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峰 佘诗曼:车文博先生与无意识理论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31:49

车文博先生与无意识理论研究

字数:4385

来源:心理学探新 2010年3期 

  摘 要: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先生对于无意识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并结合引证内隐学习、内隐记忆以及内隐社会认知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呈现了目前国内无意识心理研究其理论与实证交融并共同发展的蓬勃景象。
  关键词:无意识;车文博;理论研究;内隐
  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0)03-0006-04
  
  “无意识”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理学领域,“无意识”被界定为个体没有目的、没有觉察的自身的心理活动,它与“意识”相对。在心理学历史上,无意识的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古希腊大哲学心理学家柏拉图最早在其 《申辩篇》、《法篇 》等论著中,明确提出人有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行为”;并形象地以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心理形式,表述了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行为的思想。哲学家莱布尼茨也在关于“统觉”和“微觉”的观点中阐释过“次要知觉”,指的就是无意识。到了康德的时代,他又提出,无意识心理活动不仅是实际存在的,而且是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在他看来,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他把创造活动分为酝酿、潜伏、恍然和完成四个阶段,其中无意识活动占了两个阶段。但对“无意识”心理的深入探讨,还是集中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他在著名的“冰山图”中,将对“无意识”的强调推到了至高点;并在对“人格结构”和“心理结构”的阐述中,对“无意识”的性质和特点提供了精辟的阐释。
  在国内,车文博先生是“无意识”理论研究的权威。对于他丰富卓然的学术成果,众多从实证视角出发的研究也颇受启发。用这位著名心理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话来讲,就是心理学研究“分工不分家”:“不管是理论心理学,还是实验心理学,大家都是在研究心理学、研究意识和无意识这个共同的内容”——同时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关注意识和无意识,使得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能相得益彰,互相吸取养料,进而真实、客观地揭示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实质。正是这种豁达、睿智的观点,见证了老一辈心理学家们深邃的学术目光、开阔的学术胸怀;也正是有这样的豁达与睿智,才促成了心理学界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让后学们有幸沐浴于博大的思想光辉之中。
  车文博先生是系统引入“无意识”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的第一人。他曾于1982年在《外国心理学》杂志上以《试评弗洛伊德主义》一文成为中国学者首位为弗洛伊德“翻案”的心理学家,并开启了我国无意识的理论研究。1988年和1992年分别主编出版了《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弗洛伊德主义论评》。从1986年开始,车文博先生主持翻译了《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上、下卷,共85万字),该书的上卷选辑了弗洛伊德的原著,下卷选辑了阿德勒、荣格、霍妮、卡丁纳、沙利文、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埃里克森、赖希、弗洛姆、马尔库塞等人的原著;在完成《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的基础上,车先生又主编了《弗洛伊德主义论评》(共95万余字),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古典弗洛伊德主义,下编为新弗洛伊德主义。之后,他主编的“20世纪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其中收入《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孤独无援的现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寻找存在的真谛——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等系列论著。这是当时国内最早最全面的关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详细介绍。此外,车文博先生还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主线和基本内容,首次主编最权威的《弗洛伊德文集》(总计280万字),其中涵盖弗洛伊德的精神病学、心理学、美学、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经典性论著。这也是在海峡两岸我国出版的首套大型《弗洛伊德文集》(八卷)。至今,车文博先生已出版《西方心理学史》、《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透视西方心理学》、《释梦》、《弗洛伊德文集》、《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等相关论著30余部,共500余万字。车文博先生的这些工作及贡献成为在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继潘菽先生、高觉敷先生等一辈杰出心理学家之后的又一高峰。
  与此同时,车文博先生是国内进行“无意识”理论深入研究的第一人。车文博先生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发表《论无意识》的论文,1987年又出版专著《意识与无意识》。其中对无意识(Ucs)的本质提出了一种新见解,对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做了辩证的理论分析,并对意识与无意识转化的条件提出新见解。对于“无意识”概念的界定,是车文博先生首次指出应与弗洛伊德在无意识上划清四点理论界线的重要方面。他提出:第一,无意识不是作为本能冲动的无条件反射的锁链,而是同意识相联系着的条件反射现象;第二,无意识不是同外部世界绝缘的精神实体,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第三,无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第四,无意识与意识之间不是互不相容的对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此,车文博先生随后于1990年出版《心理治疗指南》,对临床心理诊断与治疗提出了独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此外,车文博先生发表《弗洛伊德:冲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车文博教授谈弗洛伊德的性理论》、《荣格心理学的东方文化意蕴》等脍炙人口的学术论文。