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龙之纹纹身地址:最新高三级语文周考练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5:49
[说明]
本卷在40分钟内完成,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和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任选其中一题。
第Ⅱ卷   (选择题  共33分)
题目
语言知识题
现代文小阅读
文言文(选作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值
每小题3分
选项
得分
错因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肄业/懿范                 休憩/收讫                 如椽大笔/命途多舛
B. 马厩/灵柩                  鲫鱼/觊觎                 与人口角/精神矍铄
C. 挑剔/倜傥                 整饬/踟蹰                 沏壶好茶/休戚相关
D. 诨号/混合                  绮丽/稽首                 乐曲煞尾/霎时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赝品               照像机                立竿见影               一筹莫展
B. 坐落               主弦律                对簿公堂               曲高和寡
C. 磋商               文绉绉                铤而走险               鞭辟入里
D. 辐射               兑换券                闲情逸志               最后通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世锦赛体操比赛中,他双杠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以致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
了满分。
B.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 经是字典的改版望尘莫及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日新月异的
社会。
C.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总是刚愎自用,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
D.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中,解放军战士首当其冲,救出了许多被埋的群众,真正体现了人民军队
为人民的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黑龙江伊春空难事件中,飞机断裂处的大的“紧急出口”,是否让坐在中部的乘客生还概率加
大,而坐在真正紧急出口的乘客生还概率是否更小? 对此 ,民航专家予以否认。
B.今年世界杯足球赛英格兰与德国的大战中,英格兰名将杰拉德一记远射攻破了对方大门,却被判
无效,导致英格兰输球,人们戏称现在体育成绩的好坏,竟要取决于裁判的判决了。
C.“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
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D.第八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常昊九段执黑不敌韩国棋手许映皓,连续第二次栽在
对方脚下,许映皓成了“许赢昊”。
5.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⑤①③②④     B.②④⑤①③      C.⑤②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从“姓”看上古婚姻制度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制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因而也能由此看出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婚姻孕育了生命,也维系了社会的发展。《说文解字》中女部的字有238个,是全书最大的部首之一,展示的内容极为广泛。就感情色彩而言,可分为褒义的,如媛、好;贬意的,如妒、奸、婪;而占绝对数量的则是中性的。最后一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婚姻状况。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形声兼表意)。”“姓”字从女,上古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宗族图腾的标志,也表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个女姓祖先的子孙,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姓”之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来自于母系社会群婚制度。
在群婚初期形成的是血缘婚,它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相互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姊妹,又是夫妻。在周代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先民一直延续这种“同姓而婚”的血缘婚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同姓而婚”的制度。《左传·僖公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坊记》:“娶妻不娶同姓。”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族外婚指的是有婚约联盟的两个部族之间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形式,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联系。他们仍然生活在各自的氏族。由于男子选择配偶被排斥在本氏族之外,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这也是神话“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的历史原型。《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在“圣人无父”的神话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之间穿行。“姓”成为维系血统的纽带,也成为婚姻制度的准绳——同姓不婚。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上古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中国一些古老的姓,如姜、姬、赢、姒、姚、妊等,都有“女”字旁参与构形,这也为“姓”之“从女从生”提供了阐释的依据。在文化寻根的意义上,一个姓代表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这就是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
(节选自《汉字文化》,有删节)
6.结合文意,对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姓”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旁表义,“生”旁既表音又表意,它可以说明“姓”是以女性为主的群婚制产物。
B.“姓”字是宗族图腾和氏族的文字标志,它是血统的纽带,婚姻的准绳;它表明同姓者的子孙都源于同一女性祖先。
C.“姓”字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婚姻孕育了生命,因而血缘必然成为婚姻纽带。
D.“姓”字的形式结构表明上古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其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
7.下面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联系。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就是从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中被发现的。
B.直到周以后,上古先民主动摒弃了血缘婚而采取族外婚作为婚姻规则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血缘婚姻影响了氏族的繁衍。
C.族外婚和血缘婚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夫妻必须属于不同的姓氏,夫妻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关系,婚后夫妻可以在同一氏族内生活。
D.“圣人无父 ”的神话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实际上都是古代的血缘婚和族外婚的解释。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文字学的专注,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婚姻制度的重要文献,上古氏族的血缘婚和族外婚在书中都有记载。
B.从上古普遍盛行血缘婚和族外婚状况来看,我国“姓”的起源和“女”有关,并且姓氏在此阶段已基本完备。
C.“姜、姬、嬴”等都各有自己的一个女性祖先,并分属于各自的氏族群体,都有自己的氏族图腾的的符号标志。
D.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汉字中许多含贬义的从“女”的文字,都是上古母系婚姻制度下男子地位低下的反叛意识的反映。
三、(9分,每小题3分) (本题与第五大题任选其中一题)
阅读下面的完成,9~11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来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                   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       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立……的塑像
