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汇川技术生产车间:关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杨黎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2:06

发布时间:2007年9月21日   访问量:5855    信息来源:专业建设
杨黎明
摘  要:就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专业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氮。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主要决定于经济界、企业界的实际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视对象的需求不同而不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不断与时俱进。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杨爷明(1950-)男,浙江诸暨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管理研究会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7)16-0004-04
一、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主要决定于经济界、企业界的实际需求
职业教育是应经济界、企业界的迫切要求而产生的。我们说职业教育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教学紧紧地贴近经济界、企业界的实际需求,在于它的根是深深地扎在企业这块沃土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企业眼中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手中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要强化企业的参于)和企业心中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终产品要受到企业的欢迎)。当然,我们这里强调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主要来源于经济界、企业界的实际需求,并不否定,也不排斥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仍必须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人的个性发展的规律。
1.企业应提出职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都是由职业院校提出。但是,这个最为常人所接受的观点在现今确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争执的焦点是当职业院校培养人的标准与企业用人的标准存在着差异时,到底应该以职业院校的标准,还是应该以企业的标准来培养人?答案不仅是明确的,几乎也是惟一的,这就是职业院校的标准应该向企业的标准靠拢,企业的标准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标准。
企业的标准主要由企业执行层的代表和企业的决策层的代表共同提出。企业执行层的代表长期在该领域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熟知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步骤与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很清楚新来的员工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够将企业的这种要求进行客观地、准确地、具体地描述。但限于他们的工作层面,一般来说,他们对该领域的国际、国内现状.对该领域若干年后的发展趋势往往知之不多,他们的这些不足可以由企业的决策层的代表加以弥补.由于他们身处较高的管理层面,他们的视野比较宽广,他们的理论背景比较深厚,使得他们能够比较了解该领域不久的将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决策层和企业执行层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互为补充的描述,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企业用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确定具体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2.企业应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历来同样被认为是职业院校的事,而以往职业院校所设计的课程,又多以学科的知识见长,不仅学科分类较细,而且每一学科所叙述的知识都追求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一般的意义上采说,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如果我们在增加成本因素之后来考虑同样的问题时,结果就会发生变化。价值工程理论告诉我们: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功能较大、成本较低,价值就较高;反之.价值就较低。价值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消除过剩功能(用户暂时不需要的功能),补充必要功能 (用户迫切需要的功能)。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的宗旨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与目标要求最密切相关的东西。
为此,客观上就要求对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重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与目标要求最密切相关的东西,这就需要企业代表的参与。德国职业教育界近年来正酝酿和实施着一场学习领域的改革,其核心要点就是理论教学如何满足实践要求。它以工作领域(实践要求)的任务为起点,设计学习领域(理论要求)的知识点,比较好地将职业院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习得最关键的内容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其课程的典型特点是综合性;一门课程至少包括我们4—5门课的内容;层次性.一门课程依目标要求的不同,从低到高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模块性,可根据技术发展的变化,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企业应参与职业教育的工作,企业的参与不是一人一物的参与,也不是一时一刻的参与,而是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作为职业院校自身,应不断地加深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理解,将职业教育的根深深地扎在企业沃土之中,与企业真正形成价值共识、课程共建、费用共担、产出共享的双赢局面。
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视对象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1.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因企业的大小类型不同而不同
企业有大有小,企业大小不同,内部的分工也有所不同。分工不同,客观上对员工的人才规格要求也不尽相同。
通常来说,大企业分工较细,同一工种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多,对员工的专项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比如说同为车工,该员工的车削技术如何直接影响到是否被企业所接纳,接纳之后是否被企业所认可。在这里,该员工的其它专业技术不能说就一点没有作用,而是起的作用不是特别大。对于这样的企业,就需要技能比较专一的员工。
小企业则分工较粗,同一工种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虽然对员工的专项操作技能也有具体的要求,但普遍希望员工的操作技能在一专的同时.最好还能同时掌握若干其它相关技术。比如说同为车工,该员工的车削技能高低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该员工技能的惟一因素,如果在这同时他还具有铣工、磨工技术,甚至还能懂一点电工、焊工技术等等,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被企业所接纳,接纳之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被同事和主管所认可。对于这样的企业,就需要一专多能的员工。
2.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因企业所处生产力的阶段不同而不同
如前所述,当企业属于刚性自动化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时,由于此时的生产主要表现为大批量生产,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较低,但就单一动作的要求则相对比较规范。对于这样的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不是很高,而对员工其他方面的要求则较高。
当企业属于柔性自动化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时,由于此时的生产主要表现为多品种生产,生产的过程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生产所需的技能要求也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相对比较复杂.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于这样的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就不仅仅是掌握单一的专项技能,而希望能够具有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此外,由于生产力中的技术含量随着生产力层次的不断提升而提升,原先所需的某些专项技能正逐步被机器所替代,单一的专项技能的要求也随之有所降低。
