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玛声望任务:苏联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8:34

 
转自百度贴吧 > 高尔基吧
发帖者:探索发现号 2007-6-8
 苏联文学  Soviet Union,literature of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代的文学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学两者的总称;从狭义说,是指十月革命后苏联时代的文学,或称苏维埃文学。本条目论述的是后者,而且主要是论述苏联各民族文学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发展成为在思想和艺术上基本一致而又各有其民族特色的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的过程。    十月革命后产生的苏联文学或苏维埃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据1968年统计,苏联文学包含着用72种民族文字写作的各民族的文学,其中42个民族的书写的文学是在十月革命后创制了各自的民族文字以后产生的。    十月革命前俄国境内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境内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各民族文化的结构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据苏联文学史家的分析,沙俄各民族的文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十月革命前夕,按照它们的社会、思想和艺术的发展状况,并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民族的文学。这些民族在社会性质上处于带有不同程度的封建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级。它们在艺术上是最发达的,而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获得了世界声誉,它的美学思想也达到了欧洲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的高峰。而在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并同俄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俄罗斯民族的先进的文学对沙俄其他民族的文学发生过不少良好的影响。其他诸如乌克兰、格鲁吉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在十月革命前也已经产生了思想、艺术水平相当高的文学,出现了本民族的许多知名的古典作家和杰出作品。    ②沙皇俄国境内在东方、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的许多民族的文学。这些民族在十月革命前夕在社会性质上处于各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世纪式的社会生活,脱离现代文明,沙皇俄国及本民族剥削阶级和封建官僚的压迫 ,并竭力要保持它们的“落后不开化状态”等等。所有这一切必然对这些地区民族的文化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从19世纪末叶起,特别是在 1905~1907 年革命的影响下, 这些民族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觉醒的高潮。沙俄东方各民族 ,如乌兹别克、塔吉克 、哈萨克 、土库曼 、奥赛丁 、楚瓦什、柯米、雅库特等,在觉醒的过程中产生了民主主义的民族启蒙运动的文化,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政论家、学者。    ③十月革命前在社会性质上还是以氏族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一些民族。这些民族实际上还没有本民族的书写文字,如吉尔吉斯和北高加索、西伯利亚、极北方、远东等地区的某些民族。这些民族的书写文字是在十月革命以后20~30年代才逐步创制的。十月革命以前,这些民族,由于特别落后的历史条件,沙皇俄国的残酷的民族压迫,加上恶劣的地理物质条件等等 , 有的已经濒临灭种的危机 。 在这些民族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有条件利用与他们较接近的、有血缘关系和他们所易懂的其他民族的文字,也有些人能有机会在宗教学校中学习,因而受到过一些教育。但是这些民族自己的文化发展的主要源泉是丰富多彩而又各具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其中有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苏维埃文学形成的初期阶段,上述各种类型民族原有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结构上的种种差异 ,在文学艺术上自然也有相应的显著的反映。不仅在上述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之间,就是在同一种类型本身内部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差异。    十月革命后至20年代前期苏联各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的发展 十月革命一胜利,苏联党和苏维埃政权立即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决定,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措施,如扶植和发展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大力支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和进步的文学的发展,等等。    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家的队伍就开始形成。首先是高尔基、绥拉菲莫维奇、乌皮特、阿科普扬、卢纳察尔斯基、沃罗夫斯基、沙乌米扬等一些在沙俄时代已同革命运动有联系或者参加革命斗争的作家。他们有的以文学创作,有的以政论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对开创社会主义文学起了很大作用。其次是十月革命后在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以及从国内战争前线归来的红军战士中因“受到革命的动员和号召”而涌现出来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再有是一些原来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或民族解放的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这些作家的状况比较复杂,他们克服了种种复杂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站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方面来。苏维埃文学就是由各民族的这样一些文学家共同开创和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后初期到20年代前期,苏联全国各地首先是普遍而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业余文学创作活动。而在前述②、③两种类型民族的文化活动中,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十分流行,特别是在吉尔吉斯、土库曼等民族中出现了第一批杰出的苏维埃的民间诗人,他们成为本民族劳动人民歌颂十月革命的代言人。 
 