就在今年,车文博先生出版了个人关于弗洛伊德主义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汇集。本书总共包括七个章节,从弗洛伊德生态多侧度评述入手,首先概观弗洛伊德主义,进而详析弗洛伊德主义生成的社会、思想、科学背景,着重阐释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建构,独到评析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根源、理论内涵及其历史意义与症结所在,深刻评论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方法论局限以及理论失误,科学剖析国内出现“弗洛伊德热”的国际背景、本真归因和国内根源。在这些论文和著作中,车文博先生让人们看到了客观而全面的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学派。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有人说,弗洛伊德是在胡说八道,我要说的是,就算是胡说八道,也得在前面加个定语:天才的胡说八道。”车文博先生是国内“无意识”研究的开拓者,他集结于各类论著的独到的观点已成为国内“无意识”研究的奠基和财富。
  关于车文博先生对于“无意识”概念澄清的四个内容,国内外有关内隐学习、内隐记忆以及内隐社会认知的实证研究结果也给予了关注和印证。首先,关于无意识并非本能的冲动,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的相关研究给予了证实。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雷伯(A.S.Reber)通过实验发现,在无明确外显指导的情况下,被试也能完成复杂的规则学习任务,并提出相对于有意识进行的外显学习而同时存在的“内隐学习”。随后,大量关于内隐学习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日常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包括言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学习等),无意识的贡献很大;缄默知识的提出和相关研究也表明,知识获得中,外显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缄默知识。借用先哲们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冰山比喻,外显知识就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端”,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外显知识难以被发觉,但却是认识的重要源泉。这些都说明,无意识确非本能的冲动。其次,关于无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这一观点,已有文献中也能看到大量实证依据。比如,运用加工分离范式探讨心境一致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表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中都存在着心境一致性效应。其中,有抑郁症状的被试表现出外显记忆的损坏,但其内隐记忆保持完好;另外,以图片、词、时间节律、情绪性事情等为记忆内容,采用序列反应时(SRT)规则习得这一重要内隐学习研究范式的众多研究表明,尽管被试没有意识到序列规则的存在,但他们的反应时还是会随着固定序列的重复而逐渐下降。根据减法反应时的逻辑,此类研究结果能够证明被试对序列规则发生了学习。在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研究中,序列反应范式中内隐学习发生的机制以及上下文线索对内隐学习的影响等也得到ERP、fMRI等脑认知研究结果的解释。这都表明,无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再次,是关于无意识作为整个心理活动必要补充的实验依据。1986年,韦克斯兰茨(Weiskrantz)发现,一名在14岁时因剧烈头痛而切除部分脑组织的病人D.B出现了左侧视野失明。然而,奇怪的是,尽管D.B左侧视野失明,但他能够准确定位出在他盲视视野内的物体。比如,尽管他看不见,但他能够正确地握住别人伸出的手;他还能够猜出出现在盲区视野内的条状物作水平还是垂直运动。对此,韦克斯兰茨对D.B进行了实验。其中一些实验要求他对光斑是否存在及其位置作迫选猜测,另一些实验则要求他猜测线条的方向。结果发现,D.B在盲区的定位、觉察和目标方位的猜测都比随机猜测的结果好得多,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盲区的视觉活动几乎和正常视野的视觉活动表现的一样好。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D.B都声称看不见测试中要求他做出选择判断的物体。除此之外,1957 年,加拿大的两位医生斯科维(Scoville)和米讷(Milner)也报告了重要的临床发现。他们的病人 H.M.是第一例得到详细研究的遗忘症病例。H.M.是一名电动线圈绕制工,该患者 27 岁时因治疗顽固性癫痫,他的双侧内侧额叶被割除,之后出现了严重的遗忘症症状,对新近学习材料的记忆几乎完全丧失,而智力却相对保持完整。此后,研究者发现,与H.M.类似的患者具有完整的短时记忆,表现出正常的数字广度记忆,但是他们的长时记忆(尤其是对新的言语材料)严重受损。由此说明,意识是主体,无意识是补充,只有当意识丧失时才会看到无意识的存在。最后,关于无意识与意识的关系。这一观点在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研究者采用间接推断模式来探测内隐学习的理解性时,结果发现内隐和外显的学习过程呈现并行上升的趋势。以此可以推断,同意识性的外显学习一样,通过无意识进行的内隐学习也具有“理解性”的特征。前文也已提及,具有无意识特征的缄默知识是外显知识获得的重要源泉。关于科学家发明发现过程的专门研究表明,在科学家的创造性工作中,至少有50%应归功于缄默知识。对外显知识的获得而言,缄默知识既可以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一致或相互冲突的外显知识获得:当缄默知识与认识或实践一致时,外显知识就容易获得,反之则难以获得。由此都可以说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除了在理论方面卓越的学术贡献之外,车文博先生还组建了优秀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学。他们关于“无意识”研究的相关成果引起了重大的学术反响,极大推动了国内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国内无意识认知的实证研究。截至目前,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及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引用车先生研究成果的论文40余篇,累计引用次数高达80余次。在整理无意识研究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两者所提出的概念(比如“无意识”、“意识”、“内隐”、“外显”等)、 探讨的问题(比如无意识和意识的相互依存、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存在等)以及关注的现象(比如学习、记忆、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不谋而合;两者殊途同归,彰显出理论与实证交融并共同发展的蓬勃态势。