3.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因企业所需员工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近年来,职业教育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都属于技能型人才,要求职业院校以获得“双证”为目标,既不仅要取得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还要同时获得相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这一点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共性.但就职业教育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毕竟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他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首先要会做,然后要知道一点为什么这样做,后者是他们和失地农民工的主要差别,是他们与失地农民工竞争就业岗位时的优势所在。具体的定量评价指标是在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对于那些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企业就需要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员工。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同样也要首先会做,然后还要多知道一点为什么这样做,后者是他们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差别,是他们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时的优势所在。具体的定量评价指标是在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而对于那些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企业,不仅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员工,而且更希望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
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企业从刚性自动化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向柔性自动化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转变的过程,企业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也应与所处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否则的话,所培养的人才就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这样,从理论上就凸现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不断与时俱进的问题,。尽管企业所处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各企业产品的类型、结构、数量等实际情况不同,这种转变是必将进行的。
1.从强化单一技能到多项技能的充分兼顾
如前所述,某一单项技能的把握主要用来满足某一类特定企业的要求,但是,随着企业生产力层次的不断提升,生产力中技术的含量不断扩大,某一单项技能就很难满足某企业的要求。因为此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原本主要由员工的技能或技巧所直接承担的工作,正逐步被机器的自动化、机械化所代替;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迫切希望将员工的这部分生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于是企业就必然会对员工的人才规格要求提出新的变化。如在上海宝钢,技术工人工作岗位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培养区域工和多能工成了宝钢优化岗位配置的重要措施,从原来单一岗位向“大工种”乃至向“区域工”,一岗多能化、综合技能交叉化的方向发展。宝钢现场的岗位配置要求操作维护人员掌握多项技能,如:生产操作类员工要成为区域工,并能参加设备维护;设备维护类员工要能机、电、仪、计算机互相贯通。宝钢要求每名技术工人至少掌握两个工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现在,宝钢每年有 2000多人次的技术工人在参加多能工培训;经过培训,在宝钢掌握四、五种技能的技术工人数以几千计。据测定,经过多能工培训的作业区的作业率比培训前提高了30%。
2.从强化专业技能到关键技能的整体塑造
熟练地掌握某一单项专业技能,从而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这是职业院校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从发展的观点分析,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员工.出色地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仅仅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他们还是家庭的一员和整个社会的一员,他们还要参加其它的社会活动,而且既使是在企业,除了与物打交道外,还要和人;或者说在人和物之间主要还是和人打交道。
在这些方面,国外的职业教育早已涉及,在英国的BTEC课程中将这部分要求称为通用技能的培养.而在德国则称为关键技能的培养。BTEC所有的课程都有通用技能的培养任务,BTEC的通用技能包括七个领域十八项成果。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安排自己的任务和承担责任,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课题,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获得多样性的技能来适应新的和多变的环境:与他人合作共事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尊重他人的价值、看法和意见,个体和群体之间良好的合作交往和工作效率的整体性;沟通与交往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接受和应答变化的信息,通过可视性和灵活性的方式表达信息,用书面形式交流和用语言或形体语言参于交流;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使用信息资源,处理复杂的常规和非常规工作和鉴定、解决常规问题;数字的应用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运用数字技能和技巧;科技地运用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使用多样性的科技设备和系统;设计和创新的应用技能领域,相对应的成果是在新产品的开发、服务和环境方面应用多样性的技能和技术来发展一种新颖的思想和进行多角度思维。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具有沟通与交往的技巧,熟练地使用现代科技,具有一定的创新技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德国人的关键技能主要有专业技能、方法技能、社会技能所构成。专业技能是指在特定的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包括系统计划工作的技能、专业岗位知识、工艺的熟练程度、设备的操作应用技能、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等。专业技能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技能;方法技能是个人在对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的解释、思考和评判,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技能和愿望。主要是指独立思考的技能、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创新技能等等,方法技能还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的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方法技能是基本的发展技能,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技能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和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与愿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公共关系技能、组织协调的技能、交流合作的技能、适应转换、群体意识、社会责任心等等,主要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技能。社会技能既是基本的生存技能,又是基本的发展技能,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上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的做法,殊途同归,某一单项技能的把握主要用来满足某一类特定企业的要求,而关键技能的整体塑造则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特征。
3,从强化专业实践到专业理论的适度提升’
与传统技术条件下的生产相比,在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条件下,人与机器的关系界面发生了移动,产生了新的界面,员工从体力上的操作劳动向脑力上的信息处理转化,从具体的机床操作转变成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这样,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已部分的被机械化、自动化所替代,但是增加了信息化处理过程,需要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需要数控显示方面的知识、需要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而这一切.又需要以一定的数学、物理、外语方面的知识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