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养护合同:2010年中考试题之实验与探究题100 例(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3:27:30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题100 例)
1.(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    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    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    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猜    想】Cl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结    论】HClO
【反    思】(1)+1   (2)AgNO3+HCl=AgCl↓+HNO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揭阳)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A、C溶液都呈       色。
B是
D是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溶液。
A是硫酸钠溶液
C是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 )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
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中性
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 )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    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   (3)        。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猜想      可能成立

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猜想(3)成立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① 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    ② 有白色沉淀    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
【猜    想】(3)  SO42-  或   SO3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    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2SO3 + Ba(NO3)2=BaSO3↓+2NaNO3
3.(汕头)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       ;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
之间加一个         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        ,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            、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提出猜想】CH4    【问题讨论】(1) 2    3   (2) 吸收CO2     澄清石灰水   (3) 干燥   水雾        浓H2SO4(或CaCl2或无水CuSO4)    NaOH溶液
4.(湛江)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①  CO2  ②  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   ③  稀盐酸 ④  NaHCO3+HCl==NaCl+H2O+CO2↑   ⑤   碳酸氢钠   ⑥  碳酸钠  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5.(肇庆)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              ,
猜想③:该化肥是NH4HCO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     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     溶液滴入
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      不成立。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
的         溶液,若         ,则猜想①成立;若            ,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② (NH4)2SO4(或硫酸铵)【实验探究】(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NH4HCO3+Ca(OH)2=CaCO3+2H2O+NH3↑(2)(2分)HCl溶液(或盐酸)  ③ (3)BaCl2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无白色沉淀  有白色沉淀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6.(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CO3;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继续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溶液不变色)
7.(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3 或NH3·H2O)易挥发
浓氨水(NH3·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
(NH3·H2O)易分解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
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
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
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8.(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猜想与假设】Cu2O (Cu4C、Cu2C等)  【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  不能   放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9.(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
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
I.(1)除去CO2和HCl气体    (2)验证CO2是否被除尽  (3)2.44    II.ABC      III.97.6%
10.(常州)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与CO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
向盛有Na的装置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装置B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
时继续缓缓通入CO2,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Ca、Na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      ;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Na2O;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1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

假设2成立
【反思提高】
Na在CO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假设1:Na2CO3     【实验设计】②足量稀盐酸    ③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待沉淀完全后,加入2~3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反思提高】4Na+3CO2 △ 2Na2CO3+C(或4Na+CO2 △ 2Na2O+C)
11.(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
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①装置C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F             G                                        I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1)CH4+H2O=CO+3H2    (2)I.14:3   Ⅱ.[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②如果只有CO和H。还原足量CuO,合成气中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如果只有CH4还原足量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3:1   现测得CO2的质量:201.5g--198.2g=3.3g  H20的质量:896.0g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3.6g×)=9:4
9;4介于2:1和3:1之间   由此可推测出,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CH4,且 CH4也还原了CuO。   ③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CO2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 [拓展探究]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大于1:3(或H2未完全参加反应、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12.(南通)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
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
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  ;然后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
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  的用量。
【分析讨论】 放热   猜想Ⅲ: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验证Ⅱ:错误    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CaCl2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酚酞   【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13.(广东省)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
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红  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 “‘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A为  H2SO4         ;B为   BaCl2      (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14.(广东省)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NaOH [或NaOH、Ca(OH)2]。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
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
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
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林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小云的猜想正确。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5.(四川达州)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2NaOH+CaCO3↓
猜想四:能与BaCl2反应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是(填“是”或“否”)。
16.(镇江)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
该气体中    ▲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    ▲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              ,证明无O2;
B中观察到           ▲              ,证明该气体是H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    性(填“酸”或“碱”)。
(1)无  (2)带火星的木条(三)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4)验纯(5)酸
17.(镇江)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
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
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
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
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              ;
CD段:            ▲               ;
(7)通过计算可得: a:b=         。
(8)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
