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德威国际学校 学费:兔年冷春谜团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6:46

兔年冷春谜团

2011-02-10 11:08:41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跟贴 3 条 手机看新闻

尽管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原中央气象台台长李小泉看来,2010年至今,“应该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还是比较频繁的。”


亚洲地区也划入了“千年极寒”将要袭击的范围。

此言立即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快,取暖物资销量猛增,股市也受到影响:2010年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中,煤炭股表现火爆,Wind资讯统计显示,按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煤炭开采板块在那两个交易日的涨幅达16.75%。

接着就有国内的气象学家站出来辟谣,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不是严谨的学术用语”。

“‘千年极寒’的问题,我们已经基本不讨论了。”北京市气象局气候分析与预测科科长陈大刚告诉《望东方周刊》。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这一说法并不科学,因为“目前全球测温度的记录历史无法追溯到千年之久。”

尽管如此,“千年极寒”这一略带神话色彩的概念仍在网络上持续走红。入冬以来,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公众更是对此前专家的驳斥意见产生疑虑。这一次,原本“科学”的辟谣则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专家: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尽管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原中央气象台台长李小泉看来,2010年至今,“应该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还是比较频繁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极端天气’的概念。极端指严重偏离正常情况。一般来说,一年里偏离正常的情况是常有的,而严重偏离正常的情况是少有的。”李小泉介绍说。

2011年1月12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佐证了李小泉的说法。《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公报》指出,2010年我国气候非常异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十个最暖年,也是第十四个连续气温偏高年,全年降水偏多,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此外,我国2010年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超过5000亿元,因灾死亡48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均为近10年来最多。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中国气象局去年共启动应急响应31次,累计应急时间208天,这意味着,中国气象局处于应急响应状态的时间占全年总天数的57%。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研究总监喻捷经历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内罗毕、哥本哈根等相关国际气候谈判,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她表示,2010年我国气候非正常性表现比较突出,这也给中长期气候预测和对农作物的病害预防增加了难度。

“今年冬天气候是否极端还不好说,但南方的冰雹和北京的无雪,应该算是极端。”喻捷说。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影响严重

气象专家李小泉介绍,入冬以来,我国天气情况大致有几个现象:首先是东北严重低温,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温度一度达到零下47摄氏度。“过去我国北方地区不是没出现过这样极端的低温,但一般是30~50年出现一两次。而今年北方,除内蒙古之外,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也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另一重要的天气情况,是从2011年1月以来南方的冻雨。2011年1月,贵州、湖南西部发生大规模冻雨。虽然冻雨在南方一些地区几乎年年发生,但范围和强度不同。李小泉分析认为,今年的冻雨和2008年相比,强度小得多,但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在云贵地区。“这样长时间的冻雨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三次,所幸今年冻雨是阶段性出现,没有一下子持续一两个月。”

“出现这样的气候,和极涡活动异常有很大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向本刊记者解释,这种异常导致冷空气在中高纬度地区活动,2010年12月初出现在欧洲和北美,到了12月末,移到亚洲地区,由此导致2011年1月初至今一直大范围持续低温。

此外,布和朝鲁认为,“拉尼娜”的到来更是给原本异常的气候雪上加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由于它与厄尔尼诺现象正相反,为了对应“圣婴”厄尔尼诺,学界便给它起了“拉尼娜”这个名字,意为“小女孩”(圣女婴)。近60年来,全球共发生10余次“拉尼娜事件”,且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其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甚至长达3年之久。

“‘拉尼娜’主要影响环太平洋地区,北美位于太平洋下游,上游是我国东南地区。”布和朝鲁介绍说,由于“拉尼娜”的原因,从北太平洋有一个高压活动移过来,从2010年12月末开始,把高纬度极地的冷空气源源不断且非常稳定地送到东亚地区来。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中国是受“拉尼娜”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如果不是受‘拉尼娜’影响,这次的低温天气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布和朝鲁介绍说。

冷冬还只是全球变暖的插曲吗

早在2009年冬天,“全球变暖”的说法就遭到过质疑。彼时,英国人经历了一场近30年来最长时间的寒流,波兰死于严寒的人数超过了120人,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降雪量创下单次风暴降雪40年最高。

美国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带着一副全然不屑表情戏谑道:“全球变暖?孩子们不明白为何大雪从天而降!”

英国哈德利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出炉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从1999年至2008年,全球平均气温仅增加了0.07摄氏度,实际气候变化接近于零。

但更多的专家仍然坚信有关“全球变暖”的判断。布和朝鲁解释说,全球变暖是指温度上升这一趋势,“比如以50年或100年计,整个温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不排除中间某几年有小的波动,这种波动相当于整个乐曲中的一个小插曲。”

喻捷也认为,全球变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气温或寒或暖,它是像心电图一样有高有低,但整个趋势还是往高里走的。”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指出,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变得更普遍,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热浪天气和热带风暴。在个别地区,特定种类极端天气的增加被归因于全球变暖,比如澳大利亚的极度干旱、北半球平均降水和极端高温的增加。布和朝鲁表示,低温天气是否全球变暖引起的,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判断依据。

相比较对“全球变暖”这一趋势的笃信,短期气候预测在气象学家们看来似乎充满了未知数。布和朝鲁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的技术可以让气象部门准确预测出一星期内的气候,但两周到一个月期间的气候预测则十分困难,这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而一个月到一个季度的气候则有一定可预报性。

对于2011年全年乃至2012年的气候,气象学家们至今无法给出明确说法。“每年冬末春初,气象部门会对夏季汛情和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做出预报,国际惯例也是如此。报告没有做出来之前,我们还无法预计。”布和朝鲁说。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