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敌3人族打法:陈竹君:有感于晚清的“改革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3:07

陈竹君:有感于晚清的“改革开放”


    某领导在饭桌上闲聊,谈起当今世界形势与中国的前景,他的观点是:中国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以现政权的强大,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大变动,我等可安享太平盛世。据说这种观点在他所处的领导干部群体中占主流。

  历史常常会有相似的地方。晚清也曾有过“改革开放”,也就是洋务运动。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购买洋枪洋炮,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等。这种改革开放也曾带来一种表面的经济繁荣,很多类似“伟大复兴”、“睡狮将醒”等种种论调也曾流行一时,都以为“中体西用”的路子走对了,中国眼看着就要“崛起”了。对于制度的落后,官僚的腐败有可能造成的恶果,清醒的人委实没有几个。

  就连曾国藩都不十分清醒。史书记载着1867年7月21日晚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的一席话。曾忧心忡忡地对赵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袴’,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回答说: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但曾国蕃仍对清王朝抱有希望,他认为当朝的洋务派首领、恭亲王奕是个能干的改革派,或可避免“抽心一烂”,也就不至于“土崩瓦解”。

  历史是无情的,它不管你的愿望是否美好。四十四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果真土崩瓦解,离赵烈文预言不到五十年。

  赵并不是预言家。只因为他是体制外人,看得清楚。而体制内的人,即使聪明如曾国藩者,也或因相信历史的惯性,或因潜意识里留恋自己所处的地位,或想维护自己已取得的既得利益,而不愿接受王朝即将倒台这样的事实。即便知道是掩耳盗铃,也不愿承认。曾国藩所寄厚望的奕,确实也算是个改革家,但最终“屁股决定脑袋”,当改革触及到爱新觉罗氏政权的时候,他和保守派站到了一起。对一个家庭或利益集团来说,这样的人物存在是合理的;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人物是靠不住的。

  这位领导用以证明自己观点的另一论据是GDP。他是工科出身,没有研究过历史,仅有的历史知识也有很多是经过修饰的内容。他不知道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是英国的六倍,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九倍。GDP是一味迷魂汤,迷倒了很多国人。且不说我们现在的GDP是怎么算出来的,数据有多大可信性,光看GDP的结构,就知道中国离崛起还远,有哪个大国是靠在自己的国土上卖地拆房子崛起的吗?从来没有,永远也不会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除了极少数尚在茹毛饮血阶段的原始部落,没有哪个民族能置身事外。鸦片战争前中国也没打算融入世界,但别人的炮舰开到了家门口,你不能装作没看见。

  真正值得忧虑的是,这些相信中国将迎来盛世的领导们大都还很年轻,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走进未来的决策层。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比曾国藩聪明,但他们能否少花点时间歌舞升平,多花点时间研读一点历史,仔细思考一下赵烈文的话呢?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竹君)

-------------
南风窗:“中国模式”勿蹈洋务旧辙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321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