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犬:[原摄] 悉尼歌剧院 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15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8:07

[原摄] 悉尼歌剧院 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15P)

09建筑欣赏 2011-01-01 23:56:03 阅读929 评论31   字号: 订阅


  坐落在悉尼港的贝尼朗岬(Bennelong Point)的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以其特有的帆造型,与悉尼港湾大桥一道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那些高低不一的尖顶壳,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又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但设计者晚年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悉尼歌剧院由音乐厅(Concert Hall)、歌剧院(Opera Theater)和贝尼朗餐厅组成。三组建筑并排而立,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瑞典陶瓦,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歌剧厅较音乐厅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它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列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设计
  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0年代,悉尼音乐学院的院长Eugene Goossens游说建造一个能够表演大型戏剧作品的场所。当时进行戏剧表演的场所悉尼市政厅对于戏剧表演来说太小了。在1954年,Goossens成功取得了新南威尔士州总理JosephCahill的支持,Joseph Cahill要求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歌剧的剧院,也是Goossens坚持将歌剧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尽管Cahill曾想将其建得离位于CBD西北方的温耶德火车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Sydney)更近一点。Cahill于1955年9月13日发起了歌剧院的设计竞赛,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参赛作品的规定是必须有一个能容下3000人的大厅和一个能容下1200人的小厅,两个厅都要被设计成有不同的用途,包括歌剧,交响乐和合唱音乐会,大规模的会议,讲座,芭蕾舞演出和其他演讲。
  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看到了澳洲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又一个“安徒生童话”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1957年1月29日,悉尼N·S·W艺术馆大厅里,记者云集,评委会庄严宣布:约翰·乌松的方案击败所有231个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设计方案一经公布,人们都为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而折服了。但是,谁又曾知道,约翰·乌特松的方案最初很早就遭到了淘汰,被大多数评委枪毙而出局。后来评选团专家之一,芬兰籍美国建筑师依洛·沙尔兰来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废纸堆中重新翻出。依洛·沙尔兰看到这个方案后,立刻欣喜若狂,并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工作,最终确立了其优胜地位。
  1957年冬天,丹麦设计师约翰·乌松被宣布赢得了竞赛。乌松于1957年访问了悉尼,帮助监督该项目。1963年2月,他将他的工作室搬去了悉尼。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政府与约恩·乌松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


建造
  原本位于便利朗角的麦格理堡垒电车厂于1958年拆除,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59年3月份开始。歌剧院1957年初步计划的成本为7百万,最初预计完工日期为1963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日)。实际建造一共有三个阶段,到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总花费达1亿零200万。阶段一(1959年–1963年)建造矮墙,大约5500万。阶段二(1963年–1967年)建造外部“壳”结构,大约1250万。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1967年–1973年),大约5650万。
  阶段一: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建筑公司为Civil&Civic,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指导。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而Utzon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成。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预计延后了47天,这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包括天气,没有预料到的雨水改道,工程在正确的结构图准备好之前就已开始,合同文件的改变)。矮墙工程最终于1962年8月31日完成。迫使工程尽快开展的行为最终导致后来产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这样一个事实:矮墙的强度并不能够支撑它的屋顶结构,因此必须要重建。
  阶段二:在设计竞赛中,这些壳并没有几何学上的定义,但设计开始后,这些“壳”被定义为由一系列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排骨支撑起来的抛物线。然而,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找不到建造这些“壳”的方法。使用原地浇筑的混凝土来建造,因屋顶的结构不同要求不同的模具,其造价高昂遭到了否决。从1957年到1963年,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建造“壳”的方法(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1961年,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该办法可以使用一个共同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壳”由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们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面板,这加快了工程的进度。1962年4月6日,悉尼歌剧院被估计将于1964年8月到1965年3月之间完成。
  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从Utzon将他的工作室于1963年2月搬至悉尼后开始。然而1965年政府更迭,新的Robert Askin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这最终导致Utzon于1966年辞职。Utzon辞职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工程正接近完工,Peter Hall取代了他的位置并对内部的设计和装潢负主要责任。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约恩·乌松先生获2003普利策建筑学奖。普力策奖是对乌松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认。2008年11月29日,约恩·乌松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原摄] 悉尼歌剧院 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15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古阳河三桥叠翠 罗依溪双曲凌波(15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世界上最美的路(转 11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世界上最美的路(转 11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游桂林两江四湖 看桥梁千姿百态(38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断桥不断雪已残 西湖风景旧曾谙(18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中国尚未翻版的美国道路模式_马道(转40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搞笑] 世界上最巧合的图片 太经典了(转35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精选] 奇幻交通(6)美国摄影师的美丽交通(21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人间四月芳菲尽 围山五一映山红(29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透过湘西之眼看透湘西之美(上,21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透过湘西之眼看透湘西之美(下,20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名作鉴赏(3) 听吴冠中倾诉舟之灵(40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衣带渐宽川西南(1)日浴高原二郎山(10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巍巍太行天路行 挂壁公路最惊心(54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诗情画意看交通(1)名家笔下小桥流水(50P)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 [组图] 世界上最危险的五条路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世界上九座非常迷人的独特桥梁(转)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世界第一拱桥 美不胜收的重庆朝天门大桥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暴强钉子户?看阪神高速横穿摩天大楼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收藏] 思路 逻辑 技巧—牛人十数年PPT经验分享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趣味]你敢大声朗读这首诗吗?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组图] 中国十佳桥梁 权威评定 各领风骚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 游蒲津古渡 穿过汉风唐雨追忆华夏文明 - 路人@行者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