移民到圩镇或新农村建设点,给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为了延伸赣江源生态旅游牌的内涵,该县将莲乡田园文化、客家古色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与赣江源山水文化巧妙结合,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206国道至通天寨、206国道至赣江源、九寨温泉至迳口陂等6条旅游公路建设,将各个旅游景点串成一串“珍珠”。配合旅游公路建设,该县对公路两旁的荒山、荒地进行绿化、亮化,建成了万亩油茶林、百里特色产业带、百里荷花带等旅游观光带,既为旅游添绿,又促进了产业发展。

  随着赣江源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石城人把目光瞄向了省外。2010年,该县举办了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成功展现了“中国最美莲乡,赣江源头石城”的无穷魅力。该县还就势打通与福建、广东等地景区间旅游通道,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新机制,对景点实行捆绑销售,着力构筑闽粤赣边城旅游圈,策划包装并推出了十多条旅游线路,使过去分散的力量强强联手,形成整体优势。

  一个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赖广东是横江镇洋地村村民,他发现到赣江源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开办了一家农家乐餐厅,生意非常火爆。前段时间,他自费到外地学习厨师技术,准备扩大经营规模,他告诉记者:“要吸引客源,我们得提高手艺,千方百计让游客满意。”在洋地村,像赖广东开办农家乐的农民有12个,还有10多户村民针对游客需要,种起了大棚蔬菜、养起了特色番鸭。

  在石城,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像赖广东一样感受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实惠,他们致富的梦想也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据统计,仅2010年,该县旅游发展带动1100余农民创业,促进了2300余农民就业。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石城百姓增收拓宽了新渠道,更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给石城带来了科学发展的“大效益”。昔日偏僻的山城人气倍增,许多游客因景而来,因景而留,在石城投资兴业。福建客商刘先生到石城旅游后,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所吸引,投资3000多万元在古樟工业新区创办了运动器材厂。刘先生并非个例,2010年以来,该县就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2个,是上年的近3倍。

  几年前的石城还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框架,城区低矮旧房成片,“坑凹道”到处可见,让人很难把石城与一座旅游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大旅游”的提速,该县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仅近两年城市投入建设资金就有10亿多元,完成城建重点项目80多个,“一江两岸,五横五纵一外环”的城市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县城人口增加了3万多人。

  “源头山水美如画,客家莲乡引客来”。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正以一业之力“刺激”着小县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