 苏维埃政权初期,各民族文学的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各种不同风格的浪漫主义。这在20年代前期的诗歌创作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些不同的风格不仅表现在各个民族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同一个民族文学内部之中。当时风行一时的是革命颂歌、赞美诗、号召性的进行曲、政论鼓动性的诗歌等,它们以充沛的革命激情,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概括的形象,欢呼旧世界的覆灭和新世界的诞生,赞扬起义人民的胜利和与旧世界的决裂等。这是一些充分表现了革命的现实性和历史的真实性的完全新颖的诗作,同时从中又可以感觉到《国际歌 》、《工人马赛曲》和其他工人歌曲的传统的影响。现实的革命的大动荡导致了悲壮抒情的长诗的产生,其中心主题是起义人民的形象(勃洛克的《十二个》、马雅可夫斯基的《一亿五千万》、恰连茨的《全长诗》等)。在许多短诗中体现的是革命大风暴、世界大火、未来的朝霞、奔腾飞驰的“红色马”、耕地的铁犁、红旗招展的革命兵团等等的象征性的诗的形象。当时特别流行的还有歌颂列宁的诗和歌曲。    小说是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许多民族早已惯用的文学体裁,而在一些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中,也开始尝试创作这种体裁的作品。十月革命后初期的散文作品和剧本创作中也非常流行浪漫主义的象征、热情洋溢的颂歌式的激情、悲壮的抒情味、直截了当的政论式的宣传鼓动等手法和风格。到了2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对现实作细节描写、但却具有自然主义弊病的特写和中、短篇小说。也有些作品仍然用概括性的浪漫主义化的风格而在题材的处理上用假设性的“结构主义化”的形式来反映现实。但是到那时候已经有许多作家努力探索使浪漫主义的激情同真实的细节描写结合起来的方法。特别是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等创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为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文学树立了出色的典范 。诗歌创作也是如此,革命初期盛行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所谓“宇宙式的”和抽象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渐渐消失,而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所代替,而且在形式上尽量利用各民族特有的传统。在东方、外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地区各民族和在①类型的民族中,有些诗作就是接近于民间文学传统的杰作。在十月革命后初期,苏维埃文学中的革命浪漫主义因素就已经为它后来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建立了基础。 
 
 
 20年代后期苏联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20年代后期,苏联国内新的形势和社会生活促使文学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民族的文学创作从艺术的抽象的象征手法过渡到具体的富有社会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从对旧世界的无情揭露过渡到对与新的生活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旧世界的遗产进行客观的分析批判。从20年代中期起,在许多民族的文学中开始出现了创作大型散文作品长篇小说的热潮。在一些缺乏散文创作传统的民族中,也开始了特写、中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创作活动。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生活状况不尽相同,它们的散文创作也各有比较集中的特定的主题 ,如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民族的作家比较集中地描写革命前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进化和精神上的重新武装;中亚细亚、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各民族的散文作家在有数十种之多的题材的作品中特别尖锐地提出了妇女精神上解放的问题;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民族的散文作品比较注意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在格鲁吉亚文学中许多有关家庭问题的作品中表现了同新生活格格不入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空虚;也有些民族的小说探讨了深刻的道德哲理问题等等。在各民族以互不相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的散文作品中创造了苏维埃多民族文学的最主要的传统之一:真实地表现革命人民的斗争和革命中产生的新人,如法捷耶夫的《毁灭》、革拉特科夫的《水泥》、戈洛夫科的《布里扬》、乔尔内的《土地》、伊勃拉吉莫夫的《深根》等。    在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长篇历史小说和史诗式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些以沙俄时代的社会历史为题材,如福尔什、恰佩金、特尼扬诺夫、洛尔德基帕尼泽、比亚杜利亚等人的作品;有的描写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艰苦复杂的斗争,如肖洛霍夫开始写作的《静静的顿河》、阿·托尔斯泰的三部曲《苦难的历程》头两部、雅库布·柯拉斯的三部曲《在十字路口》等,其中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是高尔基的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些煌煌巨著都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和各不相同的特色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