10.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稳定了士兵中动乱的情绪,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第Ⅱ卷  (表达题  共52分)
题目
翻译·名句
现代文阅读(选作题)
语言运用题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分值
10
10
4
4
4
4
5
5
6
得分
错因
四、翻译·名句(20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译文:
(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5分)
译文: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2)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司马迁《屈原列传》)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以 “                  ,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子,
写尽了扬州城历经战火后的凄凉,与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4)宋朝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方塘池水为喻,说明每天看书可以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他的原
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自然中体会人生,从生活中领悟哲理,是古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关照。曹孟德面对莽
苍大海,感受到了“              ,若出其里”的博大;屈原从时光的流逝中,看到了“惟
草木之零落兮,                    ”的时不我待;李白从黄河水的汹涌奔腾里,体会到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的岁月匆匆;王安石通过游褒禅山,
抒发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的感慨……[]
五、(16分)  (本题与第三大题任选其中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绝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14.孔子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15.孔子“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他对伦理的“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6.如何理解孔子对“以德报怨”的质疑?(4分)
17. “洒脱”指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在今天许多张扬个性的年轻人眼里,梳怪发,穿异服,甚至说脏话,顶撞老师长辈……都是“洒脱”的表现。读罢此文,你对“洒脱”有怎样的认识?(4分)
六、语言运用(16分)
18.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5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
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                                  ;
,                                。
19.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5分)
昨日,负责曹操墓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就对大家关心的曹操谥号问题、出土石碑刻铭真伪等问题一一进行澄清与答复。
有专家认为,墓穴没有发现墓志铭非常遗憾,也缺乏有力证据。孙新民则表示,该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志铭葬俗才逐步定型。目前,最早的墓葬志铭发现在公元464年,距曹操死亡的时间相距约240余年。
20.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6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要说出坚持的理由。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语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B(B.jiù jì jué A.yì qì chuán/chuǎn C.tī/tì chì/chí qī D.hùn qǐ shā/shà)
2 .C(A.照相机 B.主旋律 D.闲情逸致)
3. B(A“以致”改为“以至” C“刚愎自用”改为“讳疾忌医” D把“首当其冲”误解为“首先站
了出来”)
4. B(A一面不对两面,C成分残缺,D改换主语,“连续”后不能用“第二次”)
5. A(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说苏轼的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第二个层次说苏轼被贬官之后写
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条件,应该排列在前面。细分第一个
层次,应该先总说,再依次分说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⑧中的“又”字也能决定⑧应该在①之后。
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④句中的“这首词”决定了其应该排列在最后)
二、社科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6. C(是婚姻成为血缘的纽带,而非血缘成为婚姻的纽带。)
7. B(A项原文中没有根据;C项根据原文第五段内容可知夫妻不能在同一氏族内生活;D项只是关
于族外婚的解释。)
8. C(A《说文解字》并非研究我国婚姻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上也没有关于上古氏族婚姻制度的记载; B项姓与母系氏族有关,而并非仅仅与“女”有关,文中没有证据证实“姓”在母系氏族时期已基本完备; D项含贬义的从“女”的字的出现是“母系婚姻制度下男子地位低下的反叛意识的反映”在文中无根据。)
三、文言文阅读 (本题与第五大题任选其中一题)(每小题3分,共9分)
9. C(交:“皆”“都”意,或“交互”“交相”意)
10.A(①②⑤都不属于“勤于农政”的表现)
11.C(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赵尚宽,而不是赞美“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
四、翻译·名句(20分)
12.(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谓”“方”“易”“散漫”“为害”每点1分,共5分)
(2)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渐渐开垦,百姓稀少可以渐渐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旷”“垦辟”“何废郡之有”“按”“故迹”每点1分,共5分)
13.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问渠哪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星汉灿烂    恐美人之迟暮   朝如青丝暮成雪    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共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本题与第三大题任选其中一题)(16分)
14.(4分)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通情达理,难得糊涂。(或:完善自我,淡泊功利,性灵未染,追
求精神自由)。
15.(4分)①孔子不要求君子一定有仁德(或: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②孔子强
调“仁”,但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对于忠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③通情达理,做事有分寸,
不偏执,能变通。④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16.(4分)在孔子看来,“以德报怨”是不公正的,是滥恕。这样既不能弃恶扬善,也不能彰显恩
德,应该以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17.(4分)“洒脱“应是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有真才实学,不沽名钓誉;对生活有一份恬淡悠闲的心境,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言行脱俗;通情达理,遇事灵活变通。
六、语言运用题(16分)18.答案: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
你如果领略泰山的壮丽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共5分)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前先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采用“你如果……,就必须……”的句式;再
次展开合理想象,组织文字表述)。
19.示例:(1)专家称曹操墓未见墓志铭符合当时历史(2)河南举行说明会回应曹操墓质疑 (5分)
20. 示例一:
老师婉拒说:谢谢!不用了。一来我身体还好,再说负重也是锻炼。
学生坚持说:老师,您不负重已经是锻炼了;我年轻,不替您背我心里不安。
示例二:
老师婉拒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
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
(每句3分,说出了恰当的理由各得1分,表述得体各2分。)
附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议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共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有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