  由上述可见,车文博先生关于无意识的理论研究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不仅会促进我国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构建,而且也会推动我国无意识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Sigmund Freud.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1917.
  2 车文博.试评弗洛伊德.外国心理学,1982,3:29-33.
  3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论评.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5 车文博.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 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7 车文博.论无意识.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4:16-22.
  8 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9 车文博.心理治疗指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10 安然,车文博.弗洛伊德:冲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车文博教授谈弗洛伊德的性理论.中国新闻周刊,2006,5:30-31.
  11 郑荣双,车文博.荣格心理学的东方文化意蕴.心理科学,2008,31(1):236-238.
  12 Reber A.Transfer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ynthetic languag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9,81:115-119.
  13 Mathews R C,Buss R R,Stanley W B,et al..Role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ocesses in learning from examples:A synergistic effec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89,15:1083-1100.
  14 Reber P J,Squire L R.Parallel brain systems for learning with and without awareness.Learning & Memory,1994,1:217-229.
  15 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25(1):43-46.
  16 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3,16(3):138-161.
  17 Sternberg R J.Beyond IQ:A triarchi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18 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教育研究,2003,12:31-36.
  19 郭力平,杨治良.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8,21(4):319-323.
  20 陶云,霍俊丽,高松,等.心境一致性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171-176.
  21 张卫.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2000,32(4):374-380.
  22 郭秀艳,朱磊,沈泱.知觉流畅性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再认、早晚判断、图词判断的比较.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6):99-106.
  23 李林,郭秀艳.时间节律的内隐学习及其特征:来自双维度SRT的证据.心理科学,2007,30(5):1081-1086.
  24 郭秀艳,高妍,沈捷,等.同步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事件相关的fMRI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8,31(4):887-891.
  25 Warrington E K,Weiskrantz L.Organisational aspects of memory in amnesic patients.Neuropsychologia,1971,9:67-75.
  26 Scoville W B,Milner B.Loss of recent memory after bilateral hippocampal lesions.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and Psychiatry,1957,20:11-21.
  27 Dulany D E,Carlson R A,Dewey G I.On consciousness in syntactic learning and judgment:A reply to Reber,Allen,and Rega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5,114:25-32.
  28 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
  29 杨治良.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01-803.
  
  Professor Che Wenbo and the Theory of Unconsciousness
  Yang Zhili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one of the famous psychologist,Professor Che Wenbo and 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unconsciousness.And with citing the empirical studies about implicit learning,implicit memory and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the article presented the field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unconsciousness,and their mutual facilitation,especially Prof.Che Wenbo’s prospective influence.
  Key words:unconsciousness;Che Wenbo;theory;impli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