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师资格证叫什么:以同学的名义行骗,可喜?可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9:31
以同学的名义行骗,可喜?可悲?

  月初正是会计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这不,李姐正忙的不可开交,却隐约感觉到办公桌前有人已经站了很久了。

  “请问有什么事情吗?”李姐想着可能是前来办事的业务人员,抬起头习惯性地问。

  “怎么,不认识老同学了?你比以前胖了。” 来人亲切而有分寸地说。李姐想自己的确是比当学生时胖多了。

  “你是谁呀,我怎么没印象?” 李姐这才仔细看一眼来人,衣着虽然不十分讲究,却也符合出行时风尘仆仆的样子,又彬彬有礼,脑子里快速搜寻了一遍有记忆的同学,但还是想不出来人是谁。

  “真不够意思呀,老同学,我可是一眼就认出你来了。”来人的话语如同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亲切自然。

  “不好意思,请坐吧,我帮你倒水喝。”李姐边说边给来人倒了杯水。虽然还是没想起来人是谁,但既然是同学,就不由得热情了许多。

  同学嘛,东拉西扯的,越说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说到同学聚会,来人说是谁组织的呀,怎么最后没组织成,说着就要求给这个同学打个电话,说自己没带手机。想想也没什么,没手机也没什么不正常的吧。电话打过去,说有人想和你说话,来人很是热情,说听出我是谁来了吧?今年继续组织吧,一定参加,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什么异常。终于说到正题上来了,说从T市来,在离李姐单位不远处车子出问题了,看能不能找个熟人帮忙。找了几个人都帮不了,说那就算了吧,就差几十元,回去拿一趟算了。修理费用差几十元?不至于吧,李姐有些不相信,那也用不着回家去取,给你就行了。那不好吧,怎么好意思用你的钱呢?没关系,同学嘛,能帮则帮。又没请人家吃饭,太少了也拿不出手,说着拿出两百元给了,客气地说有空就专程送过来。

  人送走以后,李姐怎么想也不对劲,关键是到最后也没想起这位“同学”姓甚名谁,也没再好意思追问,还是问一下刚才打过电话的同学吧,一问才说她根本没听出来是谁呀,只是随便胡扯了几句,再想想交谈细节和后来发生的事情,虽然没什么大的漏洞,但怎么想怎么不对劲,确信是上当了,可能骗子早已经打听好了李姐的基本情况,又了解女性爱面子的心理,再说数额也不大,想即使是被骗,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就放松警惕,很容易得手。后来又听说已经有几位同事也遇到了类似的遭遇,大家又感觉损失不大,就都没报警,这样,正好给了骗子长期行骗的可能。

  同学,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很亲切的称呼,那怕是在校期间没有过任何交往,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只要知道曾经是同窗,那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觉不自觉地会加进许多利益因素,交往中自然会有所权衡,这不是说那一个人自私,更无权指责这种自我保护的现象,人要生存,就需要有各种生存能力,特别是身处如今的市场经济社会,衣食住行,看病上学,哪一样能离得开金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能保持一份纯洁的同学之情,愿意在同窗遇到困难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是非常珍贵的情感,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毕竟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而是要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人生价值,而各种情感在人生中是不可忽缺的,人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一份不计任何回报的友情,是人性中可喜的一面,值得肯定。

  然而,有些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却也想得到丰厚的物质享受,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同学”的主意。以这种方式得到不义之财,应该属于诈骗犯罪了吧,无疑这些不法之徒是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会落入法网,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的。人要生存,就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但能想出骗人的点子来,说明还没有笨到缺乏生存能力的地步,为什么不在如何以合法的劳动得到报酬上动动脑子,而甘愿冒触犯法律的风险,去行骗呢?特别是以同学或战友之类的名义去行骗,严重亵渎了那些本来纯洁的称呼,让人们不得不在处理各种关系面前都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让上当者难过的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是对同学的那种情谊被玷污而痛心。再说了,那些人站在人面前也是人模人样的,那张普通的脸背后却隐藏着肮脏的灵魂,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如今社会上形形式式的事情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有时候又特别困惑,当有能力的时候,的确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但当你的好心被别人利用,甚至是被践踏的时候,与正吃着香喷喷的饭,却发现一头大苍蝇无异,那种感觉真是让人不舒服,虽然不是致命的打击,却也让人难以接受。那么,遇事时大家只好擦亮眼睛,看清楚面对的是什么,三思而后行吧。也希望那些以获取不义之财而窃喜的人回头是岸,不然,等到哪一天东窗事发,则后悔也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