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猜想一:Na2CO3 + CuSO4= CuCO3↓+ Na2SO4  猜想二:碱    Ⅰ.(1) 过滤   (2)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加BaCl2 [或Ba(OH)2、Ba(NO3)2]或CaCl2[或Ca(OH)2、C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   Ⅱ.(3)二   (4)一    (5)C 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6)Cu(OH)2  CuO + H2O     CuCO3  CuO + CO2 ↑
(7)2 : 1     (8)4CuO  2Cu2O + O2 ↑
18.(泰州)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 。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  。
(4)用酚酞试液  ▲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  。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 。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
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
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
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
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
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  ▲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  。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  , ▲  。
(1) 密封保存  (2)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或潮解  (3) 碳酸钠  (4) 不能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5) 取试样溶于水,加入CaCl2[Ca(NO3)2或BaCl2或Ba(NO3)2或Ba(OH)2或Ca(OH)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 ①不行; 变质产物(含结晶水等)不是纯净的碳酸钠。CO2能溶水不能用排水法集气,用排水法收集误差较大。②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2(或Ca(NO3)2、BaCl2、Ba(NO3)2等)溶液,过滤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变红,则部分变质 。(或在滤液中滴加其他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滤液是中性还是碱性,或在滤液中滴加可溶性的弱碱盐如硫酸铜、氯化铁等溶液看有无沉淀来检验滤液是否呈碱性。不过滤也行。)
19.(徐州)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实验探究】 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 l535℃~l538℃
【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6Fe203 高温 4Fe304+02↑
(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20.(盐城)有机物A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A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一:A中只含C、H两种元素     猜想二:A中含C、H、O三种元素
【实验】
              在O2中充分           足量的浓硫酸               足量碱石灰
                    燃烧
【结论】猜想     ▲   正确(选填“一”或“二”)。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    。
【结论】猜想  二  正确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3:16 。
21.(扬州)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 → 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1)2NaN2=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CO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成NaN2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7)A  (8)92.9%
22.(广安)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
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
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实验探究一】(1)红   (2)氢气(或H2)【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H、O)   (2)CO(或一氧化碳)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拓展延伸】(1)B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23.(乐山)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200ml的软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 问   题 】
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阅资料】
(1)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HAc, 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4)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白醋滴在紫罗兰花上
紫罗兰花变红
白醋的pH     7

将锈铁钉放在小玻璃杯中,加入白醋
刚开始时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1. 白醋能与铁锈反应
2.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10ml白醋,将瓶捏扁,加入约5g鸡蛋壳,拧紧瓶盖
瓶中有气泡冒出,扁塑料瓶逐渐膨胀
白醋能与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向白醋中加入纯碱
白醋中有气泡冒出
白醋能与碱反应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2)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
(3)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CaO+H2O = Ca(OH)2   (2)四   (3)CO2+Ca(OH)2=CaCO3↓+H2O
24.(眉山)实验表明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④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胆矾。
在对该反应的产物的探究中需用下列A、B、C装置: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 + 2H2SO4(浓)       X↑+ 2SO2↑ + 2H2O 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若要证明产物中有水,则要用            装置(填装置的编号)。
(3)若按B、A、C的顺序组装,不能证明产物              。
(4)若按C、B、A的顺序组装,则能证明产物              。
(5)若要证明这三种产物,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装置B中的品红Ⅰ的作用是                       ,品红Ⅱ的作用是                           。
(1)CO2  (2)A (3)H2O  (4)SO2  (5)ABC    证明产物中的SO2  检验SO2是否完全反应
25. (兰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铁锈慢慢消失,溶液变为浅黄色
白醋能与铁反应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稀盐酸     X >Y (2)Y是银   (3)(凡合理答案均可)
26.(兰州)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                B               C             D           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
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
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
(1)①长颈漏斗 ②锥形瓶  (2)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D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a接d,e接b,c接g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AgNO3 + HCl = AgCl ↓+ HNO3 (5)2H2O2 2H2O+O2↑ 供给呼吸
27.(宁夏)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
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
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溶液中,观察。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小聪同学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污染,因为                             。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一)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二)(1)质量;质量分数;
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也有强腐蚀性;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小木条上蘸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观察
小木条变黑(或碳化)
(原理运用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8.(山西)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
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1)Ca(OH)2+Na2CO3==CaCO3↓+2NaOH   (2)氢氧化钠(或NaOH)
(3)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钙粉末
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CO2  (或Na2CO3)
29.(陕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
不含  CaO或氧化钙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CaCO3或碳酸钙。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四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密封保存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30. (海南)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斌舒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
[实验现象]3天后,I、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
[获得结论]
(1)对照实验l、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                  ;
(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拓展探究]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
(1)在潮湿空气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与碱性溶液接触、与食盐水接触(2)涂油、喷漆、搪瓷等
(3)在A、B、C、D四支试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两天后观察,发现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锈蚀最严重。
31.(新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情况①正确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种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或通入CO2  )
产生白色沉淀
情况①正确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是                 溶液。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
(3)另用2支试管,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       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1)稀盐酸(2)Na2CO3溶液(3)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Ca(OH)2溶液   NaOH溶液
小勇,  Ca(OH)2溶液
32. (乌鲁木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
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a端上铜丝变黑  ④玻璃棒a端下沉   (4)⑤甲  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⑦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⑧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⑨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33.(安徽)酒糟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同学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结  论
