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过期1个月还能喝吗:2010年中考试题之实验与探究题100 例(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09:39
把灼烧物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过滤不溶物,用步骤一称量的质量减去不溶物的质量
61.(玉溪)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④将金属片X(表示铁、铜、锌、银中的某一种)加入到Y中。
(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
请完成:
(1)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锌与稀
盐酸反应比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④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
一种金属是   Fe    ;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   稀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62.(玉溪)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实验过程中他联想到
老师介绍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他想了解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是否
也呈酸性。他取“水”多次测其pH,发现其pH始终小于7并逐渐减小,直至稳定在pH=4,证明集
气瓶底残留液呈酸性。随后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他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残留液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猜想]①  能与铁发生反应 ;② 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设计方案]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选择一个猜想即可):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残留液于试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
碳酸钠粉末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该残留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63.(玉溪)某同学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
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探究鸡蛋壳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请
你帮他完成下表中实验探究的相关内容。
残留固体的成分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可能有氧化钙
取残留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红色
结论:  有氧化钙
方程式:
CaO+H2O===Ca(OH)2
⑵还可能有碳酸钙
另取残留固体滴加足量盐酸
现象:固体开始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结论:  有碳酸钙
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64.(玉溪)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⑴ 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⑵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成后过滤。
65.(宜昌)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OH- = 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和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知识回放】⑴H2SO4+2NaOH=Na2SO4+2H2O
⑵H2SO4+Ba(NO3)2=BaSO4↓+2HNO3或K2CO3+Ba(NO3)2=BaCO3↓+2KNO3
【挖掘实质】Ba2+和NO3-或Ba2+和2NO3-;2H++CO32-=H2O+CO2↑或2H++CO32-=H2CO3,H2CO3=H2O+CO2↑【实践运用】Ba2+和SO42-或Ba2+和CO32-或H+和CO32-;H+、Na+、K+和NO3-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可能性一:Ba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
可能性二:SO4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
可能性三:Ba2+或SO4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不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必须验证SO42-)
【知识升华】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余。
66.(株洲)化学老师谢××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I: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II: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
含有Na2CO3: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
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盐溶液
NaCI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8.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1 )     (填化学式)。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2)      (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  (3)   ,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4)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5)  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
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0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6)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Na2CO3,   (2)NaOH,    (3)天平,   (4)除去Na2CO3    (5)猜想Ⅱ, (6)86.5%,
(7)2NaOH+CO2==Na2CO3+H2O
67.(孝感)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
方法二:                                                                    。
Ⅰ.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Ⅱ 猜测2: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入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Ⅲ 2NaHCO3Na2CO3+H2O+CO2↑ Ⅳ 方法一: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粉末为Na2CO3  方法二: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CaCl2(或BaCl2等)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粉末为Na2CO3
68.(咸宁)为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       现象,判断出Al>Fe>Cu。
(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        。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金属的顺序为            。
【拓展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铝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  (2)Cu  Al(3)Cu  Fe  Al 【拓展应用】  FeCl2  AlCl3
69.(咸宁)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
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
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1)CO2+Ca(OH)2=CaCO3↓+H2O(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   ④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70.(黄石)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SO2、SO3、O2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确认没有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①:产生的气体仅为SO2;猜想②:产生的气体仅为H2;你认为猜想③         。
[查阅资料]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H2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剰余。
[设计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图中X为         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          (填①、②、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        。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          。
猜想③产生的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  (1)品红  (2)①  (3)降低(或发生改变) (4)将残液慢慢的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71.(随州)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 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
(2) 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1
2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首先                      。
(1)长颈漏斗 (2)⑧⑨;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进入导管形成液柱。(3)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到集
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CO2已收满。(4)过滤【设计实验】步骤1.将灰黑色固体充分灼烧,再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灰黑色固体中含单质碳,否则不含单质碳。
步骤2.向灼烧后的固体中加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证明灰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铜,否则不含单质铜。
【反思】询问老师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等。

