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芭蕾舞鞋牌子:关于我国创新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9:19:58

关于我国创新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周 元 王海燕

字体: 【大 中 小】


  (五) 产业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不同
  由于受所在区域条件的限制,区域范围内会出现某种创新资源的相对缺乏等情况,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有所侧重,通过某些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形成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对于某些弱势产业,地方政府可以有所不为。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虽然在某些资源的可获得性方面也可能会有不足,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则必须站在国家整体利益角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对那些与国家未来发展与战略需求息息相关的弱势产业也必须大力扶持,尽可能保持产业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六) 系统功能不同
  国家创新体系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关注科学创新。而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担负着推进技术创新的任务。因此,区域创新体系极少关注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和与军事、外交有关的创新活动。
  以上这六个方面的差别当中,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边界的不同是两者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边界的改变使两个体系的构成、功能、资源的流动和主体要素间的互动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只把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差别看作是空间的放大或缩小这样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弱化甚至无视与政权相关的国家边界以及由此产生的两者在构成、内涵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在创新体系的分析和构建方面就很难把握问题的核心。
  
  三、 区域创新体系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横向比较:方法上是否可行?
  
  在对创新体系的研究中,针对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在此体系框架之下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多为从不同角度设计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以此作为评判区域创新体系结构优劣、运行是否有效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主要方法和标准。但是,我国的区域差异很大,这使得各地的创新体系从内涵到表现形式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这种状况对于开展全国性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在方法论上提出了挑战。挑战不仅体现在前述之不同主导产业(如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内涵的不同导致评价指标的差异,服务活动的特有属性使服务的“产出”难以度量,传统指标和方法(如生产率测度)很难得到运用,同时服务的改进或变化也较难观察得到。这种测度上的困难使得对服务业创新活动难以进行定量描述,因而限制了对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更难以用同一套指标在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之间作出比较。而且,即使同为制造业基地的地区,其创新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也有显著的不同。比如区域“企业研发投入”通常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这一指标在统计上的含义是企业用于内部研发的经费。这在以拥有大型研发中心的大企业为主的区域(例如北京、上海、沈阳等)较能准确说明企业研发投入状况。但由于许多地区(如福建、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自身研发力量有限,用于内部研发的经费很少,绝大部分经费用于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在统计上这些经费一般不列入研发投入的范畴,但由此产生的区域“企业研发投入”在统计上的差异并不能说明两类地区在企业研发投入上的高低,也不能由此类差异去推断两类地区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不同区域创新体系与能力的指标评价,特别是那种单一指数式的横向比较、排序评价,在方法论上存在问题。
  
  四、 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体系不同在何处?
  
  创新是一个来自于制造业的概念,从熊彼特最初的创新概念中包括的五种情况,即创造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现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到目前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创新定义,即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都清晰地表明创新源于制造业的概念特点。在这一概念下,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制造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就相对较清楚。而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类新兴产业,按照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方法,是指那些知识相对密集的、以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包括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等内容,其产业链的内涵与制造业不同,因此,服务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应当与制造业明显不同。现有创新理论主要建立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服务创新活动的理论研究非常缺乏,虽然很多学者将制造业中的创新理论运用到服务业创新体系研究中,但并不能完全揭示服务创新的规律及服务业创新体系的构成和核心。比如研发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制造业创新体系中有着明确的定位,但服务业产业链的结构与制造业不同,其研发也无法在服务业创新体系中确立具体的方位。例如,现代物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其核心应当是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物流配送系统;从事现代物流业的大型工业企业往往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因此,服务业创新体系的特点很难与制造业相提并论。
  
  五、 结论
  
  随着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体系”已不只是个学术名词,学者对创新体系的研究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各国的决策层,同时,决策层的实际需求也促使学者的研究不只停留在对相关理论以及宏观框架的探讨,而逐渐转向非常实际的操作层面。尤其对于我国,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事前概念,不单单是一个在国家、区域或产业层面分析创新问题的框架,更是一个实现制度创新的目标,这就要求在创新体系的研究中应从国家、区域和产业等多个层次充分重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把握不同产业的创新特点,从而抓住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对于不同区域之间创新体系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和比较研究也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创新体系的复杂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绩效及在这个体系之下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系统中难以量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那种运用同一指标体系对区域特征明显不同的创新体系的绩效及创新能力简单量化之后进行比较研究的做法应慎重开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摘自《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