小红
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勇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新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1)C+O2=CO2(2)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3)内焰   (4)a  (5)酒精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34.(安徽)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现仅提供:置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1 g铁粉、O.2 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方案,在右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1)加快   (2)放热   (3)Fe2O3?xH2O[或Fe2O3或Fe(OH)3]
(4)1克铁粉、10滴水 (5)20.5%  (6)①画出量筒倒置于烧杯中,量筒口在液面以下  ②正确标出滤纸包在量筒中的位置
35.(河北)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                ,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交流表达】(1)溶液显蓝色(2)铁丝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验证】(1)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 pH(2)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才有沉淀生成  【拓展应用】(1)铁片(或 Fe、铁粉、铁丝等)Fe + H2SO4=FeSO4 + H2↑(或 Fe + CuSO4=FeSO4 + Cu)(2)铁和铜(或 Fe 和 Cu)
36.(河南)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 g铁粉、0.2 g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l g铁粉、0.2 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CaC03+2HCl==CaCl2+H20+C02↑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氧气有助燃性。  ④在A、B装置之间和B、C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答出在A、B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     (2)①Na202和C02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者反应后不可能生成含氢元素的酸或碱

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03+2HCl=2NaCl+H20+C02↑
C02+Ca(OH)2=CaC03↓+H2 0
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
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
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202+2H20=4NaOH+02↑
156        160  32
7.8g         y  x
X=1.6g
Y=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g/40g×100%=20%  答:略。
37.(芜湖)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
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
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⑴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⑵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⑶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人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
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理论分析]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合理即可)
[分析与验证]⑴氯化铁溶于水;⑵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滴加稀盐酸,然后将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钙或
氯化钡等
Na2C03+CaCl2=CaC03↓+2NaCl或
Na2C03+BaCl2=BaC03↓+2NaCl等
(合理即可)   ⑷[知识链接]食盐水
38.(上海)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
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次。
(1)大于  稀H2SO4  (2)稀H2SO4加入滴加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是否有颜色变化 (4)放热  三
39.(上海) 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甲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 ____。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②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
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玻璃管中的水减少,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  Ⅰ  (2)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海
40.(上海)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焰加热。
②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A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Ⅰ、Ⅱ、Ⅲ的名称。
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名称:Ⅰ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
(1)铁架台  外  (2)方程式略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甲乙装置中间应该再加上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被吸收完全  (5)Ca(OH)2  过滤  加热(蒸发)  冷却(降温结晶
41.(楚雄)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 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CO2 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的CO在A中已被完
全吸收  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C中的变浑浊
42.(黔东南)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
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
【实验原理】学科网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学科网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学科网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学科网
【实验过程】学科网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学科网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学科网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
含有(或不含有)
试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学科网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29.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学科网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学科网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22.
【实验原理】(2)蓝   【实验记录】(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   (3)A  B  D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43.(娄底)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
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
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64
85
138
203
285
376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得出结论]     58     、    59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     60     的汁液不能
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  61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 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
液的酸碱度常用            62              。
58. 紫卷心菜(或牵牛花)   59.  牵牛花(或紫卷心菜)   60.  胡萝卜
61.  酸    62.  pH试纸(pH计)
44.(娄底)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醋在厨房中的妙用”: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汁液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
稀酸溶液
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
蓝紫色
红色
绿色
牵牛花
紫色
红色
蓝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63                   。
(2)讨论交流
① 小林自豪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64        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         65        (填序号“①”、“②”或“③”)。
② 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     66     (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3)反思
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67  离子。
63.  Fe2O3+6HCl=2FeCl3+3H2O    64.  铁(Fe)    65.  ②  66.  除水垢(合理均可)    67.  氢(H+)
45.(长沙)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②为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3)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内,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4)①密闭容器;②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46.(江西)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序号)
(2)操作A的现象是                  ;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1) C  (2)铜丝表面变黑   (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47.(江西)小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右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    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猜    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         (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讨论】A   【猜想】(1)B    (2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或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48.(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
Fe2O3+HCl=FeCl3+H2O
……
④……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归  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
实验现象:无现象    结论: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Al  Cr  Cu(或“②”)
回答问题: (1)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2) Cr+H2SO4=CrSO4+H2↑(3)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 A1、CrSO4溶液、Cu
