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杀烧饼修改器:“设13位副秘书长””也是一种“吃空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27:36

漫画。来源:沈阳日报
“吃空饷”,以前镜花水月,如今活灵活现:《新快报》消息,湖南永州普遍存在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校长、教育局参与分肥的情况;《重庆商报》消息,福建龙岩市政府办公室一个秘书长手下有18位副职,其中副秘书长就有13位。可见,公权力的寻租行为从来花样层出,难能自生自灭。
如果说前者是明睁眼露的“吃空饷”,弄一出简陋的勾结闹剧,那么后者就是心照不宣的“吃空饷”,更隐蔽危害也更大。因为,所有的“吃空饷”,在滥设官位面前,都只能算“小巫见大巫”,是体制性吃空饷,是人事制度的不合理。
尽管官方回应,这13个副秘书长专职的只有7个,其余的都是因为工作需要挂职的副秘书长。挂职?还是“另有任用”?其实,滥设副职的现象不仅在龙岩市,比如,河南新乡设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江西德兴设10个副市长;安徽宣城宣州区设10个副区长……一个“副”字,很难说得明白交易背后的那些好买卖。
就在前几天,权威部门公布数字,中国GDP全球第二了,但人们幸福感却不雄起?怎么会这样?GDP也好,财政收入也罢,都在“满城挖”的政绩工程中折腾掉了,都在“三公(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花费中消磨掉了。如今,再加上“吃空饷”,真不晓得纳税人还有多少“负担”需要扛着。如果说,权力部门自我约束的缺失,造成对法律法规缺少应有的敬畏,才让众多侵蚀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趋之若鹜,并且愈演愈烈,那我们就应该从根源着手,首先把“吃空饷”给理顺了。
如此众多的“副秘书长”,其实是一种对付“标配”的怪胎。在个别行政不够级别的地方,不是随便当上个领导就能有秘书的,尤其官场,哪个层次有哪个层次的配置。而有些时候有些场合需要自抬身价,这时,“副秘书长”“副主任”等就相当于秘书,有位置,有名目,不张扬,不超标。
目的达到了,让人还挑不出刺儿来。但是在当前的制度下,很多用不着秘书,却按标准配了秘书,缺不了秘书的,却按标准用不得秘书。当然,官位多、副职多并非一种原因造成,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制度上来寻求答案,除了干部人事制度上的原因,就是现行行政体制下,权力过于集中。
一旦权力集中,那么人事任免、财政收支就成了某些既得利益者手中的面团团了,教师不上班可以照拿工资,政策不允许可以换个名目……总之,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在某些地方,“红头文件”比法律还要好使:权力能够将制度变通,而不是制度可以将权力框定;只要权力不存在有效约束,不论制度规定是多么具体和严密,它都有被操控继而变通的可能,这也是我们常常提起的“权大于法、利大于理”。
多年来,“体制性吃空饷”一直在媒体批评之下,仍能顽固地生存,它的生存土壤到底在哪?我们应该看到,在这看似偶然的背后掩藏着的必然,尽管我们不能否定当地有关部门行使职权的能力,但是相比较吃空饷给财政、给公众带来的影响而言,公权力的自我销蚀更让人感觉痛心,毕竟,不论是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其来源都是纳税人的口袋,如何使用这些钱,显然不该是某单位、某个人就可以做主的。(□孙连宇)原题:“吃空饷”根在权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