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TuGus--途加网--苏联解体后它在亚洲的学生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7:32:45
苏联解体后它在亚洲的学生们

二战结束之际,苏联挟战胜国之威风,利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为了促使苏联出兵打击日本而做出的种种让步而在亚洲扶持了许多具有卫星国性质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可参见笔者《苏联在亚洲都有哪些卫星国》一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国家也渐渐看出他们的老师不过是江湖骗子,因此也开始了自己的再生之路——实际上也是脱苏之路。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拨乱反正。

先看亚洲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蒙古。象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从上世纪90年代,蒙古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政治上由原来的共产党执政变为多党执政和议会制,具体说来,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鼓励多元化。“摒弃官僚主义的管理体制,人权和法律至上,形成以人民政权为核心的政治新体制,通过与人民的习惯、历史传统和遭德相结合来发展民主。”新任党主席贡•奥其尔巴特说:“巩固民主的一个主要条件是多元化,要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生活和人权关系的各个领域推行多元化。”“多元化是我们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特征。”其次,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内容是:保卫蒙古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保证每个公民自由发展、幸福生活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再次,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将在历史上第一次实行总统制,今后蒙古将由大人民呼拉尔、小呼拉尔、总统这三根支柱组成。在经济则上,则以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特点是私有化。蒙古国也因此被美国政府称为“亚洲各国实行民主的楷模”,为了进一步向西方文化靠拢,蒙古政府计划放弃正在使用的西里尔文字,改用西方通用的拉丁文字,为此出台了《拉丁文字国家计划》。与亚洲其它国家相比,蒙古被认为是“亚洲最西化的国家”。蒙古国于1991年起实行私有化,目前,服务行业的私有化程度近百分之百。私有化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土地产权私有化。在蒙古,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过土地归私人所有的先例,甚至在成吉思汗时期也是如此。但是,蒙古政府于2003年的5月份正式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土地私有化工作。蒙古总理把土地私有化称作“历史性的大事件。”他在电视演讲中声称:“蒙古正在经历历史上的重大变革,而现在蒙古人民开始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这又是一个历史重大事情……” 在90年代中期,蒙古政府把居民住宅私有化,从而使50%以上的城市人口拥有了固定财产。

深受西方自由化思潮影响的蒙古民主力量在经济上私有化的同时,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放弃了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一实质性的“转轨”模式前提下,蒙古开始了长期由蒙古人民革命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政体向多党议会制民主政体转型的进程,将沿用半个多世纪的国名――蒙古人民共和国改为蒙古国,进入以“建立和发展人道、民主的市民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时期,也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下,蒙古的私有化改革才能全面铺开,并取得一定成效。

再来看越南。1986年对越南来说,几乎相当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年的7月,在越南执政长达十二年的一个强势领导人黎笋去世了。12月,越南召开了越共的六大,在六大上,被称为“越南的邓小平”的阮文灵上台了。他上台之后就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对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其改革里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1年)探索徘徊阶段: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由国家管理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总路线。这一阶段,越南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决定和法规,如《关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经营的决定》、《外国投资法》、《区分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的决定》、《正式确认农民家庭拥有全面自主经营和长期使用耕地权利的决定》等。然而,这些决议、决定和法规的实施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越南仍处于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徘徊阶段。第二阶段(1991~1996年)高速起飞阶段:面对当时依然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人民生活贫困的现状(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00美元),1991年6月,越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全面调整了越南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在经济改革方面,七大明确提出:“为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巨大潜在能量,必须废除官僚统包制度,转向由国家以法律、计划、政策和其他工具进行管理的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越南早在80年代初开始对农民实行单位面积产量承包制试验,1993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立法,在“土地归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土地交给农民长期使用,期限可以长至15~50年。在工业领域,把国营企业实行严格指令性计划的产销制度,改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制度,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同时,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已由10%上升到45%。在商业领域,越南已经取消了地方政府对商品流通所设的各种检查站,把国家统一定价改为市场调价,到1993年,除电力、邮电、港口运输、汽油、化肥、水泥等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他商品价格全部放开,由市场调节。在金融领域,1992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允许国有、股份和合营等多种形式的银行并存,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工商、农业、投资与外贸专业银行为支柱的银行系统,实行国家管理下的较为灵活的汇率政策。越南的全面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是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高速起飞阶段。第三阶段(1996~2006年)——平稳发展阶段:1996年6月越共召开了“八大”,会议对过去十年总的评价是成绩显著,问题困难不少,但政策仍沿着“六大”制定的改革总路线前进。会议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间从15年(1996~2010年)改为25年(1996~2020年)。经过调整,越南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1~2006年,越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6.89%、7.08%、7.34%、7.79%、8.43%、8.17%,为东盟各国之首。外界评论其经济增长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

还不应该忘了中国扶持起来的柬埔寨——它也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早在一九八二年,柬埔寨总理洪森便已萌发对柬国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制度进行改革的想法,并着手推动手工业和轻工业的私有化。一九九三年,柬国实现全面和平之后,市场经济成为柬国的根本经济制度体系。这十多年来,柬国虽然仍有零星内战,但经济发展却没有停滞,尤其是二零零四年七月,由洪森领导的人民党成功掌握实权后,提出以国家和平、安全、稳定、和社会秩序为核心的“四角战略”,希望确保持续的百分之六至七的年经济增长率,消除贫困,并使柬国的经济在二零零七年达到百分之九点六的成长,从而使近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百分之十一点三,成为东协(东盟、亚细安)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从其改革的具体步骤来看,1993年王国政府成立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柬埔寨进行的改革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改革、经济结构改革,以及将柬埔寨经济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的各项工作。这些改革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落实经济稳定和自由化改革方面,使柬埔寨经济在九十年代出现了迅速的增长,每年经济平均增长百分之六至七,而通货膨胀率也减少和维持在百分之五以下。

柬埔寨目前实行对外开放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2001年,柬GDP达到32.96亿美元,同比增长5.3%;人均收入约275美元;通货膨胀率降至最低水平,为0%。外汇储备4.67亿美元。农业在柬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5%,可耕地670万公顷,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薯类为主,粮食可基本自给。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棉花、糖棕、大豆、烟草和麻类及各种热带水果等。2001年农业产值占GDP 的31.9%。

即使是最为死硬的朝鲜,近年来,也开始了羞羞答答的所谓改革。继世纪初金正日提出" 新思考" 后,2010年7月以来朝鲜再次进行大幅度政策调整。如果将" 新思考" 看作是为经济改革作理论准备的话,这次政策调整则是朝鲜经济改革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质性步骤。外界注意到,近几年来,朝鲜把经济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元旦,朝鲜三大报纸《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按惯例发表共同社论,提出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之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虽然它的改革局限在诸如提升物价、提高工资收入、整顿外汇市场调整货币制度以及继续改善农业政策等皮毛方面,但至少说明即使是他们也看到社会主义那一套没办法在胡弄下去了,必须找新的出路。

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选择都告诉我们:只有回归主流社会化不跟历史潮流作对,一个国家才有可能生存发展。那些执迷不悟抱残守缺的国家,只能成为世界的弃儿,并最终被历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