72. (恩施)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                       ,仪器a的名称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1)O2(或写名称均可)、补充鱼塘中的氧气、烧杯(2)在水较多的环境中即使生成CaO,也会和水作用生成Ca(OH)2(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样品滴入酚酞指示剂(或通入CO2气体)
变红(或产生白色浑浊)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3)2CaO2+2H2O =2Ca(OH)2+O2↑
(4)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意思相近可给分)
73.(滨州)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利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小利猜想的依据是              。
(2)小宁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型管A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1)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2)小军认为,纯碱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另一种物质有可能是Na2CO3,小宁认为不可能,他可选用           试剂来验证另一种物质是否是Na2CO3;
(3)小明在转移实验一所得溶液时,不小心手上沾有部分该溶液,小明应该如何处理:                。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实验一:(1)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氧气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实验二:(1)碱  (2)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等)   (3)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表达]Na2O2+2H2O=4NaOH+O2 ↑
74.(烟台)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75.(烟台)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Vc溶液
滴加得滴数
40
10
20
5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探究一)苹果汁  0.02%(或20mg/100mL)    (探究一)【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与方案对应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C
76.(潍坊)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  想】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KMnO4K2MnO4+MnO2+O2↑ (2)D E (3)酚酞2CaO2+2H2O=2Ca(OH)2 +O2↑  实验步骤:向试管中滴加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CaCO3+2HCl=CaCl2+CO2↑+H2O
77.(威海)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l0%和5%的盐酸溶液。限定你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局的实验方案,辨别出最浓的和最稀的盐酸溶液。
实验仪器:精密温度计、剪刀、镊子、量筒、秒表、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
药  品:镁条
提  示:①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辨别之。②当你设计一种方案时,不必用到所有的仪器。③在描述每种实验方案时,要求说明:观察或测定何种变量、需要控制的条件、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与推论。
(1)实验知识和技能准备: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依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方案一:
你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
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与推论
实验方案二:
你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
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与推论
(3)为了排除实验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认为还应该如何完善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量筒内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取液体滴加到刻度:读数时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2)方案一:测定反应所需时间
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
与推论
测定不同浓度盐酸与足量镁反应所需时间。
①需要取相同体
积的盐酸;
②相同的、足量的
镁条;
③在相同的环境
温度下实验。
镊子、量筒、
秒表、烧杯、
大试管、
胶头滴管
①将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②将镁条加入到三支大试管中。③分别量取相同体积的三种盐酸加入到大试管中。④用秒表记录反应所
需时间。
如果反应所需时
间最长的,就是
最浓的盐酸,反
之就是最稀的盐
酸。
方案二:测定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
与推论
测定不同浓度盐酸与足量镁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温度。
①需要取相同体积的盐酸;②相同的、足量的镁条;
③在相同的环境
温度下实验。
镊子、量筒、温度计、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
①将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②将镁条加入到三支大试管中。③分别量取相同体积的三种盐酸加入到大试管中。④用温度计测定反应
后所得溶液温度。
如果反应后溶液温度最高的,就是最浓的盐酸,反之就是最稀的盐酸。
(3)重复实验。
78.(莱芜)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问题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过程】
①如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加入5~10mL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
该小组同学建议对该装置进行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①对海水淡化后剩余资源,请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思路是想办法将水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请列举一种与上述原理相同的混合物分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怎样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实验过程】②将小试管内的长导管加长;使用冷凝管;将小试管放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③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将海水蒸馏可以得到淡水
【反思交流】①晒盐;制纯碱;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制备镁  ②石油的分离;分离液态空气
79.(聊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变质(填“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2)借助于__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1)Na2CO3    (2)NaOH
【实验结论】部分 【进一步实验】(1)Ca(OH)2(2)指示剂或pH计或酚酞试液
80.(临沂)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2)取(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OH-
NO3-
Cl-
SO42-
CO32-
Na+





