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领导班子:中国高温合金之父:敢向美国总统叫板的老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48:23
2011年02月11日 16:10:41  来源: 新民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91岁的师老现在依然坚持上班

师昌绪夫妇在家中热情接待校友
60年前,留美学子归国受阻,他曾叫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60年后,他因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而再次倍受瞩目。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为什么对妻子郭蕴宜怀有负疚的感情?他又是一个爱管什么“闲事”的老头?

敢于向美国总统叫板
“你要回中国呀?”1954年夏天,从美国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列车员仔细端详了一位亚洲面孔的年轻乘客后问道。这位年轻人就是师昌绪,冶金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一个正准备放弃在美国前途无限的事业、稳定舒适的生活,渴望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的中国人。之所以能被列车员认出,是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去留正成为美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而师昌绪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波士顿环球报》在相关报道中师昌绪的大幅照片下注明:“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研究助理,盼望和美国人交换回到红色中国去”。
从1951年9月起,美国司法部就不许学习理工科和医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师昌绪和钱学森等人更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名学者之一。师昌绪利用和印度大使馆的旧交,通过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印度青年外交官把信件转交给了中国政府。1954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周恩来总理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为了扩大声势,赢得美国人民的同情,师昌绪等人又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申诉美国不应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将这封信向美国人民散发。
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记者采访时,师昌绪说自己想回家,而且必须回去奉养父母。他的哥哥在电信单位工作,薪金只够勉强养活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他总是被哥哥责怪说不想回家尽孝。师昌绪还说自己还没结婚,特别想回家说服父母让自己挑一个媳妇。“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见地,只要能尽到奉养父母的责任,别的我都不计较。”师昌绪和记者的谈话真真假假,朋友们看见无不忍俊不禁,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他骨子里“敢于向艾森豪威尔挑战”的坚毅。
“在麦卡锡主义猖獗的时代,只要发现你亲共,就会遭到迫害,我们那时在美国敢于给周总理写信,冒了很大风险。”而此时,1948年留学美国的师昌绪刚刚起步的研究工作正一帆风顺——最初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攻读硕士,他利用各种元素真空中的蒸气压不同的原理,从炼铅的锌熔渣中分离银获得成功,当时真空冶金尚处在实验室阶段,他的开拓性研究改进了百年来用锌提取液铅中金银的方法;他在欧特丹大学完成了有关铟-锑-砷三元合金相图的博士论文,为今天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其“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为300M高强度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钢材的应用避免了飞机起落架因韧性或冲击值不够可能导致的严重事故,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在美国,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而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1955年,在历经波折终于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前,师昌绪向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国际著名金属专家柯恩教授表明了心迹。
没有经历过劫难的磨砺,不会懂得强国的期盼;没有他乡思归的漂泊,不会理解返回祖国的渴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救国强国,这个愿望其实已经在师昌绪的心里埋藏了太久太久。师昌绪1920年出生于河北徐水一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大家庭。但他平静的生活随着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而改变,17岁的师昌绪和全家一起逃离了家乡。逃难的路上天天都要面对生死离别的场面。师昌绪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同行的人时常唱起《松花江上》,心中不免痛楚。“当时就觉得中国被日本人欺负得不得了。”师昌绪说,终于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我们又怎能不急迫地返回自己的祖国。
1955年6月,35岁的他乘船离开美国,投入祖国的怀抱。原想回家以后在父母跟前好好尽尽孝心,可是就在师昌绪登船离开美国的那一天,他老母亲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搜索更多美国 叶片 的新闻
2011年02月11日 16:10:41  来源: 新民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91岁的师老现在依然坚持上班

师昌绪夫妇在家中热情接待校友
60年前,留美学子归国受阻,他曾叫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60年后,他因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而再次倍受瞩目。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为什么对妻子郭蕴宜怀有负疚的感情?他又是一个爱管什么“闲事”的老头?

敢于向美国总统叫板
“你要回中国呀?”1954年夏天,从美国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列车员仔细端详了一位亚洲面孔的年轻乘客后问道。这位年轻人就是师昌绪,冶金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一个正准备放弃在美国前途无限的事业、稳定舒适的生活,渴望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的中国人。之所以能被列车员认出,是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去留正成为美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而师昌绪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波士顿环球报》在相关报道中师昌绪的大幅照片下注明:“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研究助理,盼望和美国人交换回到红色中国去”。
从1951年9月起,美国司法部就不许学习理工科和医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师昌绪和钱学森等人更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名学者之一。师昌绪利用和印度大使馆的旧交,通过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印度青年外交官把信件转交给了中国政府。1954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周恩来总理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为了扩大声势,赢得美国人民的同情,师昌绪等人又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申诉美国不应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将这封信向美国人民散发。
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记者采访时,师昌绪说自己想回家,而且必须回去奉养父母。他的哥哥在电信单位工作,薪金只够勉强养活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他总是被哥哥责怪说不想回家尽孝。师昌绪还说自己还没结婚,特别想回家说服父母让自己挑一个媳妇。“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见地,只要能尽到奉养父母的责任,别的我都不计较。”师昌绪和记者的谈话真真假假,朋友们看见无不忍俊不禁,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他骨子里“敢于向艾森豪威尔挑战”的坚毅。
“在麦卡锡主义猖獗的时代,只要发现你亲共,就会遭到迫害,我们那时在美国敢于给周总理写信,冒了很大风险。”而此时,1948年留学美国的师昌绪刚刚起步的研究工作正一帆风顺——最初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攻读硕士,他利用各种元素真空中的蒸气压不同的原理,从炼铅的锌熔渣中分离银获得成功,当时真空冶金尚处在实验室阶段,他的开拓性研究改进了百年来用锌提取液铅中金银的方法;他在欧特丹大学完成了有关铟-锑-砷三元合金相图的博士论文,为今天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其“硅在超高强度钢中作用的研究”为300M高强度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钢材的应用避免了飞机起落架因韧性或冲击值不够可能导致的严重事故,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在美国,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而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1955年,在历经波折终于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前,师昌绪向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国际著名金属专家柯恩教授表明了心迹。
没有经历过劫难的磨砺,不会懂得强国的期盼;没有他乡思归的漂泊,不会理解返回祖国的渴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救国强国,这个愿望其实已经在师昌绪的心里埋藏了太久太久。师昌绪1920年出生于河北徐水一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大家庭。但他平静的生活随着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而改变,17岁的师昌绪和全家一起逃离了家乡。逃难的路上天天都要面对生死离别的场面。师昌绪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同行的人时常唱起《松花江上》,心中不免痛楚。“当时就觉得中国被日本人欺负得不得了。”师昌绪说,终于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我们又怎能不急迫地返回自己的祖国。
1955年6月,35岁的他乘船离开美国,投入祖国的怀抱。原想回家以后在父母跟前好好尽尽孝心,可是就在师昌绪登船离开美国的那一天,他老母亲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搜索更多美国 叶片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