归纳: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   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49.(晋江)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       (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            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1)Ca(OH)2微溶于水,其溶液质量分数不可能为10%;  (2)无色酚酞、NaCl    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进行实验]甲(或乙)   实验步骤: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或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实验反思](1)石灰水    (2)A、B
50.(龙岩)已知,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C,乙认为是CO,丙认为是Na2CO3,丁认为是CO和Na2CO3,戊认为是NaHCO3。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CO能与PdCl2生产黑色的Pd,可利用该反应检测CO是否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戊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该猜想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右图中的“I”、“II”或“III”)。
(4)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据此可知:
①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
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质量守恒定律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Ⅲ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①丁  ②Na+CO2==Na2CO3 +CO
51.(南安)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C是                    溶液。
第二步  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写出化学式),
则A是          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三步  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               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             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调查研究] CuSO4  [实验探究] Na2CO3  实验解释:?  CaCO3 Ca(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   NaO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宽甸)目前,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许多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技术。右图为普通电池(锌锰电池)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分析:
(1)将回收的废旧电池进行分离,可以得到的单质有(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氧化物有           ,盐有            ,有机物有(写名称)            。
(2)小李同学想得到⑤中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溶液,并检验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完成:
溶液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
该溶液是A 溶液
该溶液是B溶液
(1)Cu、C、Zn  MnO2  NH4Cl、ZnCl2  淀粉  (2)②过滤  二氧化锰和炭粉   ③灼烧(或暴露在空气中加强热)   ④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强烈刺激性气味(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H4Cl+NaOH==NaCl+H2O+NH3↑
提示: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应采用过滤的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的试剂是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53.(宽甸)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C2H5OH)的蒸发皿,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再将经打磨过的光亮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色固体。(如右图)
甲同学将生成物取出,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由此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来镁条中所含的杂质。
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三种人们熟知的气体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对后续实验的作用和影响是:
①                                              ;
②                                              。
(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的作用是                             。
(3)请设计—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的方法是                                                       。
(4)写出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1)①便于引燃镁条  ②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聚集在集气瓶内,为镁与较多的二氧化碳反应创造条件  (2)避免集气瓶因受热不均而破裂(或防止温度太高炸裂瓶底)
(3)将镁条直接与过量(或足量)的盐酸反应,镁条完全溶解,若无黑色物质残留,说明甲同学的猜测不能成立
(4) C2H5OH+3O22CO2+3H20   2Mg+O22MgO  2Mg+CO22Mg0+C(写3Mg+N2Mg3N2也可) 提示:酒精燃烧既能提高温度来点燃镁条,又能为实验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验证镁条中是否含有碳,可用盐酸溶解,因为碳不与盐酸反应。
54.(长春)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集气瓶B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
(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 A瓶中的气体是        ;
(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B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
①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瓶中,观察现象。
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B瓶中的气体是        ;
②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B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        。
(1)H2或氢气(2)①O2或氧气 ②Ca(OH)2或Ba(OH)2
55.(长春) 将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        ;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有气泡冒出。由此得出结论:        ;
(3)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CaCl2: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由此得出结论:不含有CaCl2。这一探究同时说明滤液B中也不含有Ca(OH)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①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②   。
(1)CaCO3(2)滤液B中不含Na2CO3(4)①NaCl ②HCl或NaOH
56.(哈尔滨)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5)                                          。
(1)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无色(或酚酞试液红色褪去)   (2)CaCO3   HCl   (3)NaCl  Na2CO3
(4)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氯化钙,若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也无明显现象,则乙同学猜想不一定成立,所以甲同学结论不正确   (5)向最终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加入酸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
57.(本溪)已知某金属X有下列相关信息:①它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是X2O3;②它主要通过热还原法冶炼而成;③它的年产量位于金属之首。
(1)据此推断X是             (填选项字母)。
A.钛       B.铁       C.铝       D.铜
(2)在高炉中用含X2O3的矿物冶炼该金属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该矿物中X2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矿物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假设矿物样品中的X2O3完全反应):
①取矿物样品并称量该样品的质量;
②测出反应前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③测出反应后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④计算得出矿物样品中x2O3的质量分数。
你认为,该实验方案           (填“一定”
或“不一定”)能准确测出矿物中X2O3的质量
分数,理由是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哪些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矿物中X2O3的质量分数: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1)B    (2)X2O3+3CO  高温  2X+3CO2(或Fe2O3+3CO 高温  2Fe+3CO2)
(3)不一定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被石灰水完全吸收(或石灰水可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别测出反应前玻璃管和矿物样品的总质量、反应后玻璃管和剩余固体总质量(或测出反应后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    无尾气处理装置
58.(鞍山)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泡产生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NaCl  ②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①
小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兰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刚(实验现象
和猜想合理对应即可)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59.(鞍山)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
序为a→(    )→(    )→(    )。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
热”),目的是                                          。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
式为                                。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             (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1)d、b、e(全对2分);除去残余的二氧化碳    (2)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防止加热爆炸 (3)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3CO+ Fe2O3高温2Fe+3 CO2    (4)C或H2。
60.(大连)现有粗铜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某活动小组想要测定其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铜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步骤Ⅱ:去“步骤Ⅰ”中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步骤Ⅲ:根据测得数据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⑴步骤Ⅰ:验证稀盐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滴石蕊,变红____;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称量结果将会(填“偏高”或“偏低”)。偏高
⑵“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学认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骤Ⅰ”,在进行“步骤Ⅱ”时,将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再补充适当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补充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