Ca2+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小强猜想:                                  。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为     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得出结论: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能够保存的原因               。
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了碳酸钙  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红色   CO2+2NaOH=Na2CO3+H2O  浓盐酸易挥发
81.(泰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1)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3)白色沉淀   (4)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82.(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
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
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1)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2)小于 (3)2Mg+O2==2MgO  3Mg+N2==Mg3N2
83.(台州)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对        规
律的重要认识。
(1)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  (2)①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②氧气(或O2)③质量守恒
84.(杭州)小王要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做了下述实验。
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稀硫酸④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烧碱溶液⑦蒸馏水。
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右图所示。
小王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广口瓶中分别放入长势、大小均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和等体积的水,瓶口滴管内装有NaOH浓溶液,再将不同体积的纯净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三个瓶中,充入气体的成分分别是:甲瓶:2000毫升空气;乙瓶:1600毫升空气、400毫升CO2;丙瓶:1400毫升空气、600毫升CO2,三套装置都如右图所示。
(3)将三套装置放在同一地点,太阳光照等量时间后,挤压滴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进入三个瓶中水的体积。(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变化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               (仪器名称用仪器下的大写字母表示,内装的药品写序号),将所选仪器按要求连接,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      (用仪器接口上的小写字母表示)。
(2)为小王的实验原理正确吗?           理由是                              ,
(3)对小王设计的实验略加改变,理论上还可根据           变化,来判定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l)A:①⑤;B:⑦;D:④(或A:①⑤;B:④;D:⑦)(3分);abcfg(或afgbe)(2)正确;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根据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推测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的体积
(3)植物质量的变化或栽培植物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或体积变化
85.(杭州)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 pH分别为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_        应相同。
(3)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 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
(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86.(杭州)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NaCl、Na2SO4;、Na2CO3的含量,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1)确定要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2)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3)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阴离子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4)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下列四种方案,选用方案__    __较为合理。

A                     B                    C                   D
(2)上述实验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          ,试剂B的化学式是         ,气体和试剂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A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1)C,   (2) Ba(NO3)2   HNO3或HCl ;CO2 + Ba(OH)2 == BaCO3↓+H2O;  (3)NaCl(或氯化钠)
87.(金华)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理由是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
(1)浓硫酸  (2)对调装置E、F的位置  水蒸气的吸收应在通溶液之前(或“若按原装置,前者会把水蒸气带给后者”)   (3)防止空气中的CO,进入吸收装置(或“保护装置”)。
88.(义乌)2010年5月12日,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装置连接顺序为:  __  。(填写编号)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
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
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__ __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3)结果分析;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1)②→①→③(或②①③) (2)21:44   (3)AC
99.(温州)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其理由是  ▲  。
(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它试剂再设
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和相应的结论)  ▲  。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
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
下表: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像是  ▲  。

(1)无色酚酞遇到酸也是不变色。  (2) NaCO3,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有多出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出现气泡则溶液显中性  (3)C
100.(茂名)以前,人们将石灰石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CO)在水中混合,再取上层澄清液漂洗织物。兴趣小组按照上述的操作步骤得到澄清液并对澄清液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进行探究,请你利用必需实验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Ba(NO3)2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Ba(OH)2溶液、酚酞试液
[提出猜想]①含有KOH和Ca(OH)2;②含有KOH、K2CO3和Ca(OH)2;③含有      ;④含有KOH和K2CO3;
[查阅资料]K和Na都是活泼金属,它们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似;K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要证明猜想①中的Ca(OH)2是否存在,选取的试剂是          。
(2)请你设计方案,实验证明猜想④,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中(不一定填满,也可以补充)。
质       装
量   置时

装置①
装置③
实验前
220.0克
195.0克
实验后
222.1克
199.4克
[交流与讨论]  大家认为猜想②肯定不正确,其原因是               。
[提出猜想]KOH   [实验验证](1)碳酸钠溶液  (2)

[交流与讨论]因为K2CO3与Ca(OH)2混合会发生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处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