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华硕科技怎么样:石门山与孔尚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32:02

孙继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09日   24 版)

  去石门山,就为了看看孔尚任的孤云草堂。

  孤云草堂坐落在石门山之阳,被杂树环绕。正房三间,偏房一间,院中有后人竖立的孔尚任石质雕塑,雕塑的孔尚任左手拢于身后,右手握一卷书,目光凝视远方。光滑的肩上有几粒黑的、白的鸟粪。黎明或者薄暮,居住在附近的喜鹊、麻雀、画眉、斑鸠都要来看看他,站在他的肩上,把细长的喙探近他的耳廓,与他说几句悄悄话。

  草堂下面是一块坡度很大的摩崖。摩崖呈铁青色,上面布满莹白细长的石脉,像石头的筋。细看,这些横的竖的石脉刚好组成几个大写的“井”字,有的大“井”套着小“井”,有的左“井”牵着右“井”。我们还发现在石头起皱的地方,扭做一团的石脉恰好扭成了一个书法体“寿”字。朋友感慨说,这儿真是一方宜人居住的好地方。

  37岁以前的孔尚任就在这儿修身、养亲、读书,想来过得惬意而又悠然吧。看似隐居的生活中,孔尚任并不失经国之志。康熙八年(1669年),21岁的孔尚任应童子试,考取生员。康熙十七年(1678年),30岁的孔尚任前往济南参加岁考,未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33岁的孔尚任典卖家中田产捐得例监(国子监生)……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其聪慧、博学和机智备受康熙帝赏识。次年,孔尚任破格为国子监博士。

  上山的路顺着一条山溪蜿蜒上扬。由于石门山水脉充盈,树木茂密,藤萝缠绕,花草遍布,极具原始森林之象。时已初冬,经霜的叶子或红或黄,一片斑斓。不少叶子落在平静的潭面上,像一幅静美的画。

  上行途中,如果你驻足眺望,差不多从每一个高度都能看到孤云草堂。至石门山的主峰胜涵峰,西望,孤云草堂静卧在一片暖阳下,古旧的色调已与石门山融为一体,显得沉静而又安然。

  孔尚任进京之后,康熙二十五年,被派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淮阳,疏浚黄河。康熙二十八年回京。康熙三十二年,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可谓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康熙三十三年,升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康熙三十九年,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加官晋爵,前程无量。

  未曾想到的是:孔尚任的仕途在看似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的势头上就此定格,以致定格到墓碑上。在曲阜孔林东北一隅的孔尚任墓,高大的墓碑上刻着的即是“奉直大夫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春天,在刚刚升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个月,孔尚任便因疑案被罢官。这年,孔尚任51岁。

  原因何在?当然因为他的那部传奇剧本《桃花扇》。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孔尚任经过十几年酝酿三易其稿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一时在京城引起轰动。“王公荐绅,莫不借钞。”班社竞演,岁无虚日。康熙派内侍向孔尚任索取稿本,连夜展读。这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康熙读后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

  两年之后,54岁的孔尚任离开京城,携着他的《桃花扇》回到曲阜石门山中。山还是那座山,山色入目,风声过耳,树茂鸟欢,溪水潺潺。而经历了世事沉浮的孔尚任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回望过去的岁月,他是叹惋、痛惜还是悔悟呢?

  我想他是无悔的。

  孔尚任,本是来自山野的书生。虽然步入官场,但他的心中定然荡涤着一股生民之魂,他的体内定然涌动着一股清正之气。石门山的风时刻穿拂他的胸膛,石门山的溪水时刻流灌他的心肺。所以,他才抛却世人的观点,不顾圣上的好恶,把一腔爱憎写进《桃花扇》,把满腹愤懑写进《桃花扇》,把无限怅惘写进《桃花扇》。正因此,《桃花扇》才有如此迷人的艺术魅力。而今,这部令皇帝不悦的剧本,生命力已经超越了清王朝。300多年来,《桃花扇》作为和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并称的我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不断重印,反复排演,而且走出国门,让不同肤色的人领略了古老中国文学艺术的厚重和神秘。

  晚年的孔尚任生活清苦。但是,石门山温暖着他,《桃花扇》温暖着他,天下的文朋诗友温暖着他。他像一滴水,融进了石门山的溪流,一路欢歌流向湖海。他像山谷里的一棵树,在春风中开花,在秋风中落叶,每年都将自己的种子飘落远方。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孔尚任在石门山中又度过了18个春秋,静静地病逝家中,享年70岁。

  近年,曲阜人已将《桃花扇》全文刻在了石门山的山石上。从此,《桃花扇》这部不朽名著将与石门山同在。

  对着山门的一面壁立的悬崖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归”字。初次进山的人多不解其意。然而,当你游完了石门山,当你看过了孔尚任两次隐居的“孤云草堂”并听导游介绍了孔尚任以及他的《桃花扇》